略喷网 > 八卦 > 正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的什么内容?写作背景是什么?

2023-09-12 07:15 来源:略喷网 点击:

《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的什么内容?写作背景是什么?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杭州通制任满。当时苏辙在山东济州(今济南市)任职,苏轼为了跟弟弟相距近些,就请求调到山东。他的请求得到满足。这年五月,朝廷派他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担任太守,职位有所提升。

苏轼于这一年的十一月到达任所。当时密州灾情很严重。秋季蝗虫遍地,把庄稼吃光,几乎没有什么收成。从秋天到冬天又长期不下雨,地硬如铁,麦子绝大部分没有种上。但有些官更为了迎合讨好,对朝廷只报喜不报忧,竟然说什么蝗虫不为灾害,甚至还说蝗虫可以帮助农民除草。

苏轼正视灾情,接连向朝廷送报告,详细反映真实情况,揭露某些官吏隐瞒真相的错误,并建议中央免除密州人民的夏税,采取一定的救灾措施,来安定社会秩序。他还多次沿者城墙行走,拾起破产农民忍痛抛弃的孩子,安排在别的家庭抚养,抢救不幸的下一代。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十月,苏轼率领很多人马,到常山祭神祈雨。回来的路上,他和同僚们在铁沟附近举行一次习射打猎。苏轼这年三十九岁,也牵猎狗,驾雄鹰,弯弓射箭,参加打猎活动。这个活动激发了苏轼的豪情壮志,他用粗放的笔调,写下了气壮山河、光耀千古的爱国主义词篇《江城子.密州出猎》。原词是这样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固,鬓微霜,又何妨!

特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上阙写打猎时千骑飞驰的威武气势,百姓围观的热烈场面,作者青春焕发的英勇姿态;下阕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作者渴望捍卫国家、立功边疆的报国热情。

这首词的粗犷豪迈的风格,确立了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的地位;这首词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为南宋的抗战爱国词开了先河。这首词,在“苏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发展史上是有相当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