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炎简介(回归象思维,深化中医理论研究)
王永炎简介(回归象思维,深化中医理论研究)
王永炎(1938.9-)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重塑回归象思维、创新国学原理之精要,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化医学人学的中医理论研究是再创中医临床优势的先声。中医药界必须认识自己学科的优势,吸纳古今中外先进文明与技术,充实中医学科,寻踪国学原理、汇总各学派精粹,擢升基础理论。
国学哲理对中医药学理论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象思维回归、原象创生性是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优势,基于临床实践,如防治疫病、现代难治性慢病的共识疗效,是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永续动力,也是医学人学的目标。
历代明医留下的医案、医话、诊籍,是一份宝贵的大数据,有待激活发掘,为生命科学、人类健康造福,为中医理论的守正创新赋能。
重始源,立足基础理论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是诸多要素的渗灌交融。就生命学科而言,从“论”上说,它必涉及古今中外哲学、文化、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从“史”上论,必须重视始源,崇尚国故,追思前贤,追踪古贤哲的哲学衍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今中医药学者亦应尊崇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明、儒学、道学、禅宗美育塑造明德正纲良知的人生格局,以振兴国学国医、国术国药,敢担当负责任,承前辈嘱托,望后学续薪火,以格致正事为“任我”,事上炼求事功成,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中医药学始源于史前期中原黄河流域文化。文化即寓科技文明内涵。文字、能冶炼金属制作工具、建立聚集五千人以上的城池,人们始有宗教信仰等为其始源的例证。中华大地农耕文明在先,以河图洛书、太极图说负阴抱阳中气为和,连山易归藏易,易经易传等是其载体,兼容涵化异族他国之文化。中医元点集著《黄帝内经》是其思想精华的集大成者与光大者,为国医国药理论之肇始,亦为后世临床、临证、诊疗之圭臬,中医基础理论发展之源泉。
以史为鉴,回归象思维,立志守正创新
回首近三百年中国学术之后,几乎只有诠释“经学”之师而无真正的思想家,原创思维被悬置,少有创新成果或为原因之一。追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魏晋南北朝时的玄学大帜及宋明儒道互补理学心学的论争,还有佛学禅宗的本土化,中华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指引着各门学术的发展进步;传承民族的伟大精神,崇仁德、尚和合、顺自然、知常变、净性明性的精华,实为中医理论发展之史鉴。
反观中医药事业在当今时代不断创新发展,疫情灾害频发,医家挺身抗疫救灾第一线,救民于水火,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存疗疫医案,举守正创新之旗,令中医药学瑧于学术发展进步新高峰。
目前,中医理论基础设有教席,已建科研机构,办有专业期刊,属二级学科,已培养出硕博士高层级人才梯队,迎来中医药理论体系良性发展的机遇。
象思维与中国文字语境相关。物象、具象思维与形象、概念思维可以互动,其原象即大象无形、大音无声之象是具有原发创生之象,心理情感心灵之象,是道通为一的“一”整体动转混沌之象,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知行合一之象,体现了廖廓幽玄的宇宙观,“观”是范畴大则识仁,大一无外内含小一,小一无内寓有大一,大—小一中和则礼归于仁。大德曰生则生生不息又厚德载物。中医学以象数易气神一体为原创思维,以疗效为原创优势。
中国哲学间性论阐释医理的关联性
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作为世界图景,其间性论有中华科技文明的特征。战国时期历经百家争鸣创立了道、太极、阴阳、有无、中庸等一系列的基本范畴,创发了具有中国特质的间性哲学,亦即指导中医学的哲理基础。
人的健康、疾病等整个生命过程的易变,均以中国哲学间性论为本源展开反思、纯思、向思,旨在深化中医药理论有思想的原创学术研究。五脏间性符合道与术和合规律,呈现当今高概念学理,足知古今哲理正反之间、成败之间、幽玄与显明之间,尚有疏分归纳和合第三象限。气聚成形而气散太虚,太虚为独具创生性的原象思维。中医药学临床是优势,仲师明示“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仅仅十二个字立为辨证论治总则,后世医界赞誉“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史能为百事师”,体现了中国哲学间性论之精华。
中医临床与教学科研人员需要感性、理性、悟性的整合,重在悟性,体道在实践阅历经验积淀进而信储存脑海丰富的直觉。勿论顿悟渐悟经验重建都需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创新环境的培育。“知犯何逆”理解为气运核心的病机,必须观象议病细察患者,身处自然社会人群复杂系统中及隐喻的人际关系“难为”情感的反应。明理细辨病机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形态功能的间性关联。
天人之间的气、理、虚、通、一、和与阴阳、至极、太极、无极是中国古人判断世事在不断地变化的基本预设。易经可称易变之经典,正是一部人类最早研究间性现象,并从中得到的智慧付诸实践的间性论的重要文献。阴阳的符号系统与负阴抱阳中气为和的太极是最有影响的范畴。易以道、阴阳、动静、天地、乾坤、刚柔、正反、进退、显隐、来往等既对立又关联是相生相尅、相反相成的间性整体,混沌由始至终动态演变,它不是形而下的器物,而是形而上之道。中医学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明道正纲提升技艺水平表述间性论的哲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科技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国哲学为中医药学奠定的理论基础。
把握前沿迎接大数据科学时代
本世纪医学门类纳入生命科学范畴,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纪元已开启,中医药学界必须认识自己学科的优势,善于吸纳古今中外先进文明与技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发挥临床优势。
医案大数据得到激活发掘。《中华医藏》的编撰工作初步统计古籍约八千余种,其中各家医案以百千计,再加上近现代中医师们完整系统的病例资料,可汇聚成一份可资发掘研究的大数据。古今医案是非线性大数据,应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构建能够揭示生命能量与健康疾病多模态、多元化、多指标的数据库。
1999年王永炎在“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973基础研究项目提出了整体和谐效应假说,即不同配伍所出现的不同效应源于对抗、补充、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的和谐。历经12年,学术团队紧跟多组学网络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新技术,深化整体和谐“方剂组学”的验证。目前提出借区块链发展“方证相应”一体化的模块药理学研究,进一步阐释证候与复方间相关联的假说。非线性大数据的激活发掘,多学科、多元化、计算机算法的研发已成为中医药科技工程的重要工作。各类相关生命健康数据库的建构,高性能的计算机程序编组业已为主要的研发工具,协同创新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中医药学科迎来“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中医学人需要文化自觉,净化心灵,提高治学执教能力。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者要刻苦攻读古贤经典,明晰国学原理,兼学文化哲史美学,开放吸纳中外科技文明进化的成果。树立优良的学风、作风、文风,成为振兴中医药事业中坚骨干。■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3月
23日第三版,摘编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年第28卷第1期,作者:王永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
- 容祖儿曾因长得丑被解约,27年后再看她,人生真的很传奇
-
2023-10-21 18:59:13
-
-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简介(生平概况)
-
2023-10-21 18:56:59
-
- 诗人余光中简介(思乡情切写《乡愁》)
-
2023-10-21 18:54:44
-
- 《折腰》开机官宣!宋祖儿刘宇宁乱世英雄配美人,配角阵容强大
-
2023-10-21 18:52:30
-
- 从《庆余年》到《人世间》,王阳谈剧抛式演技秘诀:舍得时间沉淀
-
2023-10-21 18:50:15
-
- 殷桃终于不低调,海边度假42岁还有少女身材,穿长春花蓝太有氛围
-
2023-10-21 18:48:01
-
- 陈鸿烈简介(阴阳相隔的港星夫妻,潘迎紫错付陈鸿烈)
-
2023-10-21 18:45:46
-
- 殷桃越活越年轻,穿黑色抹胸裙很优雅,这才是中年女人该有的样子
-
2023-10-21 18:43:32
-
- 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简介(莎翁)
-
2023-10-21 18:41:17
-
- 刘亦菲回到美国生活,出现在顶级富人区,大方和男性合影很开心
-
2023-10-21 18:39:03
-
- 54岁孟广美还爱扮嫩,穿粉色短裙秀大长腿,178的身材比例太瞩目
-
2023-10-20 16:55:26
-
- 圈内网红揭秘辛巴崛起内幕:自身努力仅占30%,全靠平台制度扶持
-
2023-10-20 16:53:12
-
- 袁鹰简介(袁鹰题写的“写入小学课本的小站”熠熠生辉)
-
2023-10-20 16:50:57
-
- 女明星活动图来了!刘雯霸气,赵露思走纯欲风,杜鹃脸型崎岖
-
2023-10-20 16:48:43
-
- 张千巽张木易结婚恋爱历程盘点
-
2023-10-20 16:46:29
-
- 如果没上真人秀,我可能试戏的机会都没有—–演员魏大勋
-
2023-10-20 16:44:14
-
- 高叶:仅凭大嫂一角火速出圈 一周涨粉超过197W 曾宣传电影遭除名
-
2023-10-20 16:42:00
-
- 老戏骨倪大红的爱情令人羡慕!娶倪萍亲妹妹,婚后30年恩爱至今
-
2023-10-20 16:39:45
-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简介及主要事迹(禾下乘凉不再是梦)
-
2023-10-20 16:37:31
-
- “唐艺昕”罕见走性感风,穿丝绒抹胸裙拍写真,像换了个人似的
-
2023-10-20 16: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