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龙年,他们在等待一个生育高峰期

2024-02-24 06:36 来源:略喷网 点击:

龙年,他们在等待一个生育高峰期

" 想生龙宝宝的人这么多吗?"

春节刚结束,新手孕妈李旎去医院产检时,就被掐拥挤的人群 " 吓 " 到了。

产科候诊室的椅子上,坐满了不同孕阶段的女性。按照时间推算,这些孕妇都将在甲辰龙年内分娩,诞下 " 龙宝 "。

图 | 排队等待产检的准父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不少准父母掐好了预产期,倒推怀孕时间,期待能生下一个龙宝。

这种对生肖的偏好和生育的期望,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育率的提升,也成为了幼儿园、中小学和母婴行业从业者的 " 新转机 "。

本期显微故事就将聚焦一群等待龙年生育率提升的人,他们之中:

有人是母婴行业从业者,在生育率接年下降的大背景下,等待着龙年生育 " 小阳春 ";

有人是幼儿园园长,将龙年当做是职场生涯的 " 风向标 ";初次之外,还有大众印象中的工厂老板、产科医生,也在关注着龙年的生育情况。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张恭之

编辑 | 卓然

母婴店主王成芳或许是江苏省腹地这座小县城里,最关注生育话题的女人了。

去年下半年,国家还没公布生当年 " 兔宝 " 的出生情况时,王成芳就开始四处找孕妇打听医院里龙宝的建档情况,还走访不少当地的月子中心了解订房情况。

当得知"2023 年 6 月开始有很多人建档 "、" 月子中心立春后房间告急后 ",王成芳押宝 " 龙年生育率会上升 ",随后找亲戚筹措了一笔资金,赶在年末厂家订货时,咬牙增订了不少产品,扩增了商品数量。

实体店生意并不好做,许多人不理解王成芳的做法。

但王成芳却决定 " 赌 " 一把。" 龙年是生育率最高峰的时候,有货就好办 ",王成芳笃地的说。店铺中,那些印有 " 龙 " 图案的礼盒被摆成小山,红色光面材质衬托地她脸也红扑扑的。

图 | 某母婴店的新春装饰

同样在等待龙年生育高峰的,还有月子会所的工作人员付永莉。

2 月 4 日,立春。付永莉带着员工将店里装饰全部换成了和 " 龙 " 相关的,还提前联系好了阿姨、长期合作的幼儿摄影师。

在确定对方春节也能提供服务后,付永莉马上将 " 龙年促销活动 " 发到了自己的客户群里," 中国人喜欢龙,龙宝肯定多 "。

付永莉相信,龙年一定会给暗淡的母婴行业带来一些转机。

2020 年开始,付永莉所在的月子会所生意年年下降,最严峻 1 个月仅 2 名客户。但从 2023 年开始,情况逐步发生变化,"2024 年是龙年,不少宝妈怕订不上房,都提前半年找我预定。"

2023 年 12 月,月子中心截止到 2024 年 4 月的房间都订满了," 颇有 2017 年当地月子中心供不应求的状况 ",付永莉说道。

图 | 排队咨询预约的人们

湖南某早教机构的从业者刘思也很看好 2024 年的变化——大年初一去寺庙上香的时候,她还特地去求了送子观音来保佑龙年事业顺利。

刘思的机构专为 0-3 岁的孩子提供早教服务," 这几年实体行业行业不好做,我们早教机构受到的冲击更大。"

她所在的城市新生儿数量不断下跌,2017 年生育高峰期时能有 4 万新生儿,去年仅 2 万名。

受生育率下降影响,早教机构的生源也减少,到 2023 年底,刘思店铺在籍会员不及 2017 年刚开业时的一半。

因此,新闻里专家预测龙年生育率或许会反弹时候,刘思心里有了期待,在机构的年会上,她还特地公布了 " 二次创业计划 ",向依旧坚守的店员们阐述了龙年的扩张计划。

图 | 小红书上的 " 生龙宝攻略 "

" 中国人对龙宝的执念 ",像一道希望,照进了作为赚母婴汗行业从业者的生活里。

但无论是王成芳、付永莉还是刘思,还是暗自给给自己划了一条 " 红线 " ——" 如果龙年生育率还是不能提升,那就真的没什么好做了。"

母婴行业一度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行业。

经济日报报道称,中国母婴行业或在 2024 年达到 7 万亿的规模。可以说,母婴产业是一座丰富的矿产,可以供淘金者发掘。

因为涉及到 " 女人 " 和 " 孩子 " 两个消费品市场认为最容易买单的消费群体,母婴行业也曾被人认为是 " 最来钱的行业 "。

" 躺赚 " 曾是王成芳的写照。

10 年前,王成芳所在的小城市还不普及网购的消费形式,线下店的生意一直还不错," 那时母婴行业不愁生意 "。

图 | 县城的母婴用品店

王成芳回忆,当时妇幼保健院里一床难求,不少产妇用尽关系才能换得走道上一个床位。添丁是喜事,新手家长们冲进母婴店里,二话不说就直接付款买东西,进价几十元、标价 200 元的奶瓶,家长丝毫不还价,还挑着最贵的买。

由于生意好做,2015 年王成芳在县城新落座的商场里开了分店。商场也嗅到了母婴商机,特地拿了一层楼来做母婴业态,母婴生活馆、儿童摄影、早教、儿童乐园等店铺如雨后春笋出现。

厂家们为争夺母婴店的渠道,也会极尽可能的给店主们回扣,并给予店主们一定的 " 定价权 ",店主只要不低于售价,便可以任意加价销售。

" 哪怕后来互联网冲击了实体店,许多平台开始专注母婴领域,母婴整体行业也是好做的。"到 2017 年,王成芳已有 3 家店铺了,她还特地将其中一家母婴店升级成了母婴馆,除了卖婴儿产品,提供婴儿洗澡、小儿推拿等服务,每月流水超过 10 万元。

" 但是这几年新生儿减少,母婴行业不好做了。"

从 2019 年开始,王成芳明显感到进店的孕妇减少," 最明显的变化是妇幼医院门口不堵车了 "。到 2021 年时,网购的冲击和实体房租带来的压力就凸显了," 有时候一天的营收额还赶不上一天的房租 "。

付永莉感受也十分明显。

2017 年付永莉所在的地级市有好几家月子会所,2019 年单独二胎政策放开以后,付永莉以为会迎来一波生育高峰期," 没想到迎接大家的却是年年下降的生育率 "。

由于生育率逐年下滑,不少月子会所没能熬过实体寒冬选择了关门。短短 4 年时间,当地月子中心从 201 年时 10 多家,锐减到如今 3 家," 存活下来的月子中心也常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付永莉说道。

新生儿下降,各大母婴商户们围绕客源拉响了保卫战,低价竞争、多样化业态、提升服务质量,以往多次被封为圭臬的成功经验开始失效。

为网上的低价竞争,王成芳调低了产品价格、推出 " 充值送幼儿游泳课 " 的营销手段,但都没有留住客人," 只有一些羊毛党过来消费,比价之后她们还是会回到网上购买。"

最终王成芳关掉了商场里的店铺,只有开在妇幼保健院旁边的店铺,因能销售特殊奶粉而被保留下来。

付永莉的月子中心也一度陷入没有任何成长机会的 " 内卷 "。除了提供接送产妇到家、百日照、聚会活动课程的服务外,她还开始培养优秀月嫂,打算提升客单价。

但很快,她就发现这些月嫂被培训出来后马上就被其他机构挖走,留不住人。

刘思的早教机构也陷入低迷。生育率下滑后,刘思不得不裁员,动员剩下的老师背上销售指标,甚至在街边发传单、做地推,但依旧没挽回行业的颓势。

图 | 因生育率下滑,美吉姆和金宝贝等多家早教机构 " 跑路爆雷 "

付永莉总结," 没有人,一切服务都是白搭。"

" 生育率是母婴行业的命门,没有新生儿,不可能有希望 ",王成芳更是直接说道。

除了 " 母婴 " 创业者,还有很多人也期待着龙年生育率回暖。

托儿所和民营幼儿园老师是如今仅次于 " 母婴 " 工作者的焦虑群体。

根据 2023 年 7 月 5 日,教育部发布《2022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幼儿园 28.92 万所,比上年减少 5610 所。其中幼儿园减少的重要原因,与近年来国内出生人口数量减少有关。

" 出生少,招生就困难。如果去走访幼儿园,会发现不少毕业班人数远大于入学人数 ",在民营幼儿园担任院长的曹雨描述道。

如何招到足够的生源,已成了园长们头顶上的 " 定时炸弹 "。曹雨决定将今年的生育率当做职场风向标," 龙年生育率还不提升的话,未来这个行业只会越来越难 "。

" 招生 " 这颗定时炸弹,也逐渐顺着小学、中学、大学的链条,传递到对应的老师身上。

" 目前我国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数,超过了新生儿数量,如果持续下去,我们一些大学也会面临民办幼儿园的困境。"在某民办大学里负责的裴磊担忧地说。

由于高校扩招,裴磊所在的学校已连续几年未完成招生任务,不得不采取 " 节流 " 的方式维持教学——学校里不少 " 冷门 " 专业取消, 并缩减了招聘计划、降低老师待遇同事,跨专业代课现象严重,日常教学受到严重影响。

" 编制 " 也不再是护身符,起码对在北方某县城公立医院工作的产科医生李新如来说是如此。

2015 年,李新如本科毕业回到老家时,县城正处于 90 年代三次婴儿潮的人群生育年龄段,加上是县城房价起飞的前夜,许多人回乡置业后顺势将结婚生子大事提上日程,以至当时各个医院产科爆满,就连走廊上都住着产妇。

医院产科人手不够,趁着扩招的关口,李新如进入了公里医院产科,端上了外人眼中的 " 铁饭饭 "。

" 产科医生的工资来源于基本工资和绩效,绩效和医疗收入强相关 ",即科室中病患越多,医生的收入将越高。李新如入职时正值产科的最忙时,高峰时一天自己就要跟几台剖腹产手术,加上绩效一个月能有 5000 多元收入。

但从 2019 年开始,李新如感觉到自己不那么忙了。

" 生育率断崖式下降,医疗资源不紧张后,产妇们去条件更好的市立医院和三甲了 ",2022 年,科室的月分娩量不到 40 例,由于科室效益不好,李新如到手工资仅 4000 元," 而且科室好几年没进新人了。"

图 | 不再人满为患的妇产科

" 医院还想开设产康等项目增加营收,但这些项目需要资金购买设备,要申请资金又需要看盈利和营收 ",没有足够 " 前景 " 和 " 钱景 " 的产科,逐渐边缘化。

" 不是有新闻传出,因为生育率低,许多地方地方的妇产医院已经关门吗?" 李新如有些担心,自己所在的科室也走上 " 关门 " 的道路。

生育率下降,影响着每一个人。

" 上海六院 2023 年接生 1322 个新生儿,但 2024 年到 2 月 1 日,就已接生了 140 个新生儿 "。

" 去年兔宝不用抢床位,今年龙宝,有些地方妇幼床位都满了 "。

"11 月就下了明年 6 月月嫂的订金 "

……

网络上的信息,给了王成芳一些信心。

但她也不能确定,生育率是就此触底反弹还是 " 回光返照 "," 毕竟生育下降是大趋势 "。

不敢孤注一掷的王成芳开始寻找其他的机会,宠物是她认定的下一个风口行业。

付永莉则瞄准了家政和老年行业。

" 产妇少了,但不代表没有,月嫂还是有市场的 ",但口碑良好的月嫂有自己的客源,付永莉接触不到," 那些没经验的月嫂,需要培训,做得不好容易砸口碑 "。

至于看上去 " 有市场 " 的养老行业,付永莉不知道在 " 养儿防老 " 思想浓厚的当地,是否有前景。

" 月子中心分为 28 天和 45 天的套餐,收费 3 万元起步,有几个老人出得起这个钱呢?" 她也疑惑,未来 AI 养老是否会是趋势。

在医院工作的李新如,则稍显迷茫。

如今产科式微,她面前有这么几条路:一是做老本行,去新生儿充足地区的医院产科工作;二是等待医院科室整合,自己去其他的科室。

第一条路很快就被李新如否决。

" 以我的学历,很难进入更好的医院 ",李新如解释,自己曾经是因为 " 人口红利 ",遇上医院产科扩招而以本科学历进入医院工作的," 现在新生儿少了,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至于第二条路,李新如也有些担忧。

" 万一以后人口减少,能去的科室也面临无病人呢?" 或许那时她已经 50 岁,过了人生巅峰时期,没办法再像如今具有选择权了。

相反,在人工智能相关公司工作的赵然却感觉自己踩到了 " 红利 "。

他所在的公司主要产品为智能陪伴机器人," 就是看中新生儿不足,未来老龄化严重这个趋势在布局 ",接下来或许还会针对生育率下降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推出智能机器人的替代品。

" 技术可以解决发展的难题,人工智能会弥补生育率不足 ",面对一些批评 " 人工智能 " 的声音,赵然坚定自己的判断。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与生育下降交织的混乱时代,谁都无法对未来的生活给出准确的答案。

" 但不管未来如何,当下人口是最膨胀、竞争最大最艰难的时期 ",赵然说。

过好当下,成了许多等待生育率回暖人群的心愿。

2021 年百度百家号优质成长力作者

2021 年度凤凰新闻大风号影响力 TOP50 作者

2021 年度网易新闻网易号年度影响力作者

2020 年度钛媒体年度十大作者

2020 年度腾讯新闻企鹅号优秀内容合作伙伴

2020 年度 ZAKER 影响力排行榜最有价值作者

在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们关注每一个垂直行业的参与者、亲历者,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 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