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保险听课的充场兼职,我背上了“奇怪的网贷”
做完保险听课的充场兼职,我背上了“奇怪的网贷”
春节过后,被称为 " 金三银四 " 的招聘季如约而至,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寻求新机会的职场老人,都希望在年后有一个不错的开局。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真实的招聘与虚假的套路常常混杂在一起,令人防不胜防。
尤其是一些看似轻松、高回报的短期项目,常常披着诱人的外衣,暗藏玄机。
在这些虚假招聘中,保险听课骗局尤为普遍。
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快速扩张业务,打着 " 听课就给钱 " 的幌子拉人培训 " 充人头 "。有些涉事不深的年轻人,或是防范意识薄弱的打工人,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甚至在自己毫不知情况的情况下,成了保险公司的员工。
这些保险公司往往与求职中介和猎头公司紧密合作,根据面试和入职的人数给予他们金钱回报。为了获取佣金,一些不良中介和猎头公司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对求职者和保险公司进行两头欺诈。
本期显微故事将聚焦这些掉入保险听课陷阱的求职者们的经历。
他们之中有人因为警惕性高敏锐地戳穿骗局,及时止损;也有人心思单纯,不慎掉入 " 陷阱 ",经历种种 " 磨难 " 之后才脱离 " 魔爪 " ……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Connie
编辑 | 卓然
最近,大四学生小敏在某招聘公众号看到一则令人心动的短期工作机会:一家五百强企业招聘短期文员,仅需工作三天半,劳务 750 元,工作内容简单明了——整理文件。
对于一个还在上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工作内容和报酬很有吸引力。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小敏与招聘者取得了联系,对方只问了一下她的年龄和学历,就通知她可以去 " 上班 " 了。
图 | 小敏看到的招聘信息
然而,按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到达现场后,小敏却发现自己被骗了。
原来,这个文员岗位是虚构的,所谓的整理资料其实是参加保险公司的新人培训,听三天半的课,给 750 元的报酬。
但是要想拿到这 750 元钱,可不是听课那么简单,小敏必须得办理入职手续,拿到工号,成为保险公司的一员。
这样的欺骗方式让小敏感觉很气愤。她打开微信与当时招她的人理论,质问他为什么骗人,没想到对方已经先把她拉到了黑名单。
在各种社交平台,有关参加保险公司培训、兼职听课被骗的帖子和笔记屡见不鲜。
图 | 许多兼职信息中会直接标明 " 保险听课充场 "
大学生小乔就在知乎上分享了她参加某保险公司培训被套路的经历。
假期的时候,小乔在网上看到一则听课挣 " 外快 " 的兼职帖子,帖子声称,只要参加某保险公司的三天培训,就可以拿到 300 块钱的报酬。小乔报了名,并且按要求听了三天课。
原以为只是简单地充个场就能拿到工钱,但事实远比她想得复杂得多。
上课第一天,小乔就被要求注册该保险公司 XX 学堂的 APP,还要求上传身份证和毕业证信息,听课也并不是出个人头就行,而是每天人脸打卡,还要答题参加考试。
图 | 某位 " 学员 " 晒出的听课教室
毫无防范意识的小乔一一照做。但是到第三天上完课领取报酬的时候,对方却要求她注册保险公司的工号,并且新开一张银行卡,否则不给钱。
为了拿到 " 工资 ",小乔不得不按要求完成了所有步骤,但是最后保险公司只给了她 260 元,理由是她未满 22 周岁,按该公司规定不能给全额。以小乔名义办的银行卡也被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收去,并未交到她手里。
意识到上当之后,小乔多次与保险公司交涉,要求注销工号,退还银行卡,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在小乔投诉、报警之后,历时两三个月,她才算彻底脱离该保险公司的 " 魔窟 "。
虽然经历一番波折,小乔还算幸运,没有造成太大损失。据知情人透露,一些无良的保险从业人员,甚至会利用新人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去申请网贷。然后用这些贷款购买保单,以此来充实自己的业绩。
在网上搜索 " 保险公司听课给钱 "、" 保险公司培训充场子 " 等关键词,可以发现很多与小乔、小敏经历相似的案例,这些案例几乎覆盖了市面上所有主流保险公司。
这不仅暴露了保险公司在招聘和培训机制上的漏洞,也让本就饱受争议的保险行业形象进一步受损。
对于保险行业为人诟病的乱象,在保险公司工作了近十年的冷姗表示很无奈。在冷姗看来,业绩压力与扭曲的激励机制是上述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
" 保险行业大都没有底薪,社保和公积金也需要自己交。想要挣钱,除了多签保单,还有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拉人头,业内也叫增员。"
所谓拉人头,就是不断地招募新人,扩大自己的销售队伍。每有一位新人进来,招他进来的人就可以拿到一份新人推荐奖,至于具体金额每个保险公司的规定不一样,一般都是数千元。新增越多,收益越多。
另外,新人一旦签单,招募人也可以拿到相应比例的提成,并且这种提成是 " 终身制 ",谁招来的人,谁就可以无限期地享受被招募者的业绩分红,除非离职。
此种分红制度与传销界的 " 金字塔 " 结构类似,位于顶端的是最早加入或拥有最多下属的从业人员,后来者是永远没有机会超越他的招募者的,无论他的能力有多强,业绩有多出色,也不可能有机会成为招他进来的人的上级。只要他有产出,他的招募者就有收入。
以冷姗所在公司为例,每招一位新人,她就可以拿到新人 15~40% 的业绩提成。冷姗目前是团队主管,手下有 100 多位保险代理人。
在她的团队中,冷姗是居于塔尖儿的那一个,这 100 多人,无论哪一个签单,她都有不菲的佣金可提。
刚进入保险行业一年的新人销冠赵先生算了一笔账。2023 年,他的年收入是 130 多万元,而他的主管单是从他这里拿到的额外提成就有 60 万元左右。
在保险公司,手下人越 " 新 ",其 " 上级 " 拿到的提成比例越高,最高提成比例可接近一半。
摸出了其中的门道,赵先生表示,下一年他会把 " 拉新 " 作为重中之中,只要招到足够的人,不愁没有更多的收入。
意识到这一点的不只赵先生,但凡进入保险公司工作的人都深谙这一道理。正是因此,许多保险代理人甚至不再关注销售业绩,转而做起团队管理,毫无底线地扩张队伍。这样就算自己不签单,也有人为他挣钱。
在这种背景之下,大肆 " 拉人头 " 也就不足为怪了。
PART 03
保险中介和猎头合作,制作 " 诱人馅饼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保险公司招人难、留人难在业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拥有二十多年保险从业经验的某知名保险公司高管欧先生透露,目前,国内保险行业的新员工留存率普遍较低,大约在 20% 左右,即便是业绩较好的公司,这一比例也鲜有超过 50% 的。
为了缓解这一困境,许多保险公司选择与中介机构、猎头公司合作,通过支付佣金来招人。
不可否认,与中介机构和猎头公司的合作,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条快速、有效的招聘渠道,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
据冷姗介绍,有些保险公司是按面试人数而非入职人数给猎头支付佣金。
为了吸引求职者,猎头往往会隐瞒保险公司的真实名称和岗位信息,而只强调五百强企业的机会,拥有高大上的办公环境和高额收入,让求职者对职位产生期望从而去面试。
一些小中介则以听课培训拿报酬作为诱饵,让求职者充当保险公司的 " 人头 ",文章开头几位大学生的经历即为此类。
" 有一种专门为保险公司服务的猎头公司,现在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了。为了拿佣金他们两头骗,跟面试者说让他们去大公司做管理,跟雇主则说他们已经跟候选人聊过了,知道去面试保险代理人。" 冷姗说。
因为经常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保险行业的相关信息,也有一些中介或猎头找到冷姗,问她是否有招人需求,但是冷姗从未与其合作过:
" 他们对工作真的很有热情,我相信通过他们肯定能招到更多的人,但是用不入流的手段去招人,我不赞成。信任一旦打破,后面就完蛋了,说啥人家都不信。但也不排除有一些人明知道是被骗去的,还是飞蛾扑火留下来。"
不过,留下来的毕竟是少数。虽然通过中介和猎头确实会招到不少人,但这是以庞大的面试基数作为分母的。
" 入职比例很低很低,大概 50~100:1,面试 50 个人,能有一个入职的就不错了。"冷姗说。
" 原本保险代理人制度是很单纯、正直的,这些年被一些中介和不良的从业人员给搞坏了。海外也有类似的中介,但他们挣的是咨询费,不负责销售产品,国内的中介就是小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
对于保险行业的现状,欧先生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保险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它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保险、金融、医学、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然而,目前行业内盛行的大规模增员、来者不拒的扩张模式,无疑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这种趋势若长期持续,不仅会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损害,更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招聘陷阱也层出不穷。这些陷阱往往以轻松赚钱为诱饵,诱导求职者陷入其中。
除了保险行业的听课培训骗局外,还有诸如招募日结小时工,使用个人身份证去证券公司开户、注册各种 APP 和网站等看似简单的任务。
在这些任务背后,往往隐藏着求职者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
小红书上就有人发帖称,因为参加所谓的充场兼职,莫名其妙地成为了某个公司的 " 法人 ",被开出高达 30 多万元的发票,直到税务部门与其联系,才得知此事。
此外,还有人以招聘客服为名,让人实名注册一些交友网站或帮其解封,从而利用他人信息进行网络诈骗。
如此陷阱种类繁多,令人防不胜防。因此,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仔细甄别招聘信息的真伪。
同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2023 年百度百家号优质成长力作者
2023 年度凤凰新闻大风号影响力 TOP50 作者
2023 年度网易新闻网易号年度影响力作者
2021 年度钛媒体年度十大作者
2023 年度腾讯新闻企鹅号优秀内容合作伙伴
2023 年度 ZAKER 影响力排行榜最有价值作者
在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们关注每一个垂直行业的参与者、亲历者,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发给 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经采用发布,即刻支付稿费。
-
- 美国的政治正确,绊倒中国老板
-
2024-03-12 01:13:44
-
- 南城香是怎么成为“北漂食堂”的?
-
2024-03-12 01:11:28
-
- 6000部短剧的名字里,写着中国人最隐秘的欲望
-
2024-03-12 01:09:10
-
- 药明康德虚惊一场?
-
2024-03-12 01:06:53
-
- 多少年轻人,去云南直播卖花
-
2024-03-12 01:04:35
-
- 全网挨骂,农夫山泉有点疼
-
2024-03-12 01:02:18
-
- 美国经济“一片大好”:漂亮的数据背后掩盖了什么?
-
2024-03-12 01:00:00
-
- 彩电大王席卷了农村屋顶
-
2024-03-12 00:57:44
-
- 难以复制的小红书,注定也复制不了“别人家的电商”?
-
2024-03-12 00:55:27
-
- 东北“粮食大亨”李志华,没能拯救贵人鸟
-
2024-03-09 15:24:23
-
- 还原真实的钟睒睒
-
2024-03-09 15:22:06
-
- 李想已经5天没发微博了
-
2024-03-09 15:19:50
-
- 这五位女性,正在改变 AI 行业
-
2024-03-09 15:17:34
-
- 哔哩哔哩:认清现实,自研断臂求生
-
2024-03-09 15:15:17
-
- 李斌停止在理想国里狂奔
-
2024-03-09 15:13:01
-
- 李雪琴隐藏身份是公司老板,他却沦落到和前妻直播带货?
-
2024-03-09 15:10:45
-
- “AI原生”骗局江湖:真的真视频、假的真视频、真的假视频、假的假视频
-
2024-03-09 15:08:30
-
- 大厂员工“毕业”之后
-
2024-03-09 15:06:14
-
- 全球AI人才报告曝光:清华第三,北大第六!
-
2024-03-09 15:03:58
-
- 60岁的快递员如何实现养老?
-
2024-03-08 00: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