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汽车巨头在巴西狭路相逢

2024-03-19 03:16 来源:略喷网 点击:

汽车巨头在巴西狭路相逢

作者 |   冯叶

编辑 | 韦伯

在人们对 " 欧美车企是否会放弃电动汽车 " 的讨论甚嚣尘上时,全球汽车巨头正在涌向巴西,并用行动给出了回答。

2024 年开年后,众多汽车制造商先后宣布其在巴西的大额投资,并表示会重点押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与电气化技术升级。

先是通用汽车,在 1 月底宣布向巴西投资 70 亿雷亚尔(约合 14 亿美元),用于生产设施升级。大众、现代、丰田汽车集团紧随其后,分别宣布投资 90 亿雷亚尔(约合 18 亿美元)、11 亿美元与 110 亿雷亚尔(约合 22 亿美元)。

汽车制造商 Stellantis 也在 3 月 6 日表示,将在 2025 年至 2030 年期间在巴西投资 300 亿雷亚尔(约合 60.7 亿美元)——这是南美洲汽车行业最高额的投资。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各车企都在加大在生产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上的投入:

通用汽车表示会将投资用于巴西的生产设施升级,包括内燃机汽车、进口内燃机和电动汽车的投资组合;大众汽车意图通过新的混合动力车型,推进汽车电气化;丰田计划生产一款混合动力汽车与 SUV;Stellantis 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在巴西发布一款混合动力汽车,此后也将生产一款电动汽车。

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投资热的另一端,中国电车巨头也在持续发力。

3 月 6 日,比亚迪低调宣布其在巴伊亚州的工厂开工,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投产,最初生产的车型包括比亚迪海豚、宋 Plus、元 Plus 和海豚 Mini。另一中国车企长城也在去年开始了巴西工厂的生产线改造,今年或将启动运营。

图源:The Brazilian Report

可以预见的是,汽车巨头终将在巴西新能源市场狭路相逢。

作为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巴西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有哪些机会?本土化投资的战略意义是什么?中企又将如何与全球汽车巨头竞争?

得益于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以及巴西政府大力推行的清洁能源补贴政策,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崛起。

巴西电动车协会(ABVE)数据显示,2023 年,巴西轻型电动汽车销量近 9.4 万辆。尽管,这个数据不足 2023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 1%,但比起 2022 年,巴西电车销量已经增长 91%,创下历史新高。据最新数据,2024 年 1 月份,巴西轻型电动汽车销量达 12026 辆,是去年同期记录的三倍。照此发展态势,预计 2024 年巴西新能源汽车会继续野蛮生长,突破 15 万辆大关。

" 从我的体验看,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是积极的。" 巴西市民 Joatan 告诉霞光社。

此前,一项由毕马威进行的调研显示,有 89.7% 的巴西人都希望拥有电动汽车。但从实际层面来看,巴西汽车市场仍以燃油车为主,这意味着巴西有大量未被满足的电动汽车需求,其发展空间和增量极大。

除了蓬勃的市场需求外,巴西联邦政府也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

早在 2018 年,巴西联邦政府就开始实行 "Rota 2030" 规划,提出 "2030 年电动汽车销量要占巴西汽车总销量 30%" 的目标,并颁发各项鼓励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研发的政策。近期,巴西联邦政府又推出新版 " 绿色 Rota 2030" 计划(又称 "Mover" 计划),预计将在 2028 年前提供金额高达 190 亿雷亚尔的税收激励,聚焦于促进汽车领域可持续性发展。

" 我们需要用清洁能源取代化石燃料,这是一场全球性的行业转型。巴西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巴西拥有清洁能源矩阵,缺少的是使用这些能源的产品。" 巴西电动车协会主席里卡多 · 巴斯托斯曾公开表示。

事实上,巴西本身具备的环保基因也能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 世纪 70 年代,巴西开始推行低碳乙醇汽车,提倡从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中提取乙醇作为燃料,其清洁能源发展体系成熟。在加油站,你会同时看到汽油、燃料乙醇、乙醇汽油三种标签," 这也是为了减少对化学燃料的依赖。"Joatan 向霞光社表示。

巴西常通过甘蔗提取乙醇作为燃料。图源:Pixabay

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可以向已有的清洁能源产业借力,推出更适合当地的产品。比亚迪全球总裁王传福曾在巴西公开表示," 我们已经在努力为我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创造适用于巴西的解决方案,即乙醇燃料和电能的结合。"

当然,对于汽车巨头而言,除了看中巴西市场的优势外,他们更关心背后潜在的市场。

里约热内卢。图源:Pixabay

作为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南美的 " 试金石 "。巴西幅员辽阔,与乌拉圭、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十个国家相邻,运输及供应链具备地理优势,如若成功打入巴西市场头部序列,就意味着企业或能迎来拉美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车企而言,去巴西投资、建厂,是开辟其新能源市场的必经之路。

巴西被称为 " 万税之国 ",各项关税计算极其复杂。此前,巴西外贸委员会也宣布,从 2024 年 1 月起恢复征收针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油电混合式新能源汽车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等)的进口关税,并将逐步提高税率。

对此,兰迪律师事务所常驻拉美律师林耀昌分析," 站在巴西政府的角度,新能源整车进口,对于本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及产业配套的作用十分有限,而通过设置关税,抬高贸易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外国汽车公司以简单的贸易形式转变为本地深入投资。"

这意味着外资企业若想抢占巴西新能源市场,本土化生产几乎是其唯一路径。

对中企而言,本地布局能助其充分发挥新能源技术强项,在巴西市场形成先发优势,弥补此前燃油车时代只能陪跑巨头的处境。且中国车企自 2008 年开始进入巴西市场,至今已耕耘多年,已有深厚的本地化认知与积累。

图源:Pixabay

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李铁曾公开表示:"(巴西)设置的门槛高,换个角度看,对我们来讲其实也是好处,门槛高了,等我们把它摸清楚了,等别人再进入,同样也要花很多时间来跨过这个门槛。如果我们进入了高门槛,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保护。"

此外,更重要的是,只有本土化生产才能满足巴西联邦政府对重振工业的需求。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巴西决定效仿发达国家,迅速开启去工业化之路。但历史已经证明,在人均收入及经济水平未达到一定标准前,武断推进去工业化只会影响经济发展,导致产业不足、经济增速放缓的尴尬局面。

执政者意识到了本国工业的薄弱。今年 1 月,巴西联邦政府宣布启动 " 巴西新工业 " 计划,期望能扭转上世纪 80 年代推行的去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后果。

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工业是巴西当前的重点之一。对巴西而言,车企通过投资模式进驻市场,既可以促进本国汽车人才与产业建设,也能创造更多就业、拉动本地经济。这也是比亚迪与巴西的合作能顺利推进的原因。

Joatan 居住地正位于比亚迪新工厂附近的萨尔瓦多市,他向霞光社表示," 我身边的人都在谈论比亚迪建厂的事,新闻里也有很多资讯。我相信这将扩大这里的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能给本地工业带来更多合作和发展。"Joatan 补充道," 虽然我更希望巴西能拥有自己的电动汽车产业,因为巴西的汽车工业太差劲了,但这个现实还很遥远。"

三十年前的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将德、美、日汽车巨头请进国内,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则是中国车企向外走的时刻。对出海车企而言,深入巴西发展本土化既能开拓新兴市场,也能凭借技术优势获得联邦政府支持,实属双赢。

此外,本土化发展能为中国车企降低运输、供应链等成本,带来更多价格优势,实现销量增长。

在巴西,新能源汽车属于新鲜事物,定价往往昂贵。根据汽车产业咨询机构 JATO 数据,在巴西,电动汽车最能让消费者接受的价格范围在 85000 雷亚尔(约合 1.7 万美元)至 110000 雷亚尔(约合 2.2 万美元),但几乎目前所有市面上的电动汽车价格都高于这个范围。

" 巴西的汽车真的很贵,普通人只能开以前的旧汽车,只有富人或者中产阶级才有能力换新的电动汽车。"Joatan 告诉霞光社。

据悉,比亚迪海鸥在巴西的定价折合成人民币为 15.4 万元,比亚迪海豚起步价为 25.5 万元。海豹、宋 PLUS 等产品则为豪华线产品,其受众并非普通消费者。若出海车企能实现本地投产,减少运输成本,并与当地上下游企业合作,进一步升级电动技术,其成本则有望压缩,实现销量与利润的增长。

当前,巴西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但配套充电设施发展依然不尽人意,处于拓荒阶段。

霞光智库特约研究员廖阳勇曾表示," 当前,影响普及新能源汽车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是:综合持有成本(TCO)、续航里程以及充电体验。"

充电难,已经成为阻碍巴西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

巴西电动汽车协会研究表明,巴西充电站南北分布不均,人口少于 150 万的城市几乎没有充电场所,且平均车桩比约为 17:1 ——意味着一个充电桩要服务十七辆车。欧盟为车桩比设定的 2030 年目标为 10:1,巴西市场数据仍远低于此。

巴西充电桩。图源:Mobilidade

中国车企意识到了这一挑战,纷纷作出应对措施。长城曾宣布在圣保罗州建设 100 个充电桩,比亚迪则在今年与巴西能源公司 Ra í zen 合作,要在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贝洛奥里藏特等八座城市新建 600 个直流充电点。

但基于巴西市场当前实际情况,充电桩布局是否能跟上新能源汽车销量、各地区车桩比是否能达到平衡仍有待商榷,普及充电设施道阻且长。

中国车企在巴西市场面临的另一挑战,源于前文提到的乙醇汽车。

当前巴西联邦政府推行的政策里,可以使用汽油、乙醇作为燃料的混合动力车型税收比纯电动车型更低。

这项政策在巴西争议很大。据巴西本地媒体《圣保罗页报》,巴西电动汽车协会主席认为这项税收规则并不合理," 这不是绿色 IPI(绿色产品工业税),没有转型。很明显,该计划服务于特定利益。"

但现实已然如此。短时间内,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巴西全面铺开纯电车市场会有难度——即便这是他们的优势。比亚迪、长城等企业需要在生产电动汽车的同时,花时间适应乙醇技术,加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力度。与此同时,进驻巴西市场已久的传统巨头车企也会对其造成威胁。据悉,丰田已经在巴西生产可使用乙醇的 Flex 型混合动力车型。

面对复杂的税收体系,比亚迪驻南美董事长亚历山大 · 巴尔迪仍对前景充满信心,表示会坚持对电动汽车的研发。据巴西本地媒体《UOL》,亚历山大表示," 电动汽车是全球趋势。而且,电动汽车已经在巴西流行起来了。"

尽管王传福此前曾表态会推进乙醇燃料与电气结合的研究,但当前,比亚迪在巴西的主要产品仍是纯电车型。

随着传统巨头车企纷纷涌入巴西,中国车企可能会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这场战争将旷日持久。

《霞光社》会持续关注巴西新能源市场动态。

参考资料:

[ 1 ] 《巴西 2023 年轻型电动汽车销量创新高》,光明网

[ 2 ] 《IPI Verde 青睐使用乙醇的汽车,损害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圣保罗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