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锣鼓鞭炮声中祈求风调雨顺,海阳连理岛上演2024年祭海盛典

2024-07-16 02:03 来源:略喷网 点击:

锣鼓鞭炮声中祈求风调雨顺,海阳连理岛上演2024年祭海盛典

记者 闫丽君 通讯员 徐盛世 修莉 聂东磊

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连理岛景区上演了2024年海阳祭海盛典。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上连理岛,目睹了海阳祭海的盛况······

现场:

虔诚表达美好祈盼

22日上午9时许,恢弘大气的连理岛爱神广场上彩旗猎猎、人头攒动。供桌之上,“葫芦”“盘龙”“长岁”······一个个象征吉祥平安的大饽饽一字排开,披红戴绿的整猪、大红冠公鸡、新鲜大鱼也摆放在供桌的显眼位置。

正月十三是胶东民俗中的“龙王生日”。海阳渔民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舱,这就是“祭海”。

10时许,良辰吉时一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紧接着,卫队就位,主祭人、陪祭人在祭乐声中缓缓入场,“热辣滚烫”的海阳大秧歌表演中,恭请龙王的队伍从广场一侧浩浩荡荡地行进。

“潮遂人愿,平安遍渊;凯凯而归,兴我家邦!”伴随着《敬海祭文》的诵读,斑斓烟花腾空而起,千挂鞭炮被点燃,红红火火的氛围中,祭海仪式礼成。

对于靠海吃海的海阳渔民而言,正月十三的祭海甚至比春节更为重要。现场,渔民们点燃三支长香缓缓插入香炉,嘴里念叨着“风调雨顺”“祈福平安”,肃穆虔诚的脸上,是对大海慷慨馈赠的感恩及对来年丰收的期望。 

亮点:

民俗大戏全面升级

作为祭海仪式的重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现场展示传承了600多年的民间传统舞蹈。“乐大夫”手执甩子舞步灵动,走在秧歌队最前方;锣鼓声铿锵有力,节奏感十足;花鼓上下翻舞,激情澎湃;彩扇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锢漏匠与王大娘嬉笑打闹,俏皮扭动。喧天的锣鼓声中,舞出了海阳人骨子里的豪迈和热情,现场观众喝彩声不绝于耳。

少一弦亦歌,少一锣无乐。铜锣作为我国古老乐器之一,已经在人类历史中存在了数千年,也是最早进入西洋管弦乐队的中国乐器。“我们在今年的祭海仪式现场布阵了地球铜锣、盘古铜锣、泰来铜锣等四面铜锣,由国际知名铜锣师亲临击锣。”连理岛副总经理刘伟娜介绍,铜锣的声音被认为具有净化和神圣的力量,被用于祈福,为海洋祈福,为国泰民安祈福。

创新:

借力撬动节庆旅游

海阳的祭海风俗大约起源于明朝,每年正月十三祭海这天,沿海村庄邀请秧歌队在村龙王庙前对龙王行三拜九叩大礼,祭拜场面庄重神圣。经过数百年传承,祭海从原来纯粹向龙王祈福求安又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不仅表达渔民对新年的期盼,还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形成一项独具海阳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2008年,海阳祭海被列入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连理岛祭海盛典,除了再现原汁原味的祭海民俗,还配备了特色美食小吃、秧歌队展演献礼等精彩环节。旅游度假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度假区积极引导祭海这样的传统民俗活动,拉长节庆产业链。特别是渔灯节祭海与海阳大秧歌的有机结合,打造出了节庆旅游新亮点,构筑起“北纬37度”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新格局。

如今,每年正月十三祭海日已经成为诸多海阳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期待,祭海日后,渔民们也扬帆启航,开启期待已久的丰收旅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