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7月新车密集申报,开启下半年汽车市场“血海”模式?

2024-07-17 06:48 来源:略喷网 点击:

7月新车密集申报,开启下半年汽车市场“血海”模式?

近期各车企曝光的新车,确实吊足了不少消费者的胃口,小通已经针对讨论热度比较高的极氪 7X、小鹏 P7+、智界 R7 三款新车进行分析,只不过当中的不少结论基于品牌技术规划作出的猜测,不能有百分百的准确性。

如今,7 月份申报信息已经公布,除了这三款新车之外,比亚迪海狮 05、吉利星愿等全新车型也出现在申报信息中。小通留意到,这些全新车型的定位不尽相同,但都是各品牌进入各主流细分市场的全新产品,可能会对不少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影响。

无论是王朝家族还是海洋网,比亚迪面向主流市场的产品都足够丰富,而且得益于 " 让车辆跑 2000km" 的第五代 DM 技术的落地,比亚迪的销量被进一步刺激。出现在本月申报图当中的海狮 05,就是比亚迪海洋网首款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的 SUV。

海狮 05

此外,姐妹车型新款宋 Pro DM-i 也出现在申报列表中,两款车型主要在外观方面有区别,海狮 05 则沿用类似于驱逐舰 05 的设计风格,新款宋 Pro DM-i 就用上王朝家族经典的镀铬元素,但下格栅的中网进行了更为犀利的改造。两款车型的尺寸如下图所示,轴距一致实锤了两者互为姊妹车型,车身尺寸有些许不同主要是由于外观套件的不同。

动力方面,海狮 05 和新款宋 Pro DM-i 采用同一动力总成,搭载 1.5L 自吸发动机 + 驱动电机组成的插混系统,其中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 74kW,电机的最大功率为 120kW,匹配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对比现款宋 Pro DM-i,新款宋 Pro DM-i 的发动机功率和驱动电机功率都有所下降,但来到第五代 DM 技术之后,P1 电机也会参与动力驱动,因此整体的动力表现反而要比第四代 DM 技术更强。

虽说海洋网已经有海鸥、宋 PLUS 等车型都比较畅销,但比亚迪的策略肯定还是希望在海洋网打造一款类似宋 Pro DM-i 的爆款产品。尤其是,为了支撑海洋网的销量宋 PLUS 车系长期扮演着 " 外援 " 的角色,长远考虑海洋网的发展的话,海洋网必须要有一款 " 纯血 " 的销量担当,显然海狮 05 就是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

客观来看,王朝家族的知名度在国内市场更高,因此初入市场的海狮 05 在销量层面可能还追不上宋 Pro DM-i,就像驱逐舰 05 很难追上秦 PLUS 一样。不过,如果海狮 05 和新款宋 Pro DM-i 可以给出一个令人惊喜的定价,很有可能抢占银河 L7、长安启源 Q05 等其他竞品的潜在消费者,成为 " 小爆款 " 的问题不大。

从第二季度开始,鸿蒙智行加快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除了对现款车型进行升级改款,以及即将发布的享界 S9 之外,智界品牌的第二款量产车智界 R7 也出现在本批申报信息中,预计在今年上市。

对于设计,小通此前已经针对智界 R7 的外形进行了分析,在这里则不作赘述。尺寸方面,智界 R7 的长宽高分别为 4956/1981/1634mm,轴距为 2950mm,对比智界 S7,其车长、车高更短,车高更突出,而两者的轴距一致,换而言之智界 S7 和智界 R7 均属于同一级别。

既然是鸿蒙智行旗下的产品,智界 R7 自然会用上华为的 ADS 智驾系统,考虑到即将发布的享界 S9 将首搭 ADS 3.0,可以推算出后续推出的智界 R7 也会用上最新的 ADS 3.0 智驾系统,当然也包括最新一代的鸿蒙座舱。既然智界 R7 和智界 S7 处于同一级别,智界 R7 在科技配置和舒适性配置上相信会与智界 S7 看齐。

而在关键的动力方面,智界 R7 继续搭载华为电机系统,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动力总成,其中单电机的最大功率为 215kW,双电机的最大功率为 365kW,账面数据与智界 S7 完全一致。目前暂未透露智界 R7 的电池组容量,但小通猜测与智界 S7 不会有太大差别,考虑到车身操行,智界 R7 的加速能力和纯电续航里程会不及智界 S7。

近年来,小鹏 G6、Model Y、乐道 L60 等多款纯电动轿跑 SUV 推出,而智界 R7 是鸿蒙智行在轿跑 SUV 领域的首次尝试。其目的也不难理解,智界品牌希望拓展更多的品类,来打开市场缺口。根据规划,智界还会有纯正的 SUV 产品推出,最终组成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

而另一方面,智界 S7 的销量谈不上太理想,推出第二车型来推动销量增长也很有必要。

既然与智界 S7 处于同一级别,可以猜测智界 R7 的售价不会差太多,起售价可能会在 26 万元左右,但不得不说这个价格对标 Model Y 确实没有太明显的竞争力,若将起售价打到 22 万元左右,相信智界 R7 会更有吸引力。

极氪是吉利集团旗下的高端纯电动品牌,迄今为止,极氪在纯电动轿车领域还算有一定话语权,但在 SUV 和 MPV 两大领域还是不够走量,尤其是旗下 SUV 极氪 X,其价格是不少消费者可以承受的,但产品定位过于小众,鲜少有人愿意花 20 万买一款小型纯电动 SUV。申报信息中的极氪 7X,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主流 SUV 用户而诞生。

从极氪官方近期公布的信息,我们得知了极氪 7X 的整车尺寸和外观元素,大概了解到极氪 7X 的设计风格与极氪 007 有很高的相似度,其搭载的贯穿一体式智慧灯幕仍给小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不过从申报信息了解到,极氪 7X 只是提供了不配备激光雷达等智驾硬件的选项,并没有像极氪 007 那样提供取消一体式智慧灯幕的选项,也就是说极氪 7X 前期不会通过取消灯幕来拉低购车门槛,但不排除后期会这样做。

至于动力方面,极氪 7X 申报了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其中单电机的最大功率为 310kW,双电机版则增加了最大功率为 165kW 的驱动电机,与极氪 007 完全一致。值得留意的是,申报的两个单电机版,拥有不同的整备质量,预计会按照配置的不同,搭载不同容量的电池组,从而会有不同的纯电续航里程。

结合公布的动力续航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将极氪 7X 看作是极氪 007 的 SUV 版,其起售价应该也是 20 万出头。在中型纯电动 SUV 市场中,Model Y 依然是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头羊,声称抢占其市场份额的车型并不少。这些车型的卖点主要围绕性价比——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强的性能、续航或者相近的智能驾驶能力,但最终并没有获得太多好处。

乐道 L60 在保留性价比优势的同时,还拥有 Model Y 不具备的换电优势,从技术上脱颖而出,有望成为抢占 Model Y 市场份额的 " 关键先生 "。现在摆在极氪 7X 面前的问题是,如果单纯只是给出一个漂亮的价格,而没有其他差异化优势,上市后可能会面临与其他竞品类似的尴尬局面——如果没有特点,凭什么说服消费者不选特斯拉?

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曝光了小鹏 P7+ 的部分消息,而在申报信息中,小鹏 P7+ 位列其中,小通也掌握了小鹏 P7+ 的基本实力。

何小鹏表示,小鹏 P7+ 的车长超过 5 米,至于超出多少,我们可以从申报信息中找到答案。数据显示,小鹏 P7+ 的长宽高分别为 5056/1937/1512mm,轴距为 3000mm,定位中大型轿车,直接比小鹏 P7 高出一个级别,轴距与小米 SU7 完全一致,而车长和车高比小米 SU7 更突出。

至于动力总成,小鹏 P7+ 申报了两种最大功率的单电机版本,分别为 180kW 和 230kW,配备的是磷酸铁锂电池,这样的功率参数介乎于现款小鹏 P7i 和小鹏 P7 之间,也就是说小鹏 P7+ 完成申报的车型不多,但也提供了分别侧重于性能或续航的两个选项。

理论上来说,小鹏 P7+ 的定位比小鹏 P7i 更高,价格应该会更高一些,但是新车将会用上最新的 " 纯视觉 " 高阶智驾方案,去掉了激光雷达,因此在价格方面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小通大胆猜测,小鹏 P7+ 的起售价可能也在 20 万元出头。

基于这个价格,比亚迪汉 EV、小米 SU7、智己 L6 等产品才是小鹏 P7+ 的竞争对手,而且还能越级打击极氪 007、Model 3 等中型纯电动轿车。从技术和价格的角度,小鹏 P7+ 确实很有竞争力,但聚焦在小鹏汽车的产品矩阵,现款小鹏 P7i 的市场份额极有可能受到小鹏 P7+ 的蚕食。

不过,如果新款小鹏 P7i 也用上最新的智驾技术,去掉激光雷达,新款小鹏 P7i 的价格就很有希望下探到 20 万元以内,所以 " 兄弟互相蚕食 " 的影响不算大,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能否抢占其他纯电动轿车的市场份额。

除了上述车型之外,名爵 MG S5、烨 S7、吉利星愿等全新车型也出现在本批申报信息中,其他的申报新车则基本是衍生车型。回顾上半年的申报信息,个性化是主旋律,全新车型中旅行车、越野车、高端小型车等定位偏小众产品占据比较高的比例,但从 7 月份公布的申报信息,小通发现车企开始跳出现有舒适圈,尽可能在更多主流细分市场布局。

可能为了寻求差异化竞争,不少车企尝试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即便如此,车市拼技术、拼配置的时代远远还没有过去,低能耗、高智能仍是当下国内新能源车市的主流需求,小众产品的市场规模较小,扎根于主流市场才是车企盈利的最大保障。

但要知道,主流市场有太多竞争对手,上述几款车型都可能面临一定的困境:海狮 05 的品牌影响力没有问题,但怎么在确保新款宋 Pro DM-i 销量的基础上,提高海狮 05 的销量,这可能会是个问题;智界 R7 用华为品牌影响力加持,但起售价如果来到 25 万多,市场竞争力可能没有那么强;极氪 7X 身处的中型纯电 SUV 市场,有太多面向家庭用户的产品,极氪 7X 亟需找到自己的专属优势;小鹏 P7+ 可能会强化价格优势,但知名度高的对手并不少,竞争压力并没有比小鹏 P7i 少太多。

主流市场竞争激烈,没有车企敢保证自己的产品推出之后必然成为 " 黑马 ",但既然是主流市场,只要前期做好产品调研,确保产品技术,就有机会被市场认可,而且这个机会肯定要比小众市场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