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火锅市场,产品主义暴打流量思维
万亿火锅市场,产品主义暴打流量思维
导语:根据统计,过去一年,已有 13 万家火锅门店出局。关门者海海,入局者、增长者却依然汹汹。
5 月 26 日,人声鼎沸的北京 CBD,一家名为 " 鸿姐 " 的火锅店,开业刚满一年,就悄然关门歇业。
鸿姐火锅来头不小,曾经上过大众点评必吃榜榜单,但在行业内卷之下,却也逃不过黯然离场的宿命。
鸿姐火锅不是个例。
根据统计,过去一年,已有 13 万家火锅门店出局。
关门者海海,入局者、增长者却依然汹汹。
比如巴奴火锅。截止 7 月 10 日,巴奴毛肚火锅共计开店 123 家,仅 2024 年第二季度以来,开业门店达 10 家,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人均价位在 120-160 元的火锅品牌中,巴奴在门店增长数位列第一。
另据红餐研究院发布的《火锅品类发展报告 2023》披露,2023 年前 11 个月,火锅相关企业新增 6.6 万家,同比增长 31.4%。另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 年 1~5 月份,火锅相关企业累计新增注册 2.26 万家。
火锅行业,已经成为了当下最为内卷的餐饮赛道之一,迈入高增长、高进场、高淘汰 、高倒闭的 " 四高 " 内卷期。
在四高内卷期,火锅行业逐渐分化出了泾渭分明的三条道路:大量中长尾以及平价火锅放下身段继续卷低价,也有类似巴奴等中高端火锅持续正面硬刚卷产品,以及海底捞和一众网红火锅则侧面突围卷服务。
一
赛道内卷,三路分化
入局者海海,是因为看到了火锅赛道的广阔前景,
餐饮大数据研究机构 NCBD(餐宝典)发布的《2023 年中国餐饮开关店报告》披露,2023 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为 9758 亿元,同比增长 4.4%,预计 2024 年有望突破 10000 亿元大关。
但万亿的红利,却并非所有玩家都能均分——赛道在增长,内卷在加剧。
根据国信社数据,2023 年下半年,火锅行业同店业绩,才刚刚恢复至 2022 年水平的 80%。火锅赛道近一年新增 22 万家新店,但净增长就只有约 8.4 万家,这意味着有超过 13 万家火锅店离场。
作为行业标杆的海底捞,甚至也被内卷波及,这从翻台率上可见一斑。
财报显示,从 2020 年至 2022 年,海底捞翻台率分别为 3.5 次 / 天、3.0 次 / 天和 2.9 次 / 天,2023 年上半年翻台率开始回升,上半年达 3.3 次 / 天,2023 年整体翻台率为 3.8 次 / 天,但依然没有回升至最高点—— 2018 年翻台率高达 5 次以上。
从写进财报的数字来看,火锅行业的客单价也在走低,比如海底捞从 2022 年的 104.9 元减少至 2023 年的 99.1 元;呷哺呷哺同门高端品牌凑凑火锅,人均消费也从 2022 年的 150.9 元,降至 142.3 元。
内卷之下,行业分化出了三条求生谋增路径。
最为简单粗暴的模式,就是狂卷低价。
今年以来,呷哺呷哺、楠火锅、怂火锅等一众火锅品牌集体降价,甚至将火锅的价格底线,下探至 9.9 元时代—— 9.9 元的锅底、9.9 元的牛肉到 9.9 元抵 100 元的代金券,折扣力度空前。
主打平价理念的怂火锅,今年 6 月再次举起了降价大旗——门店外贴出的 " 认怂公告 " 称:" 锅底 8 元起,荤菜 9.9 元起,素菜 6.6 元起,焖饭 6 元任吃 "。据《财经故事荟》粗略测算,菜品降价幅度在 0.9-14 元之间,锅底降幅在 2-4 元之间。
其实,从 2021 年到 2023 年,怂火锅人均客单价就一路走低,从 129 元下探至 113 元。
前两年曾经一路涨价的 " 连锁火锅第一股 " 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火锅,也掉头下行,开启了 " 最近十年来最大幅度的降价 ",同比降幅超过 10%," 我们不调也不行。这个市场你不抢就只有饿死 ",其创始人贺光启有点无奈。
二是一如既往卷产品。
比如巴奴火锅——卷产品成为了其一以贯之的路径依赖。
早些年间,创始人杜中兵带领下的巴奴,以极致单品制胜,靠毛肚出圈,让食客欲罢不能。
尝到 " 卷产品 " 甜头的巴奴,一条道走到底。在巴奴,杜中兵的定位是首席产品经理,几乎每一款独创菜品,老杜都是起头的 " 总设计师 ",以及点头的 " 总把关师 "。如今,其门头上 slogan 已经陆续变更为 " 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 ——进一步强化产品定位。
但仅有毛肚,显然无法持续挑逗饕餮食客的味蕾。为此,在最不容易出新的蔬菜品类,巴奴也开始不走寻常路了——今年 6 月,巴奴官微透露,要下架以白菜为首的一众蔬菜,包括户外菠菜、生菜、莴笋等,下架理由是因为 " 太常见 "。
这是巴奴 " 蔬菜月月新 " 计划的一部分,下架同质蔬菜,引入当季时令新鲜蔬菜,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的隐性需求。四月有龙竹鲜笋、佛手瓜尖、云南姜柄瓜,五月上新空心菜、绿豆粉皮,六月的 C 位则有黄节瓜、绿节瓜、芥兰笋、苤蓝等,七月则是紫背菜、香格里拉莴笋尖、木耳菜、芦蒿等。
这番 " 独树一帜 " 的决然之举,就是把产品卷到极致。
三是卷服务——这是海底捞和其他一众网红火锅的出位路径。
曾经,从美甲到科目三、从甩面到川剧变脸、从生日祝福到失恋陪伴、从擦鞋到帮忙带孩子……靠着极其细致,又富有人情味的好服务,海底捞把自己卷到了 " 学不会 " 的新高度。
不过,最近,海底捞也有点 " 捞不动 " 免费好服务了。
先是 5 月 30 日,"14 岁以上顾客不能免费拿海底捞玩具 " 登上热搜,一个月后,# 海底捞有门店推出美甲收费标准 # 又引发了用户不满," 海底捞要求顾客必须点锅底 " 也引发了争议;本周,# 海底捞回应小料台没有牛肉粒 # 又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以往海底捞无往不胜的 " 卷服务 " 策略,似乎开始失效了。
二
卷中突围,产品为王
杀成红海的火锅行业,内卷还将长期持续,三条路径,到底哪条能够突围,从巴奴逆势快速开店来看,为何产品主义占了上风?
简单粗暴的卷低价,看似最容易奏效。
嘉世咨询发布的《2024 餐饮行业市场简析报告》披露,消费者选择火锅店时首要关注的就是价格(62.3%)。
不过,卷价格的风险在于,其一,容易陷入同质化内卷,导致产品质量失守。
相对而言,火锅龙头可以通过规模连锁效应,实现成本和终端定价的降低;而中小品牌由于缺乏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无底线降价,往往意味着被迫压缩食材和人力成本,最终导致质量的失控和安全的失守。
无底线的降价,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受损,其他行业已有前车之鉴。
比如茶饮咖啡行业,价格战导致一地鸡毛,杀敌 800,自损 1000,行业几乎没有赢家。
发起价格战的库迪咖啡,传出现金流吃紧、门店亏损、闭店率高的噩耗;瑞幸也被迫卷入,从去年的盈利五亿,到今年一季度净亏损 8320 万元;曾推出过 9.9 元咖啡券活动的 Tims 天好咖啡,如今已提前走下 " 下牌桌 "。
对此,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谢书勤提醒火锅行业,集体降价,尽管可以带来短期效果,但有可能引发品牌形象受损、定位模糊等诸多问题。
相比卷低价,卷产品显然难度更高——尤其是火锅行业,食材整体相对同质化,推陈出新极为不易。
偏执如杜中兵,对此也有着清醒认知," 我们的 KPI 是一年要有几个打动人的新品。能达到特别理想的,两个。不错的,至少得有六个。上新是每个月上一款,也就是十二个 "。老板亲自操盘,一年才有 " 两个 ",可见创新之难。
不过,一旦产品立得住,就能长期叫好叫座——比如毛肚、绣球菌等,至今还是其长兴不衰的招牌,靠着上述产品,巴奴连续 6 年上榜大众点评必吃榜。
而只要产品到位,其实食客也愿意为此买单——统计显示,2023 年相比 2022 年,100-300 元区间的火锅增速迅猛,比 2022 年高 3 倍。其中,巴奴人均客单价维持在 140 元 左右,在北京更是抬升到了 180 元上下。
再从业绩来看——巴奴翻台率远高于行业水平,一线城市新店的当周翻台率稳定在 4.0 以上,是同档价位的凑凑火锅的 2 倍,后者的日翻台率为 1.9-2 倍。今年端午节,巴奴北京、苏州、天津等店,日翻台率更是超过 7。
用户为产品买单,翻台率、同店营业额等数据高居行业前列,也支撑起了巴奴开新店的底气。
截至 7 月 10 日,巴奴毛肚火锅共计开店 123 家,仅 2024 年第二季度以来,开业门店达 10 家,2024 年上桌数同比增长 12%,消费人次同比增长 15.1%。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人均价位在 120-160 元的火锅品牌中,巴奴在门店增长数位列第一。
卷服务也非易事——曾经作为火锅行业服务卷王的海底捞,马失前蹄,其实并非偶然意外。
首先,确定性的服务,对 " 人 " 的要求很高,而人本身是最不可控的因素。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对此心知肚明," 我们不多开店,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我们每年开多少店,首先是看能训练出多少合格的干部和骨干员工,然后才看手里有多少可开新店的钱 "。
其次,人力成本只会一路走高,而不会降低,因此,好服务必须靠高溢价来支撑。
而最近几年,海底捞的客单价震荡下行,2023 年其人均消费为 99.1 元,已经跌破百元,翻台率比 2018 年底峰值,也下降了两成有余,当高溢价难以维持,必然导致免费好服务打折扣。
因此,最近,海底捞服务品质下滑而遭遇吐槽,其实并非偶然。
综上,在 K 型分化的火锅市场,卷低价、卷产品、卷服务其实都各有出路,也各有挑战。
但整体而言,价格、产品、服务三个消费决策变量中,产品是第一性的 1,价格和服务是 0 ——顾客既不会为了免费的擦鞋等好服务,去容忍不可口不新鲜的食材,也不会为了 9.9 元的低价,降低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因此,卷产品,就是直达本质,呼应火锅消费的最核心诉求。
从扩展模式来看,产品模式和供应链优势一旦跑通,比服务的标准化程度更高更有确定性。
而且,相比好服务所依赖的高人力成本,不会随着规模效应走低,好食材则具备明显的规模效应,边际成本会逐步降低。
此外,相对而言,好产品的壁垒,比服务、降价的门槛要高,竞争壁垒也更厚重。
在其所著的《产品主义》一书中,杜中兵断言,每一种食物或者产品,都有可能成为巴奴品牌的一道 " 防线 ",会形成一种自然的排它能力,正是产品壁垒的体现。
因此,卷价格和卷服务,都是阶段性奏效的闪电战,而卷产品,则是长期战,火锅行业竞争的本质,还是产品为王。
三
前端卷产品,后端拼供应链
在三条内卷之路中,其实卷低价和卷服务,都是手到擒来的快功夫——无论是 9.9 元的锅底,还是一次免费的擦鞋服务,终端食客都更容易感知。
相比之下,卷产品其实是慢功夫。
一来,众口难调,要找到大众口味的公约数,并不容易,要不断试错,要一次次从头再来。
杜中兵对此有过切身感受。他曾经主推过一款番茄辣锅底," 我认为这个东西非常好,辣椒、番茄,两个非常好的东西,搭配在一起,酸辣可口,多美好的东西,又健康又好吃 ",结果主流顾客不认可,没有多少点击率,最终无奈下架。
二来,卷产品给用户带来的冲击感,不像降价来得那么直接,起码要吃过且对比过,才会形成认知和口碑。
三来,卷产品难以一蹴而就,不是简单对终端食材结构进行重构,还要对上游供应链全面盘整。
卷产品的第一要义,就是卷供应链,因为大路货食材必然是同质化的,唯有自建供应链,才能打出差异化。
杜中兵对此心知肚明," 火锅店和中餐馆不一样,火锅店每一道菜都是食材,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上游 "。早在 2021 年,巴奴酒投资 1.5 亿建设了 " 生产 + 冷鲜 " 的第三代供应链,保证食材能在 0~4 ° 的冷鲜工艺下保持新鲜,这是推行 " 蔬菜月月新 " 计划的底气。
因此,与注重服务的海底捞,先培养人而后再开店不同,巴奴的开店原则是 " 先造链,再开店 " ——巴奴的央厨和供应链覆盖的地区,才考虑开店,如此 " 吹毛求疵 ",才能实现门店全国撒,口味全一样。
如今,巴奴不惜重金,迄今为止在供应链端投入超过 3 亿,包括 4 个中央厨房和 1 个底料加工厂。杜中兵要求央厨到门店做到日配, " 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 "。
先慢而后快,随着巴奴练好内功,在全国搭建起了密集、成熟、高效的供应链网络,有力支撑前端门店运营,在开店速度上就能快马加鞭了,这也是其逆行开店的底气所在。
如今,不止巴奴,头部火锅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上,都不遗余力。
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中国火锅产业链发展现状洞察报告》表明,目前,多个头部火锅品牌已挺进上游,自建种植基地、建立全覆盖的产业链和直配体系等。
其中,海底捞在全中国范围内均有直供蔬菜基地,以确保食材的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左庭右院在如皋建立萝卜种植基地,后又建立了茼蒿、菠菜、生菜等新鲜蔬菜供应链;德庄则在中国多地建立火锅原料基地,如重庆江津青花椒基地和贵州黄果树生姜基地。
综合来看,火锅行业自建供应链的目的大致有两个:一是降低成本,通过精细运营管理,在生产成本、加工效率和配送周期等环节降本增效;二是通过自建供应链支撑产品创新,比如巴奴的木瓜蛋白酶技术毛肚,以及申请了且首创了国家标准的鲜鸭血等,都是例证。
不过,如前文所言,由于好产品的冲击感,不如免费服务、低价等那般直接,因此,如何把好产品传递给用户,进而形成价值认同、情感连接、品牌忠诚,也是必经一步。
巴奴的做法是 " 润物无声 " 的,比如通过 " 寻鲜市集 " 等营销活动,去呼应年轻人频频呼吁的 " 洗去班味 " 等,自 5 月以来,上述巡回快闪互动相继登陆郑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标商圈。
眼下,正在迈向万亿规模的火锅行业,集中度依然很低,沙利文数据显示,行业 CR3 和 CR5 分别为 7.3%和 7.9%,内卷还将长期持续。
行业玩家战略迥异,分岔而行,定位有差异,客群有分层,市场有分化,既互为对手,又互为镜像,既互为标杆,又互相鞭策,让口味各异、消费参差的食客们,各得其所,终归是好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
- 绿联IPO:路的尽头,在海的那边
-
2024-07-24 23:50:37
-
- 拜登退选后,哈里斯已开启竞选活动,她怎么看关税、电动汽车?
-
2024-07-24 11:41:53
-
- 北约已将超过50万军队置于高度戒备状态
-
2024-07-24 11:39:37
-
- 印政府经济顾问:必须引进中国投资,改善对华关系
-
2024-07-24 11:37:22
-
- 猎杀一只野兔,他认购1500元碳汇用于代偿生态环境损失
-
2024-07-24 11:35:06
-
- “荷”处City?夏日氛围天花板,全国赏荷地图邀你打卡
-
2024-07-24 11:32:49
-
- 孟加拉国抗议活动持续,在孟华人:当地禁止外出,停电停网
-
2024-07-24 11:30:32
-
- 深圳133家景区和文化场馆全部取消预约,暑期“文博”延时畅游
-
2024-07-24 11:28:15
-
- 突发!日本百年名企会长、社长双双辞职,产品疑致100人死亡
-
2024-07-24 11:25:56
-
- 美特勤局局长谈特朗普遇刺事件:我们失败了 但不会辞职
-
2024-07-24 11:23:39
-
- 突发!杭州杀出145亿独角兽:全国第一
-
2024-07-24 11:21:23
-
- 小红书COO柯南对话经济学者薛兆丰:小红书电商是生活方式电商,最大的差异是
-
2024-07-24 02:35:50
-
- 娃哈哈继承之战波澜起伏,家族二代接班为何如此艰难?
-
2024-07-24 02:33:33
-
- 家居界的女性力量:刘院之如何引领V6家居破局
-
2024-07-24 02:31:17
-
- 5 年 160 亿估值,硅谷「企业 AI」领头羊怎么做到的?
-
2024-07-24 02:29:01
-
- 对话零食很忙:近2万家店,5万一线员工,如何管?
-
2024-07-24 02:26:44
-
- 养老院困于中介
-
2024-07-24 02:24:29
-
- 萝卜快跑,何罪之有?
-
2024-07-24 02:22:12
-
- 拿着13000存款,我提前“退休”了
-
2024-07-24 02:19:56
-
- 揭秘DeepSeek:一个更极致的中国技术理想主义故事
-
2024-07-24 02: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