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网红打卡地(每一次城市更新)
未来三年网红打卡地(每一次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通过对城市空间优质资源的整合、 空间要素的组织和科学技术的运用等来创新空间规划理念、 空间发展政策, 并完善区域内空间创新体系, 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空间创新的过程就是在破旧、 衰败、 资源分配不均和制度不合理的旧空间里, 通过人们的建设改造, 实现基础设施等空间的“硬” 环境的改善以及观念制度政策等空间的“软” 环境的重新确立, 实现空间及其空间运行规则更加合理、 更加高效的过程。
*M50地块在过去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聚集地,莫干山路50号春明工业园区最早是周氏家族的英商信和棉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和上海春明粗纺厂。(图源网路cr.logo)
城市空间创新与其他创新活动关系密切。城市空间创新是经济创新、 社会创新的先行者, 顺应经济、 社会等层面的创新发展趋势、 概念与组织方式。城市空间创新从传统等级的空间组织模式转向特色的空间组织模式, 为经济创新、 社会创新等其他创新提供空间载体。
*上海最著名的地标之一“网红屠宰场”1933老场坊,古罗马巴西利卡式的建筑风格,坚硬如金属的马赛克地面,有着无穷变化的光影和空间。(图源网络)
早在1995年,上海提出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区』的设想就是如今有机城市更新的最初雏形。经历了千禧年初一大批老旧厂房被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黄金年代,2010年,上海城市发展开始减速,在渐进的、有机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深入思考,更加强调文化内涵,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平衡。
*永年菜场改造,为现代都市人保留所剩不多的能够直接接触到“自然”的地方,这种“城市乡野”的存在,是对于本质的本质表达。(图源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城市中心区为了更为便利的日常生活所进行的微更新,还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所必经的工业遗产改造,甚至是近郊古镇老街与快速城镇化的共同前进,都在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和使用者的共同努力下,慢慢步入了正轨。
*从前世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 孙科别墅 海军俱乐部”,到解放后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再经城市更新,变身为“上生·新所”。(图源网络)
从大名鼎鼎的M50,被《TIME》杂志亚洲版列为推荐前往的上海文化地标之一,不断出现在电视、综艺和魔都时尚潮人社交网站上的1933老场坊,到魔都最洋气的网红打卡地上生·新所,城市,始终是那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老故事正在被重新讲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海这些值得打卡的城市更新地标,你去过几个?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两次转变 未来可期
2010年4月,南市发电厂主厂房变身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顶端硕大的温度计是原来的烟囱。来源:IC photo
上海是中国电力事业的发祥地,这里曾诞生过中国第一盏电灯、第一家电厂、第一只电表、第一座变电站,如今屹立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简称PSA),便由发电厂改造而成。
追溯南市发电厂的历史,1897 年试开第一盏电灯成功,标志着国人自主发电的开始;2007年正式关闭,恰好走过110载峥嵘岁月;2010 年上海世博会,它摇身一变,成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城市未来馆”,高耸的工业烟囱亦被改造成为一个巨型“温度计”。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高品质的美术馆、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以巴黎为例,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三足鼎立,各自承担使命。而2012年以前的上海只有上海博物馆、上海公立美术馆,2011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城市未来馆改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高达165米的烟囱也被改造为一个独立的展览空间。
2012上海双年展于2012年10月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来源:IC photo
2012年10月1日,PSA正式开放,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而同年的上海双年展便迁入这里,主题也颇有意味:重新发电。
充满历史感的场馆不仅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变迁,也挥别了对能源无度攫取的过去。这里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更是为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可能。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杨浦区杨树浦路2866号
将城市生活融入工业遗产
来源:IC photo
上海自开埠以来,纺织业一直是整个城市工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纺织工厂在上海杨树浦路沿黄浦江一带兴起,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的前身——上海裕丰纱厂,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日商大坂东洋株式会社在上海开办的早期纱厂之一。其锯齿型厂房、办公楼及附属配套设施等建筑由日本建筑设计师平野勇造设计。抗战胜利后被收归国民政府所有,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十七棉纺织厂”,上海解放后更名为“国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是新中国纺织行业的标杆企业。
入口广场
水塔
总平面图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占地12.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保留了自上世纪20-30 年代的历史建筑风貌。留存各种建筑物及构筑物20多栋,包括保护等级为三类和四类的市级历史保护建筑7 栋。该中心外墙为红砖,屋顶有着整齐的锯齿形独特设计,既保留了老上海工业的硬核风格,又融入了新世纪时尚的浪漫元素。和众多旧厂房往文创园方向转型不同,它最初就剑走偏锋,定位于时尚商业项目,同时具备时尚秀场、会所、Mall和酒店等功能,多年来都是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的主场。
曾经,这是上海滩名头响当当的“红色堡垒”国棉十七厂,奔流不息的江水与鳞次栉比的厂房默默见证了纺织工业的兴衰荣辱与创意产业的华丽蜕变。
改造时设计尊重原有空间肌理,保留立面既有风格,沿主轴线入口处做了局部灰空间处理,打破了原来工业制造厂房街巷空间的呆板感,形成了更符合现代商业要求的趣味空间。在适宜部位穿插点缀现代手法的小体量建筑,映射出现代对历史的致敬和对话。
3 号楼剖面图
建筑立面
锯齿形厂房改建后的商业空间给人奇特的感受,游走其间仿佛昔日隆隆的织布机器之声还在耳畔响彻,所见却已是一片新景象,而自然充沛的采光使人们在精品仓里休闲购物更感舒适,经过功能提升改造后的商业空间在实际运营中也更安全经济。
立面
现在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俨然已经成为了上海文化创意的时尚地标,不但有亚洲顶尖时尚多功能秀场,每年还会承办各类国内外文化、时尚活动,更是一个购物的好去处!
1862艺术中心
浦东新区滨江大道1777号
大师之作 涅槃重生
上海船厂曾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见证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2005年,上海船厂搬离浦东区迁至崇明区后,其旧址上兴建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只保留万吨轮下水的船台和这座老厂房以作留念。
2011年,日本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亲自主持这座155岁高龄老船厂的改建项目,经过6年的设计与工程建造,“船厂1862”于2017年秋季正式对外开放,将时代变迁的记忆生动地呈现给公众。上海船厂续写了始自1862年的传奇故事,被改造为一处多功能文化场所“船厂1862”(Shipyard 1862),犹如凤凰涅槃、重现生机。
船厂建筑长200米、高30米,室内净高约26米,中间没有隔断,是一个巨大的通透空间。隈研吾将这座老船厂的美归结为“尺度”和“质感”的美。“尺度”指船厂有别于以人为尺度标准的建筑,而以更庞大的船体为尺度标准,形成别具韵味的大工业风格;“质感”则指时间留下的痕迹,即曲折的烟囱、生锈的铁管、风化的混凝土柱子、隐约可见的生产标语和油漆。在这个空间中,这些元素是人们触摸往昔记忆的重要载体。
外墙被红砖包裹,透露着混凝土柱与鱼腹梁。船厂是为了制作巨大尺度的货轮而建,因此它和通常的建筑尺寸不同,拥有独特的尺度感,改建时,设计十分注重保留这种尺度感。
老旧的蒸汽管道被改造成空调送风管,新建的电梯采用了氧化铁材料,用岁月的沧桑感包裹着每一个细节。船厂俨然还是当年的模样,现代化的玻璃幕墙被独具匠心地安装在外墙支柱以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船厂的原有结构,内部锈迹斑斑的废弃钢板被剪裁塑形并制成指示牌,其天然的历史感堪称点睛之笔。
在材质上,这座老的船厂拥有质感非常强烈的、色彩混杂的砖块。新烧砖块的色调和纹理都很均质,难以反映出粗糙、混杂的质感。为了与原有砖墙协调,设计使用 4 种不同颜色的陶砖,以直径 8 mm 的不锈钢拉索连接吊挂,形成砖幕墙。
隈研吾带领设计团队将船厂原有的混凝土梁、柱、屋顶桁架以及部分砖墙保留下来,并创造出多面“悬挂砖墙”,以化解新旧质感的冲突:在玻璃幕墙前,数百块砖块被不锈钢拉索串接,使光泽簇新的玻璃板与斑驳的旧墙垣融为一体。
细节构造
剖面图
改造后的“ 船厂1862”由剧院、多功能厅、商业店铺3个功能区组成,地上5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31600平方米,让这里绽放无限的生机。
杨 树 浦 水 厂
杨浦区杨树浦路830号
功能延续 价值升华
杨树浦水厂,始建于1881年,具有139年历史。横跨三个世纪的杨树浦水厂曾是鼎鼎有名的远东第一水厂和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20世纪30年代,水厂不断扩建,成为远东第一大水厂;时至今日,杨树浦水厂年供水量超过4亿立方米,约占上海供水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满足了杨浦、虹口、普陀、闸北、宝山等五个区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形式如同英国城堡。赋予装饰性的立面,使杨树浦水厂建筑成了沪上工业厂房中的特例。
占地12.9万㎡的杨树浦水厂,如一座巍峨庄严的英国古堡般矗立在杨浦滨江,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杨树浦水厂还特意单辟处一幢小“城堡”改造成上海自来水科技馆,详细展现了上海“水”的前世今生。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徐汇区龙腾大道2350号
时间,是对原始或经典的回归
“超级地面”之上起伏的公园 ©吴清山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油罐空间改造案例之一。曾服务于上海龙华机场的一组废弃航油罐,经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OPEN亲自操刀设计改造,6年的时间让它重获新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其所在的上海西岸本身是近年来相当活跃的文化艺术聚合区,油罐艺术中心自2019年3月开幕以来,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参观者,成为了上海新晋文化地标和世界当代艺术图谱上的热门目的地。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鸟瞰 ©一勺景观摄影
油罐艺术中心室外是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室内则是丰富的展览和活动空间。新建建筑低调地消隐于地景和公园之中,这不仅是对工业遗存的尊重,也是对都市人渴求自然的回应,更是对建立一种新型艺术机构的探索。这是一个无边界的美术馆,人们可以在艺术、自然与城市之间自由穿梭;这也是一个没有完成时的美术馆,空间的灵活性使它可以适应各种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地景组成分析图 ©OPEN建筑事务所
都市森林、草坪广场及项目空间鸟瞰 ©一勺景观摄影
整个项目谦逊而包容,吸引人们来此亲近自然、感受艺术。美术馆建筑不再是一个“物体”,以高冷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不设围墙的空间随时欢迎任何人的进入和体验,不管是散步、慢跑、遛狗,拍照打卡或是草地野餐。这种设计反过来也激发艺术中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对外开放一年来,除了举办过数场高规格的艺术展览,油罐还成为了艺术节、书展、时装周、人工智能大会等各式各样活动的举办场所,不拘一格、丰富多彩,为周边社区及城市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城市广场的喷雾 ©一勺景观摄影
都市森林 ©一勺景观摄影
营造一个可生长的“大地艺术”正是设计的核心。在这件占地将近5公顷的大型作品中,大地是被绿意涂抹的画布,建筑如珠玉点缀其间。五个油罐由覆土绿化的新地形——“超级地面(super-surface)” 串联起来。临近公路的1、2号罐相对独立,全部位于超级地面之上;3、4、5号罐则有一半位于超级地面之下,三个罐之间形成开阔的半地下公共空间,包含艺术中心门厅、展览空间、报告厅、咖啡厅和艺术商店等,隔着通透的落地玻璃面向下沉式广场。公共空间吊顶的大量天窗,则引入来自“超级地面”之上的自然光,那里,一个高低起伏的公园呈现着四时不同的景观。三个罐的入口护坡由10-25mm厚的钢板围合,层叠呼应着原始罐体的曲面结构,部分台阶则被改造为咖啡厅的座椅。
“超级地面” ©田方方
面向城市广场的休憩平台 ©一勺景观摄影
从西侧的龙腾大道到东侧的黄浦江边,室外公园的参观路径是多样的,邀请人们自由地漫步其间。如果沿着逐层下降的“阶梯水景”,人们将进入“城市广场”,凉爽的喷雾使得它成为夏季最受欢迎的乐园,而喷雾的平面形态呼应着被拆除的一个油罐。贯穿基地南侧的是一大片“都市森林”,在城市中引入自然的回归;东侧为一片开阔的“草坪广场”,它提供给人们奔跑、休憩的空间,也可以成为室外音乐节等大型活动的观众席。
首层平面图 ©OPEN建筑事务所
5号罐面向草坪广场的舞台 ©吴清山
从“超级地面”看阶梯水景 ©OPEN建筑事务所
从“超级地面”看阶梯水景 ©OPEN建筑事务所
整个地景中散落着艺术装置,以及两个独立的小建筑,用于举办艺术活动和小型展览。一间被镜面不锈钢包裹的“无影画廊”掩映在都市森林之中,若隐若现;靠近黄浦江边,一座拥有连续锯齿形天窗的“项目空间”则以其鲜明的几何形态与白色的油罐形成强烈反差。
二层平面图 ©OPEN建筑事务所
阶梯水景 ©一勺景观摄影
面向城市广场的休憩平台 ©一勺景观摄影
“超级地面”之下的公共空间 ©陈颢
五个油罐的改造策略各个不同。
· 1号罐被规划为两层高的Live-house,置入了一个鼓型的内胆,来围合出一个声学性能适合演出的场所;
· 2号罐被设计为餐厅,内部挖空了一个圆形的庭院,屋顶被改成了可以欣赏江景的平台;
· 3号罐的内部空间被完整保留,为大型的艺术、装置作品提供一个拥有穹顶的展览空间,仅在顶部装有一扇可开启天窗,在需要的时候引入自然光甚至雨水;
· 4号罐内部置入一个立方体并分为三层,成为适合架上作品装挂的、相对传统的美术馆;
· 5号罐做了体型上的加法,一个长方体体量穿越罐体而过,形成两个分别面向“城市广场”和“草坪广场”的室外舞台。
油罐罐体最大程度保持了工业痕迹和原始的美感,只新增了一些圆形、胶囊形的舷窗和开洞,形成外立面独特的表情,同时给罐内营造了朝向公园和黄浦江的优美框景。
1-3号罐轴测图 ©OPEN建筑事务所
4、5号罐轴测图 ©OPEN建筑事务所
面向黄浦江的开洞 ©吴清山
3号罐室内 ©吴清山
4号罐入口 ©田方方
4号罐二层展览空间 ©吴清山
独特的油罐艺术中心定义了新时代的都市艺术机构,它将城市公园与艺术展览、大地景观与建筑空间、工业遗存与创新未来,都天衣无缝地融合起来,并以开放友善、谦逊包容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中,深受公众的喜爱。一个无边界的美术馆发挥着它的无限可能,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种平等、共享的人文精神。
剖面图 ©OPEN建筑事务所
结合座椅的台阶 ©吴清山
3号罐护坡 ©吴清山
油罐护坡细部 ©吴清山
罐体细部 ©一勺景观摄影
项目空间局部 © JJY Photo
这个极具工业风艺术风格的空间,以蓝天为幕布,芦苇地为点缀,配以极简的设计与纯白的色调,美到让人挪不开眼!
半岛1919文创园
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
时尚和怀旧交相辉映
半岛1919文创园的前身,是上海第八棉纺厂。最初于1919年由沪上巨商聂氏兄弟招股兴创建的大中华纱厂,成为当时上海生产能力最强的一家。
改造后的文化创意园区内,仍然保留棉纺织厂的一些原有元素,原来的发电厂,运煤管道、传送轨道,钟楼,楼梯都在尘土中凸显出原建筑所带来的工业革新,以此记录中国民族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通过邮轮来上海的游客,进吴淞,在上棉八厂的码头乘游艇。半岛1919不仅是上海具有时尚元素的国际创意园,也将成为吴淞口滨江观光景观区。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上海著名的文创园区。百年历史的红砖墙,工业Loft风格,一面是旧旧的老砖墙,一面是时尚现代的玻璃幕墙,时尚和怀旧交相辉映,成了这座城市的旧底片和新景象。
半岛1919创意园正深受着魔都潮人&婚纱大队的喜爱,成为热门的取景地,林立的工业风老厂房,融合多国风格的老建筑,独具风韵与时代气息。
上 海 老 码 头
黄埔区中山南路505号
城市遗产的生命力
© 吴清山
南外滩老码头,在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从上海油脂厂向海派时尚文化园区的华丽转变,为旧时的十六铺码头成功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当代映射。只是那时候所谓的旧改还仅仅停留在对文创园区的布局。
老上海十六铺码头
上海油脂厂
更新后的老码头 ©吴清山
今天的老码头,已经跳脱了物质空间的局限,传达出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象征,一份互联网思维下开放、包容的平台态度,一个更加年轻、有机、与周边社区联动、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发生器。
老码头二次更新区域 ©三益中国
老码头的多孔界面 ©三益中国
在老码头的二次更新中,建筑师受到“多孔性理论”的影响,将园区更新成了一团具有无限潜力的海绵,拥有边界却包含开口,内部与外部变得更加有机可变,为城市居民的活动发生创造了无尽的可能。
开放的城市空间 ©吴清山
开放的城市空间 ©吴清山
游客、居民和空间的互动 ©存在建筑
老码头园区覆盖了整个街区、四面环路,多处开口的设计也让行人更轻松地进入,到达核心地带。而各种景观、休闲设施,穿插在开口和空地,同时打造出宜人的可停留区域。通过放大一些空间节点的魅力,能够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无论是城市游客,还是周边的居民,都能自由地去使用这里的设施,感受社区的趣味。
社区中的老码头 ©存在建筑
社区中的老码头 ©存在建筑
游客、居民和空间的互动 ©存在建筑
社区中的老码头 ©存在建筑
老码头园区中的新场景 ©田方方
老码头园区中的新场景 ©王莹
回应时代,新生代老码头为入驻者打造的新场景:零售、展示到办公,在一个空间里就能全部完成!空间模式的转变使得办公场景发生一种年轻化的更替。
在新一轮的版本升级中,老码头不仅在业态布局上下足了功夫,建筑空间的场所塑造也是设计能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基础条件。
老码头空间剖面 ©三益中国
现在的「壹号演绎空间」,原来是一个把大部分城市居民都隔绝在外的高端会所,现在则摇身变成了不断试探多样性的快闪文化空间。码头建筑的内部空间也设计得更加宽敞、透亮,满足了新业态的需求。
壹号演绎空间外立面 ©王莹
壹号演绎空间外立面 ©吴清山
壹号演绎空间内部 ©吴清山
老码头园区内的中心水面 ©存在建筑
老码头园区内的中心水面 ©存在建筑
中心水面旁的景观布景 ©吴清山
建筑前的大片水面无疑是老码头项目的点睛之笔,凝聚了整体场所空间的气质和风度。新的改造抹去了原来伸出水面的长条形T台,还原整体大面积水池,不仅能够打造亲水景观界面,同时还可以在需要时将水抽干,为活动搭台。
马赛克标志“老码头”©吴清山
老码头城市界面的复合元素 ©吴清山
整个项目的改建方案以装饰、加固为主,局部混凝土构件与结构交杂,配以部分木质构件,构成整个项目的现代基调。面砖、钢材、涂料的现代化结合与运用,以及各种材料的巧妙结合,让现代风格中又融入了过去的味道。
老码头城市界面的复合元素 ©吴清山
老码头记忆的现代呈现 ©吴清山
老码头记忆的现代呈现 ©吴清山
大面积红砖是整个老码头项目的基调,给人一种复古的气息。但在立面的细节处理上又有很多讲究。外马路入口处就保留了原有的航海元素和英式建筑的气质。 立面又进一步提取了上海本地「石库门」的意向和比例,提升了场所的记忆性和身份的认同感。大玻璃窗的运用使得视线更加具有穿透性,增加了现代气质。
设计细节决定场所品质 ©吴清山
老码头明静的灯光氛围 ©吴清山
当夜幕降临,刻意的照明渲染减少了,而是突出了夜间的明暗对比,更多以店铺真实室内灯光为主。这也让整个园区的夜晚更加沉浸、神秘,赋予了更高的品位。
老码头的标识和字体灯光控制 ©存在建筑
浦江边的老码头 ©吴清山
城市更新,让人们与城市走得更近,让历史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复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设计在其中所扮演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个再造者,更是一位讲故事的人。
上海,在加速发展的每一天中回顾着过去,也拥抱着未来。这些城市更新的地标建筑,值得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你我都去打个卡哦!
注:本文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世界第一都市纽约(世界之都世界第一大城市纽约)
-
2023-07-18 18:21:18
-
- 关于临汾介绍(城市简介----临汾)
-
2023-07-18 18:19:02
-
- 沈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
-
2023-07-18 18:16:46
-
- 安卓第三方应用商店推荐(实用必备10大安卓应用市场首发攻略)
-
2023-07-18 06:36:55
-
- 云南丽江旅游攻略详细介绍(云南丽江旅游自由行实用攻略)
-
2023-07-18 06:34:39
-
- 丽江旅游住宿自由行攻略大全(丽江旅游攻略及防坑指南)
-
2023-07-18 06:32:23
-
- 广州各个商场真实现状(再见广州友谊商店)
-
2023-07-18 06:30:07
-
- 美国最美旅游景点(美国最酷15个景点)
-
2023-07-18 06:27:51
-
- 广西旅游最佳线路(你不用穿越人山人海)
-
2023-07-18 06:25:35
-
- 智能家居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智能家居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竞争格局)
-
2023-07-18 06:23:19
-
- 云南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攻略(云南自由行小记)
-
2023-07-18 06:21:04
-
- 福建省旅游最全攻略(史上超级详细的福建旅游攻略)
-
2023-07-18 06:18:48
-
- 各市工业增加值(7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9位)
-
2023-07-18 06:16:32
-
- 福建地图各市分布(福建省各市县地图)
-
2023-07-18 06:13:26
-
- 济南大明湖有门票吗(济南大明湖免票背后)
-
2023-07-18 06:11:11
-
- 山西省必须去的旅游景点(山西省十大必去景点)
-
2023-07-18 06:08:55
-
- 安徽十大最美旅游景点(安徽十大旅游景点)
-
2023-07-18 06:06:39
-
- 上海市复工复产时间表(上海复工复产50问)
-
2023-07-17 14:12:07
-
- 广州一日游攻略必去景点(广州50个一日游景点)
-
2023-07-17 14:09:51
-
- 广东电白第一首富(盘点一下电白土豪)
-
2023-07-17 14: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