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生活 > 正文

​而立是多少岁,临近而立指多少岁?

2023-08-27 05:28 来源:略喷网 点击:

而立是多少岁,临近而立指多少岁?

临近而立指多少岁

临近而立是27—29岁之间。

古代时,将近而立是20多岁,将近30岁。

而立是古代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临近而立指多少岁

周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对应的年龄是多少

首先古人没有“周岁”的称谓。

“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则分别对应为

“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九十岁、百岁”

古人对一岁以内的小孩子,有分阶段的称呼:

一、幼年

(一)1岁以内

度:小儿初生之时。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二)1 至1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九龄:9岁。指数之年:9岁。黄口:10岁以下。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外傅之年:儿童10岁。

二、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另外对年龄段引用比较有名的是孔子《论语》中提到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周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期颐分别对应的年龄是多少

年过而立是指过了几岁

年过而立是指过了三十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说他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已经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体,到四十岁的时候用成为知者,无所迷惑,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因此后来人们称30岁为“而立之年”,所以也对应了“四十不惑”40岁以及“五十天命”50岁,这三个代表年龄的阶段的词都是出自论语。

花甲,知天命,古稀,弱冠,而立,不惑,耄耋,是多大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花甲之年是六十岁;知天命之年为五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为七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可带帽子,弱冠是二十去;而立之年为三十岁;不惑之年为四十岁;耄耋之年为八九十岁

而立这个称谓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根据现存的材料,最早提出“立于学”说的是南北朝皇侃。在《论语义疏》中,他指出:“云三十而立者,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古人三年明一经,从十五至三十是又十五年,故通五经之业所以成立也。”

皇侃此疏极可能是本于《汉书"艺文志》的下述记载:“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蓄德多,三十而五经立。”

应当说,这一解释明显地带有汉代经学注重“传经”的时代特点。

不惑,垂髻,花甲,弱冠,而立,古稀,半百,按年龄排序

从少到老: 垂髻(小孩儿), 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半百(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 另附:十五有志于学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花甲 七十岁古稀

而立,不惑,豆蔻,弱冠,古稀都代表什么年

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不满周岁---襁褓;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H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j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2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