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八卦 > 正文

​孙科二夫人奇女子蓝妮:1945年资产已几百万美元

2023-11-17 02:26 来源:略喷网 点击:

孙科二夫人奇女子蓝妮:1945年资产已几百万美元

孙科与蓝妮结婚后在上海的合影

蓝妮,出生于没落贵族世家,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遭遇了参选副总理的不白之冤……但这一切没有击垮这位稀世奇女的坚强内心。在事业上,她几番卷土重来,不断创造着属于她自己的传奇。

“苗王公主”,婚姻破裂

1912年7月2日,澳门蓝府传出了婴儿的哭声,蓝世勋的夫人为蓝家添了一位千金,为她取名巽宜。

等到上学时,小巽宜又有了学名蓝业珍。蓝家这位小姑娘的嘴巴甜,亲和力特别强。同学间有矛盾,她只要一掺和,大家又都喜笑颜开了。有同学开玩笑说,业珍就是一把烂泥,把大家都糊到了一起。她本姓蓝,字音与“烂”只是声部的差别,于是,好事的同学开始叫她“烂泥”。她一点也不生气,后来干脆将“烂泥”念成其谐音“蓝妮”,作为她的名字。

蓝妮从小就美丽俊俏、聪明伶俐,加上她有一张不同于汉人的脸庞与湛蓝的眼睛,就像洋娃娃一样,人称“苗王公主”,其祖上为苗族人。

蓝妮的父亲蓝世勋是江苏省税务局局长,经常在家里讲孙中山的共和思想,讲自己在海外的奇趣见闻,给幼小的蓝妮留下深刻印象。

她的母亲亲自教授小蓝妮中国古典文学,让她很早就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熏陶。稍大点时,她父亲特地为女儿请了一位学问很好的塾师,教她读四书五经。后来,她又接受了学校良好的正规教育。

蓝妮11岁时入南京惠文中学读初中,13岁进南京暨南女中,15岁回上海入智仁勇女中读高中。

后来,蓝妮的父亲遭遇横祸,精神受到极大刺激,让这个温馨的家庭蒙上了阴影,蓝家的生活从此陷入困境。母亲硬着心肠,说出了她解救蓝家的方法。

原来,同住上海襄阳南路上的名门李调生,欲为其次子李定国聘蓝妮为媳妇。如果蓝家应承了这门婚事,可以每月给蓝家津贴100元。望着日渐衰老的父母,蓝妮含着眼泪只好答应。

李家是汉族官僚世家大族,府中规矩极多,蓝妮生性倔强、生活自由自在惯了。再加上李家常常认为,他们出钱资助了蓝家,蓝家理应对李家感恩戴德,有时甚至连家中的下人也不把蓝妮当少奶奶看。

蓝妮只能忍气吞声,希望能与丈夫厮守,熬到出头的那天。

但蓝妮的丈夫李定国,既不想出外做官,又不思经商挣钱,终日呆在家中,陶醉于安逸之中。见过世面也饱读诗书的蓝妮,想与丈夫谈点什么,但两人缺乏共同语言,结婚6年,好像从未深交似的。

23岁的蓝妮,已有了三个儿女,她渴望着重见一片新的蓝天,她决定离开李家而自立,毅然办理了离婚手续。

蓝妮和她女儿孙蕙芬

结识孙科,成“二夫人”

1934年,24岁的蓝妮离开李家后,她读书时的一大帮女同学,不时邀请她出席各种社会交际活动。

1935年暮春的一天,忽然接到同学陆英的电话,邀她晚上到她家赴宴。在这次家庭宴会上,她认识了时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院长的孙科。

孙科,是孙中山的独子。1912年孙科出国留学时,就与表妹陈淑英在檀香山成亲,婚后陈淑英与丈夫相伴而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孙科供职京城,由于南京湿热难熬,夫人陈淑英生病,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便返回澳门养病。

那天,蓝妮打扮得端庄、飘逸,她一进客厅,立刻光彩照人。她在与一些熟朋友打过招呼后,蓝妮发现有一对明亮的眼睛似乎在跟着她游动。顺着视线看去,一位中年男子正对着自己微笑。

陆英马上向她介绍说:“这位是立法院院长孙科先生……”孙中山的哲嗣孙科的名字,对于蓝妮来说并不陌生。孙科一见蓝妮,立即站起来举杯向蓝妮敬酒。

孙科已经被这宛如西洋小姐般的美色所倾倒,加上这位美女不仅中文功底好,古代典故很多都能随手拈来,应对裕如,而且熟谙英文。席间,他们热烈攀谈,似身边并无其他人存在。

之后,孙科到上海参加一些聚会,常请蓝妮赴会。一来二往,两人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又一次聚会后,孙科郑重对蓝妮说:“蓝小姐,我想请您担任我的机要秘书,不知意下如何!”

蓝妮此时正缺少机遇,心中略作考虑后,便同意了下来。

几天后,蓝妮以民国立法院院长孙科私人秘书的身份出现在南京。作为私人秘书,蓝妮将孙科的工作场所整理得井井有条,让孙科少了很多烦劳。

孙科慢慢觉得,自己已离不开这位蓝女士了。蓝妮对这位院长先生也有了了解,觉得孙先生虽位极权高,但天性温柔,性情和蔼,值得信赖。两人感情与日俱增,成为形影不离的伴侣。

后来,孙科决定娶蓝妮为二夫人。婚后,孙科蓝妮出双入对,非常恩爱。为了表示自己对她的忠贞感情,他亲笔给蓝妮写了一张字据:

我只有元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

孙科左一和二太太蓝妮左二

叱咤商界,身家百万

1940年春,陈夫人(陈淑英)到重庆,在征得丈夫同意后,蓝妮告别重庆,独自一人回到了日伪占领下的上海,回到了女儿孙穗芬的身边。为解决自己生活上的困窘,开始与人合伙承包工程。凭着她的地位与人脉,合作者对她非常信任。

她看中了法租界复兴西路的一块地皮,觉得这里既高贵又宁静,决心要在那里打造自己的安乐窝。

蓝妮向上海当时的地产大王之一杨润身求助,杨润身对那个地方作了实地考察,觉得那里确有投资价值,决定资助她完成心愿。

杨润身多方活动,很快将那块地皮弄到了手,然后请沪上知名的建筑师进行设计。建筑师们根据那里的地形与环境,设计建造了7幢房屋。每幢房子又各有变化,风格各异。房子都是独立的三层花园式结构,分别使用7种不同的颜色,外观十分醒目、别致。蓝妮亲自督工,依图建造。马路口的两幢洋房是人家的,不久蓝妮也出资买下。这样,整条弄堂都是她的了。

这组建筑在法国梧桐和鲜花的簇拥下,显示出独特的法兰西浪漫情调。蓝妮给它们取了一个十分优雅的名字:玫瑰别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孙科前往上海,看望久未见面的小千金,即与蓝妮和女儿孙穗芬居住在那处玫瑰别墅里。此后,蓝妮继续在房地产方面投资,除玫瑰别墅外,还有多处房地产,仅虹桥路就有50亩地。其时,她的房地产已值几百万美元。

缘尽情绝,故里辞世

抗战胜利不久,孙科在蓝妮的陪同下,回到南京。不久,夫妇两人带了小穗芬南下澳门。这是蓝妮首次拜见婆婆卢太夫人(孙中山元配卢慕贞),后者坦然接受了这个二媳妇。而小穗芬的一声声“奶奶”,更让老人家高兴得合不拢嘴。与陈夫人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一家人在一起高兴地聚了几天,因孙科公务繁忙,蓝妮携带小穗芬,陪孙科一起北上。

1948年,孙科报名参选副总统,蓝妮一方面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一方面设法筹措款项,帮助丈夫竞选。然而,就在竞选的节骨眼儿上,发生了一件导致孙科功败垂成的所谓“蓝妮事件”。

尽管蓝妮在竞选中出钱又出力,在竞选参谋团看来,蓝妮的出现对于孙科竞选的负面作用太大,因此很多人将失败归之于蓝妮。

据说,当时孙科不仅没有替蓝妮辩解,为撇清自己,甚至将事情全推到蓝妮身上,还在背后做了些小动作。

生性刚烈的蓝妮,哪能受如此之气。参选结束,她立马离京赴沪,从此和孙科劳燕分飞,结束了近13年的夫妻生活。

1949年4月,蓝妮到达香港。为了不致坐吃山空,她利用一些商业关系,以弟弟蓝业广的名义,在雪厂街开办了一家大隆金号,从事K金的买卖炒作。

1982年秋,中共中央统战部盛邀蓝妮母女回中国观光。9月18日,她登上飞机,穿越太平洋,回到大陆。在首都机场,虽然是晚上,但踏上这生养自己的故土,70高龄的蓝妮仍像幼时一样,笑脸上挂满泪花。

最让她难忘的莫过于她和女儿去中南海拜会她敬仰的邓颖超大姐。那天,邓颖超一见蓝妮,就亲切地称呼她为“孙太太”。

之后,蓝妮又受到杨静仁、康克清等人的接见。中央统战部专门设宴招待她们母女,并发文给她们即将访问的省、市,希望各地悉心照顾这两位特殊的客人。10月1日,蓝妮母女又应邀出席了国庆大典。

10月2日,蓝妮前往久违的上海。她看到改革开放后各地工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看到保护完好的名胜古迹,动情地说:“百闻不如一见。我是老上海,但现在有的地方,我已不认识了。”

访问的时间结束了,蓝妮登上飞机,依依不舍地告别亲朋好友。

一回到美国,蓝妮就迫不及待地给邓颖超写了一封信,她吐露了自己对故土的深深怀念,并明确提出回国定居的要求。

198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邓颖超向蓝妮郑重发出邀请,请她和女儿孙穗芬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请她永远留下来。收到这样一个邀请,蓝妮高兴极了。

从此,蓝妮叶落归根,定居于上海,安度晚年。1996年9月28日,蓝妮在上海悄然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站,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