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城市之光》好不好看?这篇影评给你答案

2023-12-04 09:45 来源:略喷网 点击:

《城市之光》好不好看?这篇影评给你答案

今天来说说《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下称《城市之光》)。

最初定档9月30日,后因审查的原因改档,经历两个多月的等待,千呼万唤始出来,《城市之光》究竟怎样?

斜眼君负责任的说,不是烂片,比之前那部《心理罪》要好看:

但距离佳作,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简单说说剧情:

某地出现连环凶杀案,凶杀过程充满仪式感。

变态老师命令学渣学生一夜之内昨晚一整套习题,学生很奔溃,跳楼自杀。

没过多久,变态老师被杀,现场有一本沾满血的学生同款习题册:

混蛋儿子霸占家产,赶出年迈的母亲。放肆大喊:“有种把我塞回去。”

后来混蛋儿子真被塞了回去——被发现时,他被浸泡在充满羊水的水囊内,呈蜷曲状,像极了母体中的婴儿。

小区失火,消防队员赶到的时候,门口一辆车堵住了救援的道路。

一个小时后,醉酒的车主才赶到,因为错过最佳救援时机,户主葬身火海。

后来醉酒的司机也被大火烧死,因为同样的原因没赶上救援。

女大学生救助老人反被讹,帮老人打官司的律师遭遇到死亡威胁。

这是整部电影的第一个高潮——网上署名“城市之光”的用户发起全网投票,超过十万票他将代表民意处死律师。

最后,律师被炸死了!

四起凶杀案,并行不悖,同样的行凶逻辑,同样的充满仪式感。

被害者都是民怨的对象,与其说凶杀,倒不如说是审判——一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道德审判。

这一点,有点像《电锯惊魂》和《七宗罪》。

《城市之光》剧情的切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不猎奇,没脑洞,就用身边的现实讲故事,四个案件,最终汇入一种情绪——民怨

仔细想想,江歌案,杭州保姆纵火案,每一件悲剧的背后,都有振聋发聩的民怨,对这些案件的罪魁,网络上鲜有理性的声音,人人恨不能得而诛之。

然而,即使这个人恶贯满盈,我们真的可以代替法律去裁决一个人吗?

从立意看,《城市之光》将镜头对准当下,沉稳有力,也借此拉开了与同类作品的距离!

立意不小,格局很大,演的究竟怎么样呢?

新科金鸡影帝邓超饰演警官方木,在之前的《烈日灼心》中,我们已经见识到了他对该类作品的驾驭力。

《城市之光》中的出演,谈不上出彩,但在线,特别是见到廖亚凡尸体的那一刻,欲哭无泪的感觉,和《黑金》里的梁家辉如出一辙:

阮经天饰演的凶手江亚,很对味。

作案时冷静残忍,生活中人畜无害,和方木警局对峙时的狂笑,很有爆发力。

把变态演的让人一眼看去就像变态,厉害!

好的角色需要相互成全,邓超和阮经天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完美印证了这句话。

再说说两位女演员。

刘诗诗演的女警官米楠,造型和演技没大毛病,唯一的问题出在感情戏的淡化,有点脱离人物设定。

年纪最轻的金马女配文淇,再一次为我们贡献了精湛演技。

饰演的廖一凡,是一名受侵少女,骨子里的敏感、脆弱、倔强,在不多的戏份中完美诠释。

后生可畏!

优点说完了,说说缺点。

《城市之光》的缺点,很致命。

一部犯罪悬疑的作品,重在推理的过程,作品可以感性,但推理的思维是理性的,理性,要求的是逻辑性。

而《城市之光》的逻辑简直狗屎!

江亚为什么要杀廖亚凡?单纯的为了击败方木,他可以选择其他的方法,杀廖亚凡,和他代表民意裁决恶者的作案动机不符合。

对于连环杀人凶手而言,作案动机几乎都是从一而终的,临时起意杀一个人,很没有道理。

还有很搞笑的是,江亚的妻子在床上装瘫装了三年???

我能说什么好呢?一个和杀人狂抵足而眠的人,竟然能装瘫三年不被发现,要真是这样,她比江亚更变态!!!

电影的结局,充满社会主义的味道,凶手被捕,警察死里逃生。

其实也没大毛病,但当江亚说出:“我输了,他才是城市之光”的时候,我就有点坐不住了。

将城市之光当做最高荣誉的变态杀人狂,正常的逻辑,宁死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你看汉尼拔可认过输?竖锯老怪可认过输?

从一开始的立意、格局,《城市之光》都能给人惊喜,后来在剧情展开的基础上,开始追寻江亚作案的动机,从成长环境来追问江亚究竟为什么会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变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电影的一大半,具有神作的一切元素。

而到了后一小半,则急转直下,混乱的逻辑,呆板的说教,牵强的结局,让它沦为平庸......

你们说,这怪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