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南沙条例》3月1日起施行,将利好哪些产业?

2024-01-23 21:21 来源:略喷网 点击:

《南沙条例》3月1日起施行,将利好哪些产业?

《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以下简称《南沙条例》)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将于 2024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1 月 20 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南沙条例》相关情况。

广州市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魏敏介绍了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情况。他表示,2022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出台《南沙方案》以来,南沙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其中,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政策方面,"15% 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落地实施,累计惠及 475 名港澳居民和 34 家鼓励类行业企业,减免税额超 8.55 亿元 "。

新引进世界 500 强投资项目 29 个

一年多来,南沙聚焦实体经济,科创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魏敏介绍,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印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新增成员单位 40 家,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 5.4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3 家、同比增长 6.5 倍,31 家企业入选 2023 年广州独角兽榜单,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1100 家。

2023 年全年新签约项目 132 个,新引进世界 500 强企业投资项目 29 个。落地总规模 4000 亿元的广州产投、创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 3 家母基金。

23 名港澳工程专业人才在南沙获评职称

聚焦对接融合,积极推进与港澳全面合作方面,魏敏表示已成立南沙粤港咨询委员会、粤澳发展促进会,集聚 61 个港澳商协会组织。落户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总部基地。13 家港澳青创基地汇聚 729 个港澳青创团队," 港澳青创新十条 " 累计惠及 387 人次、金额 873 万元。实现 6 大重点产业 146 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116 名港澳人才通过认定。

南沙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魏敏介绍,南沙深入推进自贸区制度创新,新增 140 项改革创新成果(累计 997 项),制度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全国前三,投资自由化指数连续两年排名第一。

500 余人次已享港式医疗服务

在加快建设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方面,南沙集中资源力量推进 3 个先行启动区建设,庆盛枢纽、南沙湾、南沙枢纽项目工程投资进度分别完成 58.6%、40.3% 和 69.7%。港科大(广州)建成并在去年完成首届本科生招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开业,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基本建成。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已提供 500 余人次的港式医疗服务,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获批 " 港澳药械通 " 指定医疗机构,首款进口药物已实现临床使用。" 湾区社保通 " 上线。

另外,南沙枢纽站获批,深中通道南沙线、狮子洋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实现主线贯通,大湾区 " 半小时交通圈 " 加快构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获农业农村部认定。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 " 一场两馆 " 加快建设。

南沙下一步产业发展重点是这些

《南沙条例》颁布实施,将利好南沙的哪些产业?

"《南沙条例》的颁布,将为南沙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对南沙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制度性引领作用。" 魏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表示。

他提到,《南沙条例》针对南沙产业发展实际及重点产业在第三章作出专章规定,覆盖智能制造、海洋、汽车、数字、绿色以及集成电路与半导体、生物医药、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着力打造大湾区产业发展新高地

介绍南沙的产业体系和下一步思路时,魏敏表示,南沙坚持 " 产业第一 "" 制造业强区 ",不断健全以 " 支柱产业 + 战新产业 + 未来产业 " 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逐步构建以 " 芯晨大海 " 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例如,加速发展 " 芯 " 片和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先后引进了芯粤能、芯聚能、南砂晶圆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芯片设计、平台研发以及材料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初步形成以碳化硅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

魏敏表示,相关政策赋予南沙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商业航天、海洋科学、服务贸易、特色金融、绿色低碳、种业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先行先试。接下来,南沙将聚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攻坚,推动产业动能接续和优势再造,打造大湾区产业发展新高地。

南沙将突出汽车制造强链,围绕物联网、数据要素、人机交互等领域,引进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标志性项目;深耕材料、设计、设备、制造、封测等关键领域,优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立足创新药、疫苗、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产业,积极发展商业航天,谋划建设北斗产业平台,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等产业。

瞄准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大力发展海洋产业、空天产业,积极开辟量子、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比如,在海洋产业方面,依托装备制造链主企业强链补链,积极引进船舶制造领域核心零部件企业,打造集修造船、海洋工程、邮轮及船舶相关产业于一体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

文|记者 黎秋玲 侯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