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第一拨靠Sora赚钱的人已经出现,当心被“割韭菜”!

2024-02-24 16:09 来源:略喷网 点击:

第一拨靠Sora赚钱的人已经出现,当心被“割韭菜”!

OpenAI 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 在 2024 年 2 月 15 日亮相。然而,在 Sora 尚未正式公开之际,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众多以 Sora 为噱头赚钱的人。他们声称拥有 Sora 的内部信息,能够提供相关的应用培训、咨询服务,甚至所谓的 " 独家授权 "。

Sora 未公开发布,教程已经有了?

美国当地时间 2 月 15 日,OpenAI 对外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官网介绍,Sora 是一个人工智能模型,能根据文字说明创造出逼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场景。

消息一出,无疑是一枚 " 重磅炸弹 ",有网友认为这或将彻底颠覆演艺影视行业。

该模型目前未向公众发布,而只是给予小部分研究人员有限访问权限,以理解模型的潜在危害,还与一小群创意专业人士分享了 Sora,以获取对实用性的反馈。

OpenAI 创始人萨姆 · 奥特曼(Sam Altman)2 月 16 日在社媒上称,于今日开始进行红队测试,向有限数量的创作者提供访问权限。

有焦虑就有痛点,有痛点就有生意。Sora 虽还未正式开放使用,但不妨碍赚钱。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有人已经在网上售卖 Sora 使用教程、视频 AI 提示词等。

在某电商平台上,关于 Sora 的教程、解读,售价在几元至近百元不等。记者看到一 "SoraAI 文字生成视频工具最新大模型 " 商品已售 700+,售价为 1 元。还有一 " 最新大模型 AI 文字生成视频技术指导 " 商品已售 14 份,售价 26.6 元。

此外,还有售卖 Sora 的使用渠道和搞钱思路。因为目前 Sora 尚未公开发布,购买后就是加入群组,未来有最新消息,店家称会第一时间在群组分享。

记者在售价 9.9 元、已售 15 份的 "Sora 实操手册,变现方式教程 " 商品详情处看到,手册、教程内容包括介绍 Sora 的功能、优势、演示案例以及变现方式,变现方式包括搞流量、卖账号、卖课程、卖提示词等。

虽然网上类似售卖的教程不少,但从该电商平台的数据来看,售出的份额不多。

内测名额成热门交易,官方提醒是骗局

Sora 尚未正式对外开放使用,却已经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内测名额的争夺战。

新事物总是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想要一睹 Sora 风采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商机。

Sora 的内测阶段尚未结束,不少网友声称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内测名额。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现代快报记者尝试搜索 "Sora 内测 ",出现了各种 " 内测代申请 " 的帖子,价格从 0.01 元到 50 元不等。其中多篇写着 " 只需提供姓名和邮箱 "" 现已成功帮申请多位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加了声称拿到内测账号的人,对方开口就是 " 交 299 元 "。

实际上,据有测试权限的消息人士透露,Sora 的测试账号仅限于早期付费用户,大约有 1000 名用户通过特殊申请获得了这些账号。使用账号的条件非常苛刻,必须同时拥有美国信用卡、美国地址、美国注册的计算机设备以及非主机类 IP 地址,任何一个条件不符合都将导致封号。不过,该消息的真实性不得而知。

Sora 引发众多乱象。为此,OpenAI 的开发者、倡导者洛根 · 基尔帕特里克(Logan Kilpatrick)不得不发出警告。2 月 17 日,他通过个人社交账号表示,尚未开放对 Sora 的访问,提供访问权限的帖子 " 可能是骗局 "。

人工智能成为赚钱新商机?

从 ChatGPT 到 Sora,利用人工智能赚钱的知识付费屡见不鲜。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一张 " 两大 AI 巨头 " 的图片广泛传播,图中二人分别是 OpenAI 的萨姆 · 奥特曼和卖 AI 课程的清华博士李一舟。

记者看到,在名为 " 李一舟 " 的微信视频号上,售出课程共 3.3 万件,目前在售的 " 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 " 视频课程,售价 199 元,已售卖近 600 份。另在 " 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 " 小程序上,售价 999 元的课程,显示已售 21.7 万份,海报显示授课人也为李一舟。

不过,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网传群截图显示,李一舟的某个 AI 实战训练营群疑似被助教解散。聊天记录显示,199 元只是入门,后面要学还需买 1980 元的课。

还有网友发现,Sora 火爆后,Sora 的相关域名价格飙升。域名 sora.com 的交易价格已经达到 30 多万元,只不过这个域名早在 1995 年就被注册了,并非网传的抢注。

业内人士提醒,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上,确实存在一些商家和个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的焦虑心理,推出低质量或虚假的产品,以牟取暴利。大家需要保持理性,擦亮眼睛,避免盲目跟风或轻信广告宣传,小心成为 " 被割的韭菜 "。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王新月 龙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