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卖了迈巴赫,北京车展换了人间
周鸿祎卖了迈巴赫,北京车展换了人间
文 | 锦缎
北京车展全称 "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是国际 A 级车展,每年北京上海轮换着举办。上一次北京车展因为疫情取消,所以这是四年来北京规模最大的一次车展。
看车展也有很多个年头了,以往的感受就是,年年无聊年年过,过完一年又一年。
虽然顶着一个国际 A 级车展的名头,但是北京车展并不是世界上最顶级的车展,车展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趋势,而是卖车。原因就是,中国没有立得起来的自主品牌。
所以难怪大家觉得无聊。普通观众过来就是看个热闹,要么看看车模养养眼,要么隔着栏杆远远瞻仰一下豪车,车展的新闻无非就是某某土豪抱着一麻袋现金定下一辆跑车,再收获车模的爱情。对于主办方来说,要的就是个面子,重要的是哪家跨国公司 CEO 为了体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跑来看车展了,再有就是这次车展有多少全球首发车型。
为什么有一年北京车展被戏称为硅胶展,就是实在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大家只能内卷。
现在再看看这次车展,真是不由得感叹:萧瑟西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一届车展的主题是:" 新时代 · 新汽车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报纸、杂志这些平面媒体,还有电视,总体看日渐衰微,目前就剩下一点点的基本盘。流行的是各类的 up 主,博主、主播们,社会热点就像大草原,视频主播们就像羊群,羊群逐水而居,不断迁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现在车展的传媒生态。
01 车展中的车企面貌
小小的展台,不过是走马观花,但窥豹一斑,还是可以看出各个车企的精神面貌。
1、比亚迪
虽然比亚迪在这次车展上动静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比亚迪已经跟其他车企拉开了差距。
4 月份比亚迪卖了 31.32 万辆,同比 49%。2020 年的时候还是 " 比三万 ",一个月卖 3 万辆,这才几年,一个月就常态卖 30 万辆了。
比亚迪的今天,当然不是纯靠运气。早在 10 年前 2014 年的北京车展,比亚迪就发布了 542 战略,5 代表百公里加速 5 秒以内,4 代表全时电四驱,2 代表百公里油耗 2 升以内。
那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看着展台上侃侃而谈的船夫哥。
今天,他的梦想实现了。
比亚迪的股价自从 2022 年 6 月见顶之后,最大的回撤接近 50%,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3.5 万亿的特斯拉 VS7000 亿的比亚迪:总归有一个不太对 》,然而最近一年多的结果表明,比亚迪一直趴在 7000 亿以下没抬头。
对于比 亚迪的认知,体现了资本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到底新能源和 AI,谁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比亚迪和英伟达之间的对决。
其实没什么争议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是新能源。
这一次车展技术上最大的突破,是比亚迪的云辇 Z,用在仰望 U7 上。
作为一款对标奔驰 S、宝马 7 的行政级轿车,乍一看,仰望 U7 的前脸显得过于个性,
只不过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似乎还可以接受。有人觉得既然是华系豪华车的标杆,总归跟大众审美还是有些差距。
云辇 Z 从技术上跟航母上的电磁弹射,还有电磁炮、磁悬浮原理上是一致的,用的都是直线电机。就是用电磁技术来实现对地面震动的主动过滤,可以认为是汽车底盘的终极形态。除了云辇 Z 之外,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悬架系统是蔚来的天行悬架,用的是主动液压悬架,但实车要到 2025 年才能初步量产。云辇 Z 比天行悬架,还要高一个级别。
搭载云辇 Z 的仰望 U7 预计在 2024 年下半年推出,也就是说,比亚迪的悬架技术,至少拉开同业 3-5 年的时间。
云辇 Z 的技术并不是首创,20 多年前,那个造音响的美国 BOSE 公司,就研发出了这么一套主动液压悬架,效果跟今天云辇 Z 几乎是一样的,后来,雷克萨斯也曾经尝试过这套系统,出品非常惊艳。问题就是,光维持这一套系统百公里油耗 10L,而且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高压电流系统。所以后续就不了了之。
比亚迪今天用直线电机技术,将这个思路重新交了一遍作业,根据相关测试,百公里电耗 3 度,这就迈过了量产应用的门槛。
如果云辇 Z 成品哪怕最终只实现了效果图上 70% 的成果,搭载云辇 Z 的仰望 U7,人民币百万左右的价格,也会让他成为目前性价比最高的轿车,没有之一,其技术突破不亚于第一代的苹果手机。
此外,方程豹出的跑车,双舱式、半分体,确实很有特点,也很好看。
从 2023 年 3 季度开始,比亚迪单季度的研发费用就已经迈过 100 亿大关,2024 年 1 季度 106 亿,5000 多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比亚迪的对标,不仅仅是茅台,而是现在的英伟达。我现在还没有看到比亚迪市值的天花板。
2、奇瑞汽车
奇瑞邀请了 3000 家海外经销商来北京看车展,这让本次车展多了很多外国面孔。
奇瑞是一家比较低调的车企,2023 年卖了 188 万辆汽车,其中有 94 万辆,也就是 50% 都是出口。
奇瑞在车展上,除了奇瑞品牌自己,还有捷途和 iCAR 两个展台。
在油车这条赛道上,奇瑞算得上是技术水平最高的自主品牌,可以说,油车的那一套算是彻底玩明白了。奇瑞在海外的布局,也很符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原则,跟传音的玩法有点像。
比较让人惊艳的是奇瑞的 iCAR 品牌,iCAR03 的长相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全铝电四驱,10.98-16.98 万的价格区间,个性品牌这个配置这个价格,相当有诚意了。
iCAR 的网红概念车 X25 看图似乎很有特色,实车略让人失望。
对标方程豹和坦克,捷途是奇瑞的越野品牌。
捷途的热点是山海 T7,这是一款对标仰望 U8 的全尺寸 SUV。自从仰望 U8 首发了涉水模式之后,找到技术发展方向的车企们也开始卷了起来。山海 T7 的特点是水陆两用、高原氧舱、防弹防爆、无人机探测。根据奇瑞自己的资料,山海 T7 可以实现 4 节(7.4km/h)的水中航行速度,持续时间 40 分钟,也就是可以实现横渡长江的任务。
我大受震撼,只能说,自主品牌在突破了玻璃天花板之后,是玩得越来越花了。
奇瑞在海外的影响要远大于国内。虽然奇瑞的电动车在国内排不上号,但是自研的电动平台预计将会用到捷豹路虎上,奇瑞的欧洲工厂初步决定建在匈牙利。
奇瑞一直在筹划 A 股上市,时间可能要看 A 股的 IPO 节奏。奇瑞培养出了一批产业链企业,比如伯特利、瑞鹄模具、巨一科技等。
3、吉利汽车
这次车展,吉利分了吉利、极氪、领克、银河、沃尔沃等好几个展台,场面很大,但是却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在油车赛道上,吉利汽车做过好几年的自主销冠,直到被比亚迪弯道超车,下一步眼看就要被奇瑞撵上了。
如果没有新能源异军突起,吉利可能是走得最远的自主品牌。2010 年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在国际油车产业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消化沃尔沃的技术,不断的融入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吉利成为走得最远的自主品牌。
问题就是时代变了,现在的沃尔沃,反过来需要吉利输出技术了。
吉利那么多子品牌,特征并不太明确。这次车展印象最深的,就是极氪 MIX,号称宝宝巴士,轴距超过 3 米,对开侧滑门,看上去可爱呆萌。
沃尔沃在这次车展上就有些边缘化,工作人员都得自己拉人看车。
吉利战略一直问题不大。从企业的角度看,擅长跟随,走的是厚积薄发的路子。这个战略就决定了吉利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车型或者决策。
虽然车型并不出挑,但是市场一般还是认为,新能源汽车时代,吉利可以活到最后。
吉利汽车港股有上市公司,1000 亿市值左右。
4、长城汽车
我还是低估了长城汽车的人气。长城汽车展台前的老外比例,仅次于奇瑞。长城汽车的海外布局,在自主品牌中也是非常超前,尤其是在俄罗斯。来自俄罗斯的收入,占到长城汽车海外收入的一半。
保定车神这一届车展上推出了水平对置 8 缸发动机,用在摩托车身上。这个发动机算是油车时代最顶级的配置了,现在也被长城攻克。
现在我们可以说,自主品牌在油车这个赛道上,已经追上了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赛道则是遥遥领先。
长城汽车 AH 股上市,H 股相对 A 股折扣幅度非常大,我也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从投资的角度,当然还是港股性价比更高。
5、小米汽车
小米汽车是真的火。直到下午 5 点都要清场了,还是很多人排队。
互联网出身的老板,天生就会营销,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原因就是互联网出身,天生对于消费者的需求更加敏感。
刘强东说,不要和雷军比营销。蔚小理的老板都是互联网出身,同样对消费者的需求非常有洞察力。其实比亚迪的王传福、华为的余承东,都自带销售的基因。因为比亚迪做过多年的电子代工,这是典型的 to b 业务,面对的都是强势的甲方。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因为他们面对的甲方爸爸更强大。
我一直认为,乔布斯的嫡系接班人,就应该是雷军。雷布斯不是调侃,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果。
走苹果的道路,将满足消费者需求贯彻的最彻底的,就是雷军。只不过因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孱弱的基础,让小米很难有品牌溢价。
我认为有一天,小米的市值会超越苹果。当然,超越的方式多种多样,也可能是苹果跌回来。雷军现在才 55 岁,我相信他能看的到。
6、蔚小理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在比亚迪审美尚未在线,特斯拉加起来都没几款车的那几年,蔚小理的出现确实让消费者多了好多选择。蔚来的高端审美、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小鹏的智能驾驶,都是当时的行业标杆。
如果这是一个供应链比较短,比如说手机这样的行业,可能真的已经改朝换代了。但汽车的产业链太长了,建立护城河需要的时间和投入,实在是太高了。
新势力最大的问题是护城河不高,或者说很难杜绝跟随者的模仿。比亚迪的三电自产、DMi 系统抄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门槛并不高。问界对理想的致敬,就非常有代表性。
蔚小理依然有着很高的人气,但是想要再上一层楼,可能还需要在技术上、体制上积累一段时间。蔚来、小鹏卡在月销 2 万的规模上徘徊不前,理想上限略高,是 4 万。
理想的赛道是没有问题的,李想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是个天才。本来现在的销量还可以再高,只不过被问界截胡了。当然没有问界也会有其他的企业杀进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蔚来同样值得尊敬,自主品牌历史上第一次卖到 40 万以上,就是由蔚来实现的。融化一座冰山,显然不会是一瞬间,中间要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撬动燃油车首先是特斯拉,跟上的是蔚来理想,挖了 BBA 的墙角,再然后是小鹏丰富了智驾赛道。最后是比亚迪,实现了电比油低,钉实了燃油车的棺材板。
7、上汽集团
油车时代的上汽集团,是国内合资的老大,现在颇有些落寞。
2024 年国资委给上汽、一汽和东风下的 KPI,不是收入或者盈利,而是新能源。
去年这个时间,有一篇领导视察上汽集团的讲话稿,原文是 "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上汽集团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推进企业创新转型,在重点领域和环节上下更大功夫,集中精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油车时代,主机厂是很强势的,无论是面对乙方的供应商,还是下游的消费者。
雷军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这么说," 当前汽车行业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小米在调研过程中经常听到‘多生孩子好打架’、‘苍蝇腿也是肉’等说法。",简单说,油车企业在推新产品上比较随意,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余承东在体验过一些客户生产的智能座舱产品后,感受是,其用户体验设计简直是反人类的、坑爹的设计,体验差到 " 心中有一万头羊驼在奔涌,我想骂人 "。
油车三大件,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技术更新缓慢,推个新车型无非就是拉个皮重新做个造型,整车厂对于智能驾驶产品矩阵这些不上心也正常。
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油车,技术迭代速度一日千里,那就不能重复以前的玩法了。
这次,上汽真的是拼了。
要说智己的车审美还是很在线的。
最近智己因为汽车发布会上 " 歌颂苦难 ",被舆论一顿输出,又被小米汽车 " 怒怼 "。
转型从来都是痛苦的,至少上汽迈出了第一步,虽然磕磕绊绊。
如果一个人兜里只有一个饼,分你一半;另一个人有一麻袋饼,送你一个;你怎么评价这两个人?
上汽集团现在市值 1700 亿左右,连带着零配件公司华域汽车只有 500 亿。这个市值,上下都很难。
8、通用
通用这次是倾巢而出,别克、别克新能源、雪佛兰、凯迪拉克足足分了四个展台,只不过连个浪花都没翻出来。
但是,通用是懂公关的。
在外资刚进入中国那个时间段,通用和宝洁的市场部,都是就业的大热门。
在通用的操盘下,赛欧成为中国第一款 10 万级家轿,算是为中国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立下了汗马功劳。收购的韩国大宇,改头换面之后成为中国特供,销量也很乐观。
到今天,通用的车更是主打性价比,别克君威终端起步价到了 12 万多。
车造的怎么样先不管,通用这重视程度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
说到通用,就得看这次车展谁没来。
首先是特斯拉,马斯克向来都是特立独行,略过。
比较显眼的是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这个由法国 PSA、意大利菲亚特和美国克莱斯勒三家成立的跨国合资企业。这个公司 2023 年净利润居然能有将近 1500 亿,说明世界汽车市场还是蛮挣钱的。
豪华品牌的代表,法拉利这次也没有来。
主流的自主品牌,海外布局现在都避开了美国。鉴于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各国成立合资企业,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让就业留在当地,不让本国技术跟世界先进水平脱节,如果能跟着培养一下产业链就更好了。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定位跟上汽东风一汽,都是一致的。
新能源技术进步越快,美国的产业政策就会越尴尬。也许两三年以后,我们就会在美国见到通用比亚迪,福特长城,甚至是小米跟苹果的合资企业。
9、五菱
五菱的理念是,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五菱的定位有点像日系车中的铃木,专门做小型车。
柳州的大街小巷,都是被称为 " 剁椒鱼头 " 的五菱 MINI,很多空地也被改造成小型车专用停车位。
五菱算是把小型车玩明白了,这次车展的五菱缤果,长得确实在审美点上。
纯电时代,电动车的设计是完全打开了燃油车设计的桎梏。
五菱有一款概念车菱蛋,相当的科幻。油车时代,为了安放发动机和变速箱,整车设计是受限的。对于纯电车型来说,电池和电机的安放,理论上的限制不多,所以车的造型也会更加的丰富。中大型车由于需要考虑电耗,外型要走风洞试验,所以现在的电动车越来越千篇一律。但小型车不用考虑这么多,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汽车往纯电化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性价比。
五菱 MINI 这种小型电车,百公里电耗是 10 度,假如在山东中午深谷时间段充电,每度电 2 毛 2,相当于 1 公里 2 分钱多一点。北京上海的距离,大约是 1200 公里,也就是说,你只要花一包黄鹤楼或者利群的价格,就可以从北京开到上海,假如你开油车,这个距离够你买一条软中华了。这对本来通勤距离就不大,自己还有院子的五六线城镇地区,显然会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港股有个五菱汽车,是给五菱做零配件的。
10、长安
长安身上从来不缺梗,最著名的就是百年福特,毁于长安。
长安是一家非常有韧性的车企。油车时代,长安逸动,能够跟俗称马路三大妈的 " 轩逸雷凌卡罗拉 " 并列,SUV 长安 CS75 销量力压一代神车哈弗 H6。
长安这一次车展同样没掀起什么浪花。
阿维塔 11 车还是不错的。
长安的总部在重庆而不是西安。因为在重庆这个西南的中心城市,所以长安其实能够留住不少的理工科人才,可以说底蕴深厚。
长安汽车 2 月份以来有一波 50% 左右的反弹,炒作的推动力是与华为的合作。
赛力斯也在重庆,跟长安汽车其实是有竞争的,包括人才和区域资源,实际上长安汽车现在压力很大。
父母生二胎了,肯定会冷落老大,或多或少的。如果二胎表现的极其优秀,那老大就尴尬了。连心都是靠左长的,一碗水端平哪有那么容易。
长安汽车现在市值 1500 亿,合资外方不给力,自主短期看不到盈利反转,现在的市值可能向上的弹性并不大。
11、其他的
广汽拿出来昊铂参展,埃安进入 2024 年之后增长有些乏力,4 月份同比下滑 32%。
广汽集团的转债最后也没有完成转股,而且上市公司广汽集团还要拆分埃安 IPO,考虑到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市占率,广汽集团可能短期没有什么看点。
东风做商用车,做重卡是很有水平的。至于乘用车,只能说路还很长,岚图梦想家确实挺好看的。
上市公司东风汽车,主业是轻卡,跟乘用车没关系。
一汽红旗这氛围感,跟宾利和劳斯莱斯有一拼。一汽的商用车做得也很好,乘用车就剩下红旗这一根独苗了。
极狐的车外表从来都很经打,只不过北汽已经躺平了。
不得不说,宝马外型设计确实有底蕴,电动车时代也丝毫不落后。
问界 M9 大卖,还是很符合逻辑的,这么大的车,看上去很舒服。
劳斯莱斯还是围着栏杆只能远远看。如果还是一根腰线 10 万起,那我觉得情怀可能讲不下去了。周鸿祎都已经卖了他的迈巴赫了。
02 车展之外的话
车展本身是一种文化,只不过这种文化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曾经参加过一次慕尼黑车展。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朋友,也就七八岁的样子,跟着父母在车里爬上爬下,啪嗒,按一个键,后备箱打开了,再按一个键,车窗下来了。在德国,汽车就类似于家电,是一种日用品。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这次车展没有油车,因为 A 级车展是用来展示新技术,秀肌肉,不是用来卖车的,想买车可以直接去 4S 店。
新能源汽车,重点是产业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全世界最大最全的,市场也是最大的。这就决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定会成长出全球性的龙头。
油车时代的汽车,就是一个纯纯的代步工具。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汽车,是一台四个轮子的计算机,完全是两码事。
终极的格局可能跟手机或者计算机一样,只会剩下 3-5 家大型集团,比燃油车时代要少,盈利的天花板也要高得多。
谷歌 2023 年的净利润是 5227 亿人民币,苹果 7000 亿左右,新能源汽车的天花板,也不会比这个低。
-
- 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2024年工作要点》;谷歌因Imagen AI模
-
2024-05-06 18:48:20
-
- 周受资,用复仇般的勤奋,坐上火箭
-
2024-05-06 18:46:04
-
- 卖豪宅又赚疯了!59岁身价不止8亿,她不愧是娱乐圈“社交女王”
-
2024-05-06 18:43:49
-
- “杀人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AI的“奥本海默时刻”
-
2024-05-06 18:41:33
-
- 新能源汽车之后,中国又一产业王炸横空出世
-
2024-05-06 18:39:16
-
- 走马观花看北京车展
-
2024-05-06 18:37:00
-
- 吴军:大势面前,如何成功?
-
2024-05-06 18:34:44
-
- 清北商科毕业生“疯狂赚钱”的野心落空后
-
2024-05-06 18:32:28
-
- 2024脑机接口行业研究报告:踩燃产业化突围引擎,临床应用大有可为
-
2024-05-06 18:30:12
-
- 黄仁勋最新访谈:我的创业很平凡,就是普通人做好普通事
-
2024-05-06 18:27:56
-
- 海底捞最牛打工妹,将获1.4亿大红包
-
2024-05-05 01:33:37
-
- “商人”郭敬明做妆造生意:人均消费1500, 愿者上钩
-
2024-05-05 01:31:22
-
- 北上广深一季度口岸通关人数恢复均超6成,外籍入境人员大幅增加
-
2024-05-05 01:29:06
-
- 美媒曝猛料:69岁比尔·盖茨仍是幕后大佬,主导微软OpenAI联姻
-
2024-05-05 01:26:50
-
- 4月中国车企,把“特斯拉们”逼上绝境
-
2024-05-05 01:24:34
-
- 过度旅游,正在击穿日本旅游业
-
2024-05-05 01:22:19
-
- 全球算力稀缺下,如何看待端侧 AI 设备投资前景?
-
2024-05-05 01:20:03
-
- 苹果Q1超预期,大中华区降幅没那么差,启动史上最大回购,盘后涨7%
-
2024-05-05 01:17:47
-
- 新能源汽车之后,中国又一产业王炸横空出世
-
2024-05-05 01:15:31
-
- 如何看待科大讯飞技术对标美国GPT-4,但公司Q1亏损3个亿?
-
2024-05-05 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