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预期2025全面盈利,Robotaxi有谱了?
萝卜快跑预期2025全面盈利,Robotaxi有谱了?
文|谈擎说 AI,作者|郑开车
5 月 15 日,百度搞了一场发布会。
发布会上,百度拿出了全球首个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 Apollo ADFM 以及介绍了 Robotaxi 的最新进展情况。
发布会后通稿很有意思,在密集地传递两个信息点:
第六代无人车成本降至 20 万,预计2024 年底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2025 年将全面盈利。
百度有望成为第一个实现 Robotaxi 运营盈利的企业。
强调这俩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百度想告诉市场:Robotaxi 很快就能挣到钱。
百度搞 AI 自动驾驶这么多年,但二级市场一直被低估,业务上烧了钱却没多大估值想象力,美股市值从破千亿回撤至不到 400 亿美元,搁谁都觉着憋屈。
当然,百度重点传播的业务,肯定是进展还不错的业务。
实际上,萝卜快跑订单增长确实还不错,一季报也显示期内提供的乘车服务同比增长 25%,累计单量也超过 600 万次。再加上马斯克把这事儿的热度也带起来了,不妨就试着再讲讲这个故事。
那么,成本降低、武汉市场年底收支平衡,预计 2025 盈利,对百度究竟意味啥?百度是不是真的能凭萝卜快跑一举翻身?
Robotaxi 的 " 热豆腐 ",得一口一口吃
作为深耕无人驾驶领域的账号,萝卜快跑要跑通商业化了,我第一感觉是兴奋,兴奋的同时也感叹:这么多年,这个行业终于熬出来了!
带着这份兴奋,我找了几家主机厂,供应链以及无人驾驶企业的人聊了聊。
" 聊百度呀,别着急,我先笑一会儿…… " 一位自动驾驶行业内的朋友还沉浸在吃瓜的兴奋里,原百度公关 " 一号位 " 璩静的 " 瓜 " 太让人 " 上头 ",似乎还没回过神。" 这事儿之后,我再看百度就会有种莫名的喜感。" 朋友表示。
" 璩静这个事儿,影响挺大的,带来最大的一个负资产就是,一些大厂的企业组织和文化,开始不被外界信任了。" 一位供应链企业的朋友表示:" 这事儿过后再看百度人员变动,难免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可能也会影响合作伙伴信心 "。
谈到百度的自动驾驶业务,业内朋友认为其商业化的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
去年 6 月份百度自动驾驶事业群组织调整,原 IDG 事业群下面的智能交通事业部(ACE)被划归到智能云事业群(ACG)。之后,原本的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三个部分的业务,只剩下了自动驾驶、智能汽车。
一位接近百度的朋友猜测,那次调整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业务上智能交通业务确实跟智能云那边交集比较多,调整之后,业务上可能会梳理得更顺一些。二是,G 端缩减支出之后,车路协同商业化进入瓶颈期,百度整个自动驾驶的业务线在商业化上就像是 " 断了一条腿 "。
" 车路协同是以前百度挺看重的一块儿业务,李彦宏还亲自写了《智能交通》给百度站台。只是,天不遂人愿,现在的市场似乎已经验证了单车智能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朋友说。
车路协同划到智能云后,IDG 事业群的商业化能力的确被削弱了不少,再加上智能汽车业务折戟,集度改名极越,量产合作车企也只剩下了岚图等。
百度自动驾驶这条业务线上,商业还有想象力的,好像也就剩下了萝卜快跑这一根 " 独苗 "。
说起来也挺纳闷,Robotaxi 商业化这事儿,除了科技圈的媒体在讨论,二级市场的关注度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就连马斯克下场,也没有引起太大的一个声量。
" 可能是市场对 Robotaxi 已经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另一位出行领域的朋友表示:"经历 Cruise 期权暴跌、Waymo 估值暴跌、Argo 巨亏倒闭…… 资本市场已经花钱买到了太多的教训。百度想再讲一遍 Robotaxi 的故事,市场信不信?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在谈擎说 AI 看来,百度放出萝卜快跑 2024 年末盈亏平衡,2025 年盈利的消息,其实对行业来说是个好事儿,毕竟市场最在意就是能不能挣钱。
"Robotaxi 落地,百度跑的有点太着急了,百度太想抢‘商业化第一’这个名头了。"有主机厂的朋友认为:" 反复强调成本降低、订单量上涨以及年底盈亏平衡和明年盈利,其实就是想让人们觉得,Robotaxi 离真正的商业化很近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交流中,也有一些投资人朋友认为 Robotaxi 做到某个城市的盈亏平衡或者盈利是重要商业化进程,但不意味着 Robotaxi 行业真正走到了开始挣钱的阶段。
他认为,规模化能降低单车投入的成本,但也会放大运营中的问题。Robotaxi 商业化真正的难题不是盈利,而是规模化之后带来的额外成本增长。
Robotaxi 商业化,规模可能是一把 " 双刃剑 "
Robotaxi 要盈利其实不难。
Robotaxi 商业价值的核心就是对人力成本的替代,就像工厂里机器人替代打螺丝一样。因此,Robotaxi 实现的是对人力的替代,本质就是重构出行行业的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单车硬件成本压得够低,再设计一套低成本的运营体系,这个模式是跑得通的。
这些都是萝卜快跑已经在做或者已经实现的事情。
所以,在武汉投入一千台车也好,年底盈亏平衡,25 年盈利,都是可能做到的。
业内朋友认为真正难的点是,随着投入运营车辆规模迅速增长,额外成本的问题可能会被放大。
其中一位在大厂做技术研发的朋友就提到了一组数据:2023 年有 62.5% 的用户需要接管高速 NOA 功能 1-2 次 /100 公里,有 48.6% 的用户需要接管城市 NOA 功能 0-2 次 /30 公里。
Robotaxi 跟辅助驾驶不同,有运营区域限制,那么假如按照一台车每 100 公里需要接管一次,那么,一个运营成熟的城市里假设有 3000 台车在跑,每辆车每天跑 200 公里,那么就可能意味着需要一天的运营中,需要人为接管 6000 余次。
百度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遇到突发情况,百度 Apollo 能够通过‘ 5G 云代驾’技术快速从云端接管车辆,保障车辆安全,思路还是用人力来弥补。
但问题是,一个城市几百台车的规模下,人力介入方案是可行的,但如果十个城市、二十个城市,运营车辆从一千台增加到一万台甚至十万台,那么弥补这个 10% 的场景失效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对于 Robotaxi 长尾场景的问题,天风证券做过研究,结论是自动驾驶的长尾问题很难解决,存在约 10% 的场景失效,预计需要 10 年的时间去做针对性的算法训练。
如果没有规模没有足够多的运营车辆投放,那么很难去覆盖更多的边缘场景,从而做针对性的算法训练。
反过来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技术成熟度,也不可能去大规模地做市场投放。所以,这其实是个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还有就是事故处理成本。
还记不记得去年萝卜无人测试车涉嫌肇事逃逸,百度公关辟谣 " 翻车 " 那件事儿?
其实当时事故并不大,但里头也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无人车大规模上路之后,处理事故带来的后续交通责任划分、赔偿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一方面,在保险、交通治安管理等相关领域完善之前,Robotaxi 不太可能做到大规模地投放市场。
另一方面,还是那个数量级的问题。
一千台无人车投入运营跟十万台无人车在路上运营,偶发的概率事件也会变成一个确定的数字,所以,随着未来运营车辆规模投入,处理事故带来的成本可能是成倍增长的。
这些成本可能并不会在前期运营中表现出来,因为投入运营的无人车数量级比较小,但真正规模化运营之后,一个小小的程序 BUG,可能就会把整体运营成本拉高一个数量级。
实际上,Robotaxi 规模化落地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滴滴为啥最终淡化了 Robotaxi?可能也是意识到了 Robotaxi 这个产业的链条很长,很复杂,涉及 AI 自动驾驶研发、汽车生产制造、交通治安管理、社会就业以及交通立法等多个领域。
" 一个链条很长的新产业从 0 到 1 的周期很长,不是短短几年内就能完成的,前期需要天量的资本投入。打通这个产业链,靠一两家企业是做不到的。" 一位做产业投资的朋友认为,这个行业周期太长,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太大而回报又太低,再加上潜在的成本不确定性,资本市场自然也不再愿意下场试水。
盈利的真正意义:能不能带动估值是关键
投资人不愿再下场,没有资本抬价,这个行业自然就会被低估。
而近些年在二级市场,百度大多数时候都是低估的。
天眼查 APP 融资历程显示,2005 年 IPO,2021 年回港股上市,百度经历二级市场的 " 洗礼 " 已经很多年了。
在美股,百度最近的高光时刻是在 2021 年初,那时候市值破千亿。在港股,百度股价的高峰则是刚刚回港 IPO 时,这两年估值的趋势都在向下走。
再看业绩,近三年除了 2022 年营收下降,其他两年营收增长都在 8% 以上。23 年净利润也来到 215 亿,是近五年来最好表现。
谈擎说 AI 认为,百度估值跟业绩表现背离,有几个原因。
一是,市场估值偏好在变。
经常关注股票的朋友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逻辑,当大环境好的时候,人们愿意投资科技企业,因为科技企业的利润预期更好,大部分时候都是赚 " 未来的钱 ",一来科技公司有更高溢价成长性更好,二来赚未来的钱也能抵御通胀。
科技公司投入这么多成本搞 AI,搞大模型,其实就是为了 " 赚未来的钱 "。
但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市场估值更喜欢用现金流折现法,这个时候现在挣到的钱就比较重要了,因为未来预期是差的,通胀压力也小,所以现在的钱的价值更高。
这也是为啥,大环境不好,市场就不太喜欢科技公司。
二是,市场看不到财务上的新增长点。
百度的基本面是以搜索为核心的移动生态,第二曲线是 AI 技术,但问题是,市场看不到百度在财务上真正意义的 " 第二曲线 "。
智能云业务的收入慢慢上来了,但这个支柱还不够强,不够硬。这不是说百度的智能云业务做得不好,而是整个云市场的份额太小,赛道容量不够支撑起百度这么大的体量。
大模型更不用说,远未到真正商业化的时候。所以整个百度第二曲线中的业务,目前只有 Robotaxi 这个行业有潜力能成为第二个 " 广告业务 ".
但问题是,Robotaxi 估值被杀得太厉害了。
所以,萝卜快跑有盈利的希望就是好事,值得拿出来作为二级市场上的估值卖点。
只是市场上的情绪还是偏悲观,投资者大多数是 " 不见兔子不撒鹰 ",Robotaxi 的营收在整个百度的营收结构上没有体现出来以前,估值上的空间也恐怕难以释放出来。
三是,市场认为的转折点还没有真正到来。
长期关注百度的股票波动会有这么一个感觉,100 港元的股价似乎是一个分界点,有利好消息,股价冲过 100 港元,利好一过,于是慢慢回落到 100 港元附近。
原因就在于,利好消息上涨之后,总会有人选择减仓或者套现。本质上可能还是因为百度战略上真正的转折点还没到。
所以,短期的业绩利好、政策利好,扭转不了百度在二级市场价值基本面。
Robotaxi 未来的盈利,或许是一个改变的机会。
至于这个机会能不能成为百度在二级市场上的转折点,值得持续关注。
-
- 平安系入主后上海家化掌门人频繁变更,已失去 “美妆老大”地位
-
2024-05-17 23:09:49
-
- 智能猫屋撤出长沙:流浪猫,怎么管? | 深度聚焦
-
2024-05-17 23:07:33
-
- 微信开始扛起腾讯跑了
-
2024-05-16 19:28:24
-
- 车企毁offer,应届生真不容易
-
2024-05-16 19:26:08
-
- Google教科书般的AI反击战
-
2024-05-16 19:23:52
-
- 谷歌AI春晚宣告Gemini时代将至,10倍能效10倍上下文碾压OpenAI?
-
2024-05-16 19:21:36
-
- 缩表时代:所有你依依不舍的,都是必须放下的执念
-
2024-05-16 19:19:20
-
- 世界杯之后,卡塔尔怎么样了?
-
2024-05-16 19:17:04
-
- 曾经的ADAS芯片霸主,失速!
-
2024-05-16 19:14:48
-
- 老年版“雷军”,拼了
-
2024-05-16 19:12:33
-
- 神车五菱,困守新能源之城
-
2024-05-16 19:10:17
-
- 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
2024-05-16 19:08:01
-
- 世界十大油田,你知道几个?
-
2024-05-16 18:53:30
-
- 1352个全网热搜!历险的那英,赢麻的芒果超媒市值一夜飙升近50亿元
-
2024-05-15 01:01:09
-
- 超60地支持住房“以旧换新”,效果如何?
-
2024-05-15 00:58:53
-
- 车企放血保命,谁还会倒在黎明前?
-
2024-05-15 00:56:37
-
- 一年烧钱60亿,资本投不出“万店”线下健身房
-
2024-05-15 00:54:20
-
- 行业裁员背后,全球却掀起芯片人才争夺战
-
2024-05-15 00:52:04
-
- 揭开“榜一大哥”真面目 直播间疯狂打赏竟是洗钱勾当
-
2024-05-15 00:49:47
-
- 生物演化真的停滞了吗?科学家们用蜥蜴找到了答案.
-
2024-05-15 00: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