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彭德怀去世后,其夫人浦安修过的如何?晚年从不以彭夫人自居

2024-10-07 18:37 来源:略喷网 点击:

彭德怀去世后,其夫人浦安修过的如何?晚年从不以彭夫人自居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主席在1935年写给彭德怀的诗句,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了这位革命家一生的形象气概。

很多人对彭德怀在北伐、长征、抗日、解放、抗美援朝等战争中的事迹耳熟能详,但对他经历的婚姻坎坷却少有了解。

彭老总虽令敌人闻风丧胆,可他照样也有舍不下的儿女情长。彭老总有过两任妻子,一位是年少时由父母包办婚姻的发妻刘坤模,另一位是在不惑之年相见恨晚的名门千金浦安修。

然而,这两次婚姻的结局却并不十分圆满。

两任妻子中,前一位早早改嫁了他人;后一位又在晚年主动提出离婚……

由此可见,彭德怀的爱情经历亦如人生,充满了曲折辗转。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被时代洪流支离破碎的美好初恋和包办婚姻

其实与两段婚姻相比,令彭老总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感情,当属和他的青梅竹马表妹周瑞莲。

周瑞莲是彭德怀舅舅家的养女,和彭德怀算是青梅竹马。

家人原本打算让两人到年龄后就完婚。但生逢乱世,彭德怀为寻出路,不得已加入湘军。

临行前,周瑞莲还曾赠他一双绣着“同心”字的布鞋以示心意。

谁也想不到,这次分别竟然成了两人的永别。

参军几年后,小有军功的彭德怀在准备还乡前突然收到噩耗。舅舅被当地财主逼债至死,周瑞莲誓不答应做抵债品、愤而跳崖自尽。

这个消息让彭德怀在痛彻心扉之余,终于意识到,封建毒瘤是民族衰败的源头,地主压迫是百姓贫苦的枷锁。

由己及人,彭德怀内心彻底生出了救黎民于水火的革命意识,为此他和几位军中挚友开始秘密组织救贫会。

也就是在这段期间,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了系统的军事知识,并且在年迈祖母的催促下,与12岁的刘坤模结了婚。

穷苦人家出身的刘坤模本来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一个唤作“细妹子”的乳名。

彼时24岁的彭德怀刚刚在学堂接触到新思想,已将自己的原名“得华”改为了“德怀”。

于是彭德怀本着尊重女性的思想,也给细妹子取了“坤模”的名,让她随娘家的“刘”姓,希望她成为女性中的模范。

当时民间女子盛行裹脚,男子也视这种致残、扭曲的糟粕为美。彭德怀却特立独行,奉劝刘坤模大胆放开自己的双脚,自由自在的于田间奔走。

因为封建糟粕的迫害,当时女性尊崇“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可彭德怀却颇有远见,他不辞辛苦到镇上给刘坤模买来一册小学语文书,亲自担任她的启蒙老师。

由于年龄差的关系,彭德怀与刘坤模建立的其实更像是一种师生情谊。

只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在普遍处于蒙昧状态的中国农民眼中,童养媳并没什么不妥,彭德怀对媳妇的尊重才是不合时宜的。

就这样,夫妻两人在世俗异样眼光中平静的度过了两年,从湖南路军讲武堂毕业之后,彭德怀正式开始了四处征战的岁月。

整个北伐战争期间,刘坤模和彭德怀都聚少离多,但两人始终相濡以沫。

等待和牵挂是难熬的,但好歹有未来、有希望。刘坤模最怕的不是困苦和分离,而是丧失希望。

随着湘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参与北伐,彭德怀逐渐接触到了队伍中的中共党员,也逐渐了解到了共产主义思想。

这个思想与彭德怀的革命初衷不谋而合,他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入党的想法。

终于,彭德怀在1928年平江起义中率部加入红军

国民党称之为平江兵变,而彭德怀被视为“头号叛徒”。

幸亏哥哥刘玉峰及时报信,刘坤模才得以逃脱追捕,跑到外县改名换姓、东躲西藏。

这是刘坤模和彭德怀结婚第七个年头的事情。

此时的她年仅18岁,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安身之所,又跟着流民四处漂泊,牵肠挂肚的丈夫生死未卜,自己有家不能回、有亲戚也不敢投靠。

颠沛流离的日子长达七、八年之久,再坚强的人也会因绝望而痛苦,何况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

刘坤模想起多年前彭德怀教她断文识字的时候,曾经对她说过:“我是活在枪林弹雨中的人,不知哪天就会战死沙场。所以你一定得学点本事自谋生计,否则很难生存下去。”

彭德怀对刘坤模最大的寄望就是坚强的活下去!

刘坤模想明白之后不再过多犹豫,最终选择了另嫁他人,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等刘坤模再次得知彭德怀的消息,已经是1937年,两人已经阔别九年多,刘坤模此时已是一个女孩的母亲。

刘坤模匆匆赶到延安与彭德怀相见,两人有感慨万千却已恍如隔世。

彭德怀深知离散之苦,他对刘坤模从来没有怨恨,更不会用封建纲常的思想束缚女子。

两不相怨、各自为安!高尚的情怀往往体现在旁人不以为然的家常小事上。

彭德怀和刘坤模的婚姻虽是无奈分手,却彼此无怨无悔。

被残酷浩劫折磨考验的人性与爱情。

初恋和第一段婚姻的结局,一度令彭德怀对爱情心灰意冷,宁愿保持单身到老。

可是,他的朋友李富春却不舍得让彭德怀一辈子孤单下去,特意为他安排了一场茶话会。

于是,40岁的彭德怀遇到了20岁的浦安修,两人的夫妻缘分由此开始。

上海嘉定的浦氏家族,自清朝以来就是书香门第,浦家三姐妹更是成就斐然。

大姐浦洁修后来成为了民建中央副主席,二姐浦熙修后来成为了《新民报》、《文汇报》的著名记者。

最小的浦安修年少有为,17岁便参加了爱国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紧接着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活跃在抗日第一线。

一个是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有志青年,一个是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的大将军。

浦安修和彭德怀相互倾慕、一见钟情,旁边的亲友再一撮合,两人结为连理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军人的婚姻生活同样聚少离多,身为司令员的彭德怀本有特权,可以将夫人安排在身边工作。

但彭、浦二人婉言拒绝了这种照顾,他们希望做公私分明、责权明确的表率。

他们既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是事业上的同志,所以两个人相互扶持、彼此鼓励,一路走到了新中国建立。

就连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再创军事奇迹的背后,也离不开妻子浦安修对他的默默支持与鼓励。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浮夸风盛行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彭德怀成了被针对的对象。

一个开国元帅,没有死于外寇入侵、没有没于解放战争、在世界第一的美军面前也没皱过眉头。

偏偏遭到了一群无法无天、自以为是之人的暗算。

晚年已经被病魔折磨的虚弱不堪的彭德怀,还要忍受极度的精神折磨和肉体伤害。

彭老总终究是没能挺过那风云诡变的时代,于1974年含冤而逝。

元帅夫人浦安修少不得受到了牵连,受尽了冷眼和针对。

为了达到目的,居心叵测之人对浦安修威逼利诱,试图让她对彭老总落井下石,所幸浦安修还是守住了底线,她唯一要求的,不过是和彭德怀离婚,以减轻受牵连而导致的伤害。

然而,在彭德怀最为落魄苦难之时提出离婚申请,无异于往丈夫心口插了一把刀子。

虽然中央当时以“不宜插手家务事”为由,没有批复浦安修的离婚申请。但彭德怀的侄儿侄女仍然将浦安修的明哲保身,看作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背叛。

彭德怀痛心三十多年的夫妻走到了最终地步,但还是亲手为浦安修削好一个梨、一切两半。

事后,彭德怀还宽慰侄女,说自己理解妻子的处境、不怪她,就像当初成全前妻改嫁他人一样。

就算英雄迟暮、身陷绝境,也绝不会为难一个女人!

终于,彭德怀的冤屈得以平反,中央决定在1978年12月24日举行彭德怀同志的追悼会。

浦安修想借此机会,向彭德怀聊表歉意,却遭到了彭德怀侄儿侄女的拒绝。

介于彭、浦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并未解除,邓小平出面和浦安修约法三章:不以彭夫人自居、不享受元帅夫人待遇、不用不拿彭德怀的一分钱。

如此,浦安修才得以参加追悼会。之后她也如前面的约定,将属于彭德怀的津贴分给了他的侄儿侄女。

为了弥补愧疚,浦安修除了协助纠正历史事实之外,还收集相关史料,编辑整理成《彭德怀自述》一书。

直到浦安修1991年去世,她将著书稿酬连同自己的部分积蓄,捐赠给了彭德怀家乡的教育事业。

至此,彭德怀的第二段婚姻画上了句号。

后记

中国至今还有不少人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女人就应该为一段婚姻守护一生。

也有不少天真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当经得起任何苦难的考验。

其实现实中,所有的美好都基于一个良好的环境。

没有一个正常的、充满人性的环境,就很难有至死不渝、有始有终的爱情婚姻。

彭德怀在一个战局动荡的世道里,连自己性命都顾不上,如何担得起刘坤模的一世等待?

在一个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为家常便饭的大环境里,连自保都成问题,又如何要求浦安修一世陪伴?

开国元帅对此尚且无可奈何,寻常百姓又哪来的底气进行道德指责?

相反,值得惊叹的是彭德怀的同理心。

他是真的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别人的难处,才由衷说出那句“不怪她、也不怪我”的肺腑之言!

世上聪明自私的人很多,但拥有利他智慧的人并不多见。也只有具备智慧且有所作为的人才配得上英雄之名,才会令人难以忘怀。

因此才有年近八旬的刘坤模,在1987年参观彭德怀故居时,写下的怀念诗句:

“横刀人不见...犹忆大将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