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音乐节票价能“打”下来吗?记者观察:我国音乐节产业路在何方?

2023-06-16 22:37 来源:略喷网 点击:

音乐节票价能“打”下来吗?记者观察:我国音乐节产业路在何方?

随着今年线下演出市场的陆续复苏,仅今年上半年就有 100 个音乐节先后上演,热度持续升高。今年五一假期,某音乐节创始人呼吁 " 要把音乐节票价打下来,压一压,让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参加音乐节。" 这段发言得到乐迷们的强烈支持,同时也引发了热议。

音乐节票价 " 打得下来 " 吗?音乐节产业又将走向何方?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 " 行业洞察 ",本期聚焦我国音乐节产业,对话资深音乐产业观察者范志辉和自由音乐人李源。

音乐节,城市文旅下一张 " 新名片 "?46:32

音乐节数量井喷,体验感却没那么好?

2023 年无疑是音乐节 " 大年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已经公布详细举办信息的音乐节超过 150 场。据不完全统计,在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里,各地将举办 19 场不同的音乐节。6 月至 8 月的夏季,浙江省以 12 场音乐节的举办数量领跑全国。

自由音乐人李源曾随乐队参与过多场国内外音乐节的演出。他说,今年的音乐节之所以数量尤其多,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艺人前几年的演出合约延后到了今年,大家在今年集中履约;另一方面,也有各地文旅部门想提振旅游业的原因。

谈到今年的音乐节,资深音乐产业观察者范志辉直言,和他 2012 年第一次参加的音乐节相比,11 年过去了,音乐节整体的体验感并没有太大提升。范志辉指出,自 2007 年国内音乐节实现收支平衡进入商业化阶段后,音乐节遍地开花,结果导致鱼龙混杂。并且,由于受到交通、食宿、票价、现场、天气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音乐节的体验感总是无法得到保证。

各有难处,怎样才能把票价 " 打下来 "?

除了体验感不足以匹配高票价以外,门票太贵也是音乐节消费者们吐槽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把音乐节票价 " 打下来 ",是今年各方关注的焦点。

论及降价,首先要充分了解产业的生产机制。范志辉将中国音乐节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唱片公司主办的音乐节,表演者是公司旗下的艺人,此类被称为 " 前店后厂 " 模式,在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另一类则是偏市场化的音乐节,完全遵照市场机制运行,需要与艺人协商价格,因此降价更难。

动辄几百元的音乐节门票构成中,艺人出场费是公认的大头。李源表示,以一般音乐节的阵容举例,一两个 " 头部艺人 " 的出场费在 100 万元至 200 万元之间,而 " 腰部艺人 " 的出场费可能是数十万元,还有大量艺人的出场费在几千元至几万元区间不等。

范志辉告诉记者,如果音乐节一天有 1 万个观众,投资 1000 万的话,两天平摊下来,每张门票的成本就是 500 元,为了把成本打平,门票价格就高了。

对此,李源建议,音乐节可以借鉴体育产业的模式,跟地方文旅形成良性关系。他表示,音乐节的收益来源其实不止包括售票,乐迷的到来对当地的旅游业也能起到拉动作用。一个成熟的音乐节品牌应该在赞助商和特许直播上获取主要收入。

狂飙突进后,我国音乐节产业路在何方?

放眼未来,音乐节票价虚高、体验不足的问题是否会长期存在?压抑后产生井喷需求的音乐节产业又能否行稳致远?

范志辉表示,自己对音乐节产业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市场在快速成长阶段必然会有乱象出现,但只要有人持续参与,把音乐节继续办下去,音乐节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音乐节文化也会更加普及,这对市场总体是利大于弊的。

李源认为,我国的音乐节市场才发展了几十年,以后会慢慢成熟。随着百人场、千人场、万人场等音乐演出的细化,不同级别的演出会匹配上对应的受众。李源建议,对于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要做好差异化经营,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和细节能让 " 便宜有便宜的玩法,贵有贵的玩法 ",进而更好地平衡音乐节的体验感和票价。

范志辉表示,音乐节间比拼的不只是投资和头部阵容,细节也很关键。音乐节可以邀请多元化的艺人,做精细化的阵容搭配,也可以在交通、饮食乃至寄存、安全等方面进行升级。" 不是说都要标准化,但要把自己假设成一个消费者,想想自己希望得到什么服务,这就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