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学历门槛狂飙!没等来放开“ 35 岁”,却等来了新一轮学历鄙视
国考学历门槛狂飙!没等来放开“ 35 岁”,却等来了新一轮学历鄙视
◎智谷趋势(ID:zgtrend) | 暴雨 夏虫
最近,两股深度影响中国人命运的诡异力量,正在交织成网:
一边是,2024 年国考公务员的学历门槛反常抬高,本硕博越发成为基本要求,3.96 万中留给大专生报考岗位仅剩 56 个。
另一边,近年来大批中职院纷纷倒闭,高中扩招潮此起彼伏,孩子们上高中的希望越来越大;
一手扩招,一手筛选,中国的孩子们,正在无法抗拒地走向同一条道路:
拥抱学历。
这确实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国家公务员的招考门槛,逆势上调了。
就在前几天,2024 年国考录取计划出炉,一开始大家还喜气洋洋,奔走相告:
国考又扩招了,要招 3.96 万人!比去年足足增加 6.7%。
别看这个比例还挺小,拉长时间来看,2024 年的招录人数,已经比起五年前的 2.41 万人大涨超 6 成。
再一细看各地的招考人数,广东甚至扩招近 500 人,还有海南扩招 70%,江西、青海扩招 28%,西藏扩招 26%......
图源:华图教育
大扩招之下,能拿到铁饭碗的希望之光越来越闪耀,据说考生中今年最中听也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 " 希望你成为 3.96 万分之一 "。
门槛,似乎越来越低了。
但另一组数据,又让真相又来得格外残忍——
国考是扩招了,但是学历门槛也随之垒高。
有媒体统计后发现,大专生能报的岗位从去年的 162 个下降至今年的 56 个,降幅为 65%。
不知道去年寒窗苦读,闷头刷题的大专生,今年会不会哭晕在课桌上。
逆势上扬的,则是一众高学历岗位的数量。
比如,要求硕士以上的岗位从 1232 个增加到 2046,增幅高达 66%;
要求博士的岗位则从去年的 10 个上升至 24 个,增幅高达 140%,直接翻倍。
这个扩招比例,比研究生扩招人数来得更猛。要知道,2022 年全国共招收硕博士研究生 124.25 万人,比上年增长 5.61%,甚至够不上国考硕士岗位增幅的零头。
更让人讶异的是,这两年的大趋势,明明是 " 去唯学历化 " ——
2020 年 10 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 " 唯名校 "" 唯学历 " 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 " 高消费 " 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2022 年 5 月 1 日,新《职业教育法》要求,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招录、招聘技术技能岗位人员时,应当明确技术技能要求,将技术技能水平作为录用、聘用的重要条件。
不管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背上的重要责任分明是带头破除 " 唯学历 " 的用人导向。
这是怎么回事?不断扩大的硕博士毕业生人数,或许是一个推动力。
今年 3 月,北京硕博士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的热搜冲上微博,16 万的应届硕博士大军,已经碾压 13 万的本科大军。
事实上," 卷 " 是有惯性的。早在 2020 年,北京硕博研究生招生数就首次超过本科生,多招了 79 人;2021 年,硕博研究生的招生进一步扩大,比本科生多录取了 2337 人;2022 年,多招人数增加至 6200 人。
当高层次就业人才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多,为这群人提供出路,也便成了当务之急。
留给大专生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了。
看到国考新闻的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家长打死也要卷孩子上普通高中 - 上全日制大学了。
而且国家似乎也做了一些制度性的安排。
当不少人还停留在 " 一半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 的刻板印象中,一些变化已经发生:
多地高中都悄悄扩招了!读高中正变得越来越容易。
一直被称为 " 学校荒漠 ",以 " 拼命建学校 " 出名的深圳,率先传来好消息:
2023 年,深圳全市学校安排普高招生计划 8.9 万人,其中公办普高招生计划 6.5 万人。比 2019 年足足增加了超 3 万人。
这四年持续走高的普通高中录取率,让不少 " 深漂 " 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 广漂 " 也没被落下,今年广州多所高中招生计划增加,其中不乏名校。公办高中招生比去年增加 2533 个,民办高中招生增加 3887 个,中外合作项目招生增加 1065 个 ……
如果普高计划能够全部完成的话,约有 64% 填报普高志愿的考生有望进入普高学习。广州今年普高升学率也是近五年最高!
南京更绝,今年南京普高招生总计划增加 2000 多人,并有多所学校 " 一校两址 " 招生,就是考生可以填报同一所学校的两个校区,增加录取机会。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当然,北京的孩子是最幸运的,因为北京有着全国一骑绝尘的普高录取率,上高中的机会是最大的。
在多地还在琢磨 "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 的 " 大体相当 " 是什么比例时,北京东城区、朝阳区、昌平区、经开区、怀柔区、密云区等都跑出了超 90% 的普高录取率;竞争激烈的海淀区普高录取率也在 80%-90% 之间。
这么多高中 " 明目张胆 " 搞扩招,究竟嗅到了什么信号?
原来,2022 年,职业教育法迎来了 25 年来首次 " 大修 ",删掉了原法中 " 分流 " 的规定。
2023 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重磅文件《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了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包括 " 新建一批 "" 帮扶一批 "" 提升一批 "" 扩容一批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说:" 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
职普分流焦虑,来源于民间传说的 " 一半孩子上高中,一半孩子上职校 "。
其实真实情况没那么夸张。
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从 2016 年 -2020 年,普职招生比其实一直稳定在 0.58 左右。
这几年,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更是一年比一年高:2021 年,普职招生比扩张到 6.5 ∶ 3.5,2022 年,普职比达到了 6.6:3.4,向 7:3 发展的势头非常强劲。
这意味着,"50% 的孩子上不了高中 " 早已沦为历史,未来 70% 的孩子都能上普通高中。
另一边,中职院校迎来了一波关停优化潮。
2013~2022 年,中职学校数量持续下滑,十年累计减少 3039 所,招生累计减少 249 万人。
为了鼓励中职发展,国家也花了不少力气,不断地打通其未来的教育出路。2022 年 5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到," 打通中职学校升学的通道,让中职毕业的学生可以继续考专科、本科、甚至一直读到研究生 "。
虽然最新的国家政策,让普高和中职都能殊途同归,但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有些骨感。
而且与高考复读班盛行不同,在中考阶段,很少有学校提供复读班。
进入中职的孩子,身上有一种 " 弃儿 " 的气质,他们是被普通高中放弃了,是被家长 " 望子成龙 " 的期待放弃了,甚至进入中职后也开始自我放弃了,麻木地开始摆烂的人生。
" 上课一直睡觉,叫醒又趴下去 …… 无限循环。" 一位中职老师在社交媒体吐槽。
不是在睡觉,就是低着头偷玩手机。虽然大多数中职要求上课上交手机,但搞备用机他们驾熟就轻,最夸张的甚至有 8 台备用机 ……
叫不醒装睡的学生,学校认为是老师课堂管控不力,不仅要被通报批评,甚至要对老师罚款。有网友晒出班上 10 个左右学生睡觉被罚款 50 元。
" 负责任的老师都是边流泪边上课,结果还遭(学生)反感。" 一位网友说。一些中职就像 " 大染缸 ",受欢迎的中职老师往往是和学生一起摆烂、一起扯皮打游戏。
中职的小环境之差,以至于辛苦备课的老师在日复一日的教书中,也逐渐没了心情," 重点是想讲,讲不下去 "。劣币驱逐良币之风,一时蔚然。
这也直接导致,越来越多中职生在懵懂之下进了学校,却有相当一部分没能毕业。
2017 年,中职招生 582 万人,毕业 484 万人;2018 年,中职招生 557 万人,毕业 373 万人;2019 年,中职招生 600 万人,毕业 399 万人。
这意味着,过去几年间,中途辍学的中职生们,从百万规模迅速翻倍到 200 万,平均每 3 个人考入中职,就有 1 人未能完成学业。而职校生们,愿意进工厂的也越来越少,这显然与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这些年,不少教育界人士都在呼吁,不要剥夺另一半孩子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不把青少年命运分层的年龄提前到 18 岁以前。
所幸,念念不忘,终有反响。
从长远来看,公务员学历门槛只会越来越高,职校生进体制会越来越难。
为什么?
因为随着未来新生儿量级的逐渐下跌,像韩国和中国台湾省那种 "0 分也可以上大学 " 的场景,大概率会在此地上演。
毕竟,只要学生足够少,届时别说高中了,大学都能随便上!
在台湾高校林立,学生稀疏的大背景下,分数已经低到不可思议:
2006 年,台湾考生每科只需考到 15 分就可以上大学;
2007 年这个纪录被打破,4 科加起来只需 18 分;
2008 年更夸张,总分 7 分就能当大学生了。
当时台湾年轻人默认的共识就是," 二十年前庆升学,办桌请客放烟火。二十年后上大学,缴费把妹等张纸。"
底线,被越踩越低。现在的台湾,别说 7 分了,就连 0 分都没压力上大学。
现在轮到学校 " 抢学生 " 了。部分高校为了招生,甚至搞出了住宿免费、iPad 免抽直接送、笔记本计算机免费送等 " 三选一 " 大酬宾活动。
今年,全台高校申请入学缺额达 1.6 万多人,创近 5 年新高。连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这些知名公立高校缺额都超百人,更别提那些私校了。
这些年,当我们的幼儿园刚刚开始迎来关停优化潮,大陆那头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已经挨个倒了个遍,中小学 " 一人毕业生 " 的新闻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压力传导之下,这两年台湾的新主题,是高校倒闭潮。去年 6 月,南投南开科技大学、宜兰兰阳技术学院、台南台湾首府大学 3 所私立大学传出即将停办的消息。仅仅 3 年时间,台湾已有 11 所私校消失。
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间,台湾省至少迎来 40 所大学关门,以及超过 6000 名教师失业。
他们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未来吗?
从 2021 年开始,中国的新生儿和高考报名人数就出现了 " 死亡交叉 ";到去年,全国新生儿继续下滑至 956 万,高考报名人数却冲到 1193 万,差值去到了 237 万。
按现有大学承载能力,即使这些孩子们全部都读完高中报名大学,那也不够学校招的。
若按照现在这个漏斗式的升学机制,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大学生的人数,则更为惨淡——
假设以平均 96% 的初中教育完成率,956 万新生儿有 918 万成为初三生;
这 918 万初三生迎接 6:4 开的普职分流,筛选得出 550 万高中生;
按 21 年全国高考录取率 41.63% 的比例推算,那么最终只有 224 万大学生能考上本科。
" 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历史的进程 "。早生几年孩子和晚生几年孩子,境况必然一个天一个地。
当然,考上高中是一个坎,考上大学又是一个坎,东亚孩子们要找工作,则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了,如果要更形象地比喻,那就是一座大山。
学历无限通货膨胀之下,好的工作可不会凭空大量出现。在台湾,读书躺平,就业内卷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早在几年前就有台北招聘清洁工,录取的 293 人中,4 成都是大学生的新闻了。到今年,唯一的变化就是:面对 4.3 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近 1 万)的工资,争做清洁工的大学生,开始升级到硕士了。
一众台湾网友感慨万千," 早知道就不用读那么高!"
说到底,进中职还是进高中,读大专还是读大学,这些都是表面文凭。
东亚竞争的本质,是 " 排他性教育 ",根子在于能否超越其他人,最终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和体面的薪资。
不相信侥幸的东亚祖师爷韩国,则早早就为鸡娃家长们指了一条明路:鸡娃,不如鸡自己。
这些走过了 " 少子化 - 招生困难 - 高校倒闭潮 - 财政困难学费上涨 " 的韩国家长们,早就明白除非奇迹发生,在现在这个社会,都难以靠读书实现阶层跃升。
这也是韩国流行的 " 汤匙阶层社会理论 ":出身是金汤匙还是泥汤匙,决定着日后的生活机会和社会地位。
在国内,已经有大批家长先行一步,早早放弃了鸡娃的打算,人到中年也要把自己 " 卷成麻花 "。
一大批中产精英们,为了让孩子未来能够以香港身份轻松升学,正在奔赴香港,甚至不惜中年读研。
个中诀窍在于,只要家长获得香港高校录取,就可以申请学生签证,办理香港居民身份证。等毕业后,就能获得两年的 IANG 签证,再续签身份证,最后通过工作签证继续续签。
如此操作几轮,只要满七年就能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至此,其未成年子女就能通过申请受养人签证完成随迁。
饶是这般复杂的迂回战术,也有无数家庭在身体力行。一位负责留学咨询的中介就披露道,这两年来咨询的家庭越来越多,甚至近万。一位正在读研的家长为孩子畅想的未来是," 有房,有深户,有香港身份,有中上颜值,还有硕博父母 "。
漏洞永远都有,只看谁能付得起钻空子的成本。
而大多数浑然不觉,还在为孩子能上高中而开心的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同龄人已经在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本,疯狂转化为下一代的升学优势。
在某热门社交平台上,有孩子就如实记录了疯狂自鸡的爸妈:
退休的爸爸拿着比孩子工资还高的退休金疯狂赶项目,高学历的妈妈啃书,准备晋升正高级别。这让她感到心情复杂。
而清醒的评论则一语道破:" 时代的红利导致下一代再努力,劳务收入也抵不上上一代的资产升值速度。"
-
- 印尼,世界经济的下一个王炸?!
-
2023-10-21 18:25:42
-
- 揭秘“ ChatGPT 中介”:“直售账号”和“集成分销”背后的“兼职商机”
-
2023-10-21 18:23:26
-
- 艺考日常里被遮蔽的性骚扰
-
2023-10-21 18:21:10
-
- 没有借条只有转账记录,九年前的借款能否追回?
-
2023-10-19 22:18:44
-
- “我没有社交圈,没有朋友,什么都没有!”三胎全职妈妈凌晨天桥上崩溃痛哭
-
2023-10-19 22:16:27
-
- 七旬上海阿婆全部家当在一张长椅上……网友:糊涂啊!
-
2023-10-19 22:14:11
-
- “不一样的家长会”火出圈!父母:骄傲、心疼但不后悔
-
2023-10-19 22:11:55
-
- 这段求婚冲上热搜!全网祝福
-
2023-10-19 22:09:39
-
- 不痛不痒!20 多岁姑娘患乳腺癌,就诊时已是晚期
-
2023-10-19 22:07:23
-
- 星光辉映,照亮亚洲演艺之都
-
2023-10-19 22:05:07
-
- 游客在黄果树瀑布拍照遭大妈挡镜头?官方回应
-
2023-10-19 22:02:51
-
- 刷到中介短视频,女子坐飞机去买房,交了 160 万但麻烦来了…
-
2023-10-19 22:00:35
-
- 观传统之跃动,感时代之浪潮
-
2023-10-19 21:58:19
-
- 海豚救人是真的吗(「十万个为什么」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
2023-10-18 20:35:50
-
- 福州周边自驾游哪最美
-
2023-10-18 20:33:34
-
- 校友回应未兑现1100万捐赠被起诉(公益捐赠是项严肃的事情)
-
2023-10-18 20:31:19
-
- 宁波植物园攻略一日游
-
2023-10-18 20:29:02
-
- 海南省自驾游攻略
-
2023-10-18 20:26:46
-
- 成都7天游攻略
-
2023-10-18 20:24:30
-
- 天津露营地点推荐过夜
-
2023-10-18 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