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生活 > 正文

​明明占有优势的陈友谅是如何败给朱元璋的?

2024-11-14 19:01 来源:略喷网 点击:

明明占有优势的陈友谅是如何败给朱元璋的?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众多杰出人物。尤其是朝代更替,天下大乱之时,更是豪杰辈出。不过,能成就霸业的也只有一位。元末时期的陈友谅和朱元璋都有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实力,但船强兵多的陈友谅却败给了当时实力相对弱小的朱元璋,让人不禁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那么,明明占有优势的陈友谅是如何败给朱元璋的?

从两人的出身来看,一个出身贫农世家,一个出身打渔世家,都处在社会的底层,承受着元末统治阶层残酷的压榨,革命意识都很强烈,都有出人头他,成就一番霸业的雄心壮志。

再从两个人的发迹来看:陈友谅以其毒辣的行事作风,从小小的黄蓬起义开始,随后加入红巾军,一路升迁至义军统帅,并于1358年至1359年间,先后率军攻克安庆、南昌、高安、衢州、上饶等地,成为雄踞长江流域的豪杰;朱元璋从收到汤和的来信开始,加入郭子兴的义军,凭借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当积累到一定实力,朱元璋带着自己挑选的二十四猛士,先后在安徽、苏南西部和江西三地开疆拓土,占据南京,并迅速发展成与陈友谅割据势力接壤的一方豪杰。

然后来看下两人占据的地理环境。陈友谅占据长江流域上游地带,朱元璋处在下游地带,在地理位置上陈友谅具有顺水而下的优势。但陈友谅并没有染指上游的巴蜀地区,所以在对下游的优势时,显得并不明显。尽管双方的控制区都是沿着长江和支线水系分布为主,但朱元璋所控制的流域还是大于陈友谅。朱元璋不仅有长江、赣江可用,还触及到了元朝的大运河一段,可以方便地将更多物资和兵力快速集中投送到需要的地方。不同的地理位置其经济发展又有所不同。陈友谅所处的两湖、荆楚地带,山地居多,平原较少,可用于打仗的粮食资源并不富裕。朱元璋所处的地带,在历史上都是较为富庶的农业出产区,打仗拼消耗,朱元璋是耗得起。

最后,朱元璋所控制的地区也更有利于自己获得先机的军事技术。朱元璋的部队通过河流的延展,可以在淮河流域、浙江西部等地,收获蒙古色目人群留下的各类技术成果。靠着占据江南富庶地带,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战术,让朱元璋从中后期开始,拥有了其他普通军阀势力所不具备的先进军事力量。

与之相对的陈友谅的地盘,就无法同朱元璋的两淮和江南相比。其集团掌握的核心技术就是造船。但这些船只往往为了增大规模而被建造的非常笨重,基本只能够在风浪较小的内湖活动。与庞大的船体所不匹配的,是异常低效的风帆动力系统。以至于在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尽发精锐,率大军六十万向朱元璋进攻时,因其巨舰笨重,不能进退自如,被朱元璋的火攻战术彻底击溃。自此之后,陈友谅便退出逐鹿中原的历史大幕。

综上来看,陈友谅的实力在客观上其实并不占有多少优势,再加上陈友谅在民心争取方面,又不如朱元璋,最终在物资、技术、人力等综合实力的长期比拼中渐落下风,最后溃败而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