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生活 > 正文

​老电视剧“血溅津门”还有印象吗:天津话,天津人,天津事儿

2024-11-23 22:36 来源:略喷网 点击:

老电视剧“血溅津门”还有印象吗:天津话,天津人,天津事儿

“海河掀巨浪,怒火燃胸膛,津门好儿女,驰骋在疆场上……” 上世纪80代,电视剧《血溅津门》热播。

《血溅津门》是天津作家张孟良先生以家乡天津为素材创作的精品之作,这部小说包括:《血溅津门之一:声东击西》、《血溅津门之二:大闹天津卫》、《血溅津门之三:威震敌胆》、《血溅津门之四:夜探敌情》、《血溅津门之五:智截粮台》、《血溅津门之六:巧诈敌仓库》等内容。全书描写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前夕,我军武工队开赴津郊,开辟游击根据地,武工队长郝明打入敌人内部,摧毁天津日本侵华基地的战斗故事。

天津电视剧制作中心据这部小说拍成14集电视连续剧,这部津味电视剧是天津话,天津人,天津事儿。

嘛叫津味?比如说话:“老虎豆”指油炸蚕豆,“果仁”指花生,“槽子糕”指鸡蛋糕,“踅摸”指寻找,“老娘们儿”广泛用于已婚妇女,“嘎巴菜”津门独有不能写成锅巴菜,“干拉(读二声)”指喝酒不就菜,“认头”指服从命运安排,“松心”指嘛事儿都顺不用操心,“坐水”指在炉子上烧开水,“直沽高梁酒”相当于天津二锅头,“天么天”是指成天,“多说少道”指胡乱说话,“老袒儿”是埋汰乡下人等等。这些挂在嘴边的话一出口,天津特色就出来了,天津人一听一说,顺耳顺嘴儿,透着亲切。

所以,这部地地道道的津味特色电视剧令天津人倍感亲切,全国人民也耳目一新。

《血溅津门》当初播出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仅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对象,更牵起了经历了日侵时期的老人与年轻一辈相互交流的话题。那时候,电视机少,电视剧播的也少,为了看上一集,都顾不上吃饭,满大街都是《血溅津门》的台词,电视剧中郝明、袁文会、郭运起、多多良、地下党员打入青帮的冯老辛、以记者身份为掩护的李园丽等人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郝明,《血溅津门》主人公,郝明的人物原型叫冯景泉又名冯三,1921年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齐圪垯村,兄弟四人,他排行在三,父母为其起名冯三,1937年3月份,十几岁的冯景泉在家乡参加革命,曾参加过文新县"姜庄子斧头战"、"二砸监狱救战友"、"长丰打集锄奸"等对日伪作战,威震敌胆,被誉为"孤胆英雄"。1943年到天津,开辟津南抗日根据地,并先后陆续担任了津郊武工队大队长、津南县游击队大队长等职务。

八路军游击队津南支队支队长,建国后曾任铁道部副部长的李轩对冯景泉有这样的评价:有一次在静海县小八铺,冯三仅带4名队员就伏击了一辆坐满伪军的汽车,一举俘获28人,大获全胜。还有一次,冯三带着不足10个人,竟将200多名日伪军打得四处逃窜。有一次他带着队员进城开展工作,结果消息走漏引来敌人搜捕。他一没躲,二没藏,第二天一早趁敌不备在墙子河边绞杀了两名遛马的日本兵,然后换上日本军装、骑着军马,大摇大摆地出了城。

《血溅津门》的作家张孟良为了写这部小说,曾在他们家和冯老一起生活了三年。天津解放后冯景泉先后在廊坊市公安局、化工局工作,1989年离休,于2010年病逝天津,享年89岁。

剧中,路希饰演大反派袁文会,袁文会,是天津一个有钱有势的日本走狗,人称“三爷”,家大业大,这个人在历史上有原型,据说迫害了无数民族同胞,解放以后被政府镇压。

路希1928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16岁参加革命,当地下交通员,1945年在冀中华北局从事地下工作,一年后返回天津做学生工作,几乎参加了平津所有的学生运动。天津解放后,路希进入团市委领导下的第三宣传队。1951年第一宣传队与第三宣传队合并成立天津人艺,路希从此进入天津人艺,成了一名话剧演员。

路希老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特型演员,在《开国大典》《大决战》《巍巍昆仑》《重庆谈判》等多部影片中出演党和国家领导人任弼时。

2007年,路希在接受采访时称,演任弼时的时候他已经61岁,“开始人家很犹豫,特别是家属也没见过这个演员,像不像?行不行他们有点不放心。有一天就让我到他们家里去见一面,我一推门进去,他们家里人看我就一愣,任弼时的夫人陈大姐出来,然后指着我说:像,你很像他。”随后,他的表演得到观众以及任弼时家人的认可。作为老一辈艺术家,路希把为国鞠躬尽瘁的开国元勋塑造的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金书贵老师是地道的天津人,他扮演的汉奸郭运起这一角色家喻户晓,轰动全国。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金书贵找了许多资料,将汉奸可耻的嘴脸演绎的惟妙惟肖。因为金书贵演技太出色,导致电视剧播出后,他不仅戏里遭人恨,甚至导致戏外也连累妻子被观众埋怨。

金书贵出生于 1947 年,他 13 岁就开始演戏,是国家一级演员,从艺 62 年以来拍摄了将近五十部影视作品,如《三国演义》、《风云 2》、《包公奇案》、《血溅津门》、《三不管》、《绝世双骄》等深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