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生活 > 正文

​七夕又被称作什么节日?七夕又被称为什么节

2023-10-09 03:38 来源:略喷网 点击:

七夕又被称作什么节日?七夕又被称为什么节

七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古老的爱情节日。它通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举行,被称为“牛郎织女节”或“七姐诞”,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段细腻而又动人的爱情故事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演变,七夕节不仅仅是情人节,它也成为了中国的非官方情人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表达了自己的深情和温暖,互赠礼物,祝福伴侣幸福美满,又是个充满温馨气息的节日。

一:七夕又被称作什么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爱情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西关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二:七夕又被称为什么节

七夕节在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在古时又称为“乞巧节”,在古代闺阁女子不得轻易出门,而“乞巧节”这一天国家是宵禁的。青年男女可以出来游玩,相互寻找爱侣的日子。这个习俗传到现代,七夕节也就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三:七夕又称什么节和什么节?

封面新闻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复兴,近年来对于古代情人节究竟是哪一天也说法不一。七月初七沾了牛郎织女的光,正月十五因“人约黄昏后”而火。除此二者之外,也有人提出我国最古老的情人节当属三月初三上巳节。

上巳节何时兴起目前尚无定论,但它确实在唐五代后开始没落,或者说不再是中原的主流民俗节日。时隔多年后的今天,三月三的气象开始复苏,汉服爱好者们走上街头,文人雅士聚集唱和。上巳节最主要的民俗习惯都有哪些呢?它又为何被称为“古代情人节”?

“情人节”的说法或缘起于生殖崇拜和祭祀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日法,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但农历三月上旬巳日每年没有固定,为了方便和统一,一直到魏晋后才确定,不管巳日是三月上旬哪一天,都统一固定在三月初三。

但上巳节的起源非常古老,含有不少巫术色彩和生殖崇拜。《周礼 • 春官 • 女巫》记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在周代,女巫以香薰和草药浴给人们祓除不祥。而远古先民们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汉代画像砖中就有不少高禖神的形象,通常与婴儿连在一起,表达对生育的追求。后世所谓“媒婆”,即是从“高禖”演变而来。所以从此角度来说,上巳节也就是求偶节、求育节。

距今2000多年的《诗经·郑风·溱洧》就描述了这一场景,其中写“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以欢快、清新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远古三月三的风俗画,男女幽会于河边,赠芍药定情。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男女走出屋舍,到水边嬉戏游玩。从当代的意义来说,将上巳节作为“情人节”也算合理。

七夕又被称作什么节日?七夕又被称为什么节-第1张图片-

“曲水流觞”

汉唐盛世的传统踏春习俗

从远古时代走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和对世界认知的提升,不少远古巫术色彩都逐渐隐退,形成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一直保存于民间。上巳节也正是如此。《汉书 • 礼仪志》也载:“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可以看到最迟到汉代,上巳节已经成为官方认可的重大节日。

严肃的祭祀活动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喜闻乐见的踏春游春,在水边游玩的风俗被保留了下来。直到魏晋时期,浪漫的魏晋士大夫曲水流觞,宴饮 *** 。尤其是“曲水流觞”作为主角登上舞台,尤为文人雅士所好。曲水流觞,觞即是杯,投杯于水的上游,顺流而下,止于何处,便让其人取而饮酒并唱和一首。

当时三月三最有名的篇幅,来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 41 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临流浮觞,饮酒赋诗,得诗 37 首,结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写就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其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展示了一副三月三上巳宴饮吟咏图。

今天四川宜宾尚有流杯池公园,正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居古戎州时,模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觞”意境而凿其沟渠,是谓“流杯池”。

隋唐时期对上巳节的推崇更是达到顶峰,唐诗中随处可见对三月初三日的歌咏。曲江池畔多是“长堤十里转香车,两岸烟花锦不如”。沉郁的老杜也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传达了太平盛世的繁华气象与游赏。

因为上巳节的风俗多是在水边,彼时人们还发明了不少水上器具。史载隋炀帝曾让大臣设计制造了“水饰”达72 种之多,在水中活动逗趣,叹为观止。

宋代以来,上巳节逐渐衰微。不仅是在正史中少见记载,在文人诗词中也不再吟咏。欧阳修、苏轼、秦观、李清照留存了不少关于春节、端午、七夕、中秋等等各种习俗的词作,却几乎没有关于上巳节的。不少学者认为,其中缘由或许与在宋代日渐兴起的理学有关。随着对“理”的提倡,那种男女郊游风雅的习俗也日渐萧条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