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短剧游戏,其实还在试验期
爆火的短剧游戏,其实还在试验期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深瞳商业,作者 | 沈拂衣,编辑 | 楚青舟
" 有鹿选鹿,无鹿重开 "" 再选一千遍还是郑梓妍 "" 只想给浩浩一个家 "
如果你也刷到过这些语录,就知道这款真人模拟恋爱游戏有多么无孔不入了。
被批男凝、开后宫、媚男的《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还是火速霸榜 Steam 国区热销第一名、全球第四。
仅用 500 万元制作成本、40 多元售价,就创造了超 3400 万元的收益。更带动了 A 股影视游戏公司的股价飙升,甚至 AI 概念股也连带涨停。
资本正涌入短剧、游戏市场,奇树有鱼等多家上市公司已在布局短剧业务,或开发真人互动影视游戏。
未来,或许会有一波将短剧游戏化的 " 复古 " 玩法,也会有将游戏真人化、剧化的新维度玩法。但这两种玩法的前景如何呢?
目前已经透支了概念空间的这片新市场,真会是下一个风口吗?或许我们还需要更多冷思考。
01 短剧游戏化:互动剧能否注入新生命?
说起《完美!》,其实在制作和宣发上都更偏向短剧,游戏观感也很有短剧的质感。
制作方小有内容 CEO 陈俞荣也承认,他们更倾向将这个真人模拟恋爱游戏视作是 " 互动影像 ",拍摄时的分镜、场景也采用短剧的呈现方式。
可以说,它更像是将短剧给游戏化了。
对影剧做游戏化处理,增强观剧时的互动体验,这在 2019 年曾掀起过一个 " 小风口 " ——互动剧。
互动剧自欧美而来,通过交叉网状情节结构、加强叙事互动性、多结局导向,来增加观众的观剧主体性。
最早的则要数 1967 年的第一部交互电影《Kinoautomat》,观众可以用手边的红绿按钮,决定电影剧情的走向。
最近的有 Netflix《黑镜:潘达斯奈基》(2018)《贝尔对战荒野》(2019)。
其中《黑镜》观众可用触屏或遥控器选择,存在 70 多种剧情分支选项,对应 7 个结局和两个彩蛋,内容时长 312 分钟,体量之庞大可见一斑,对于制作方的资金投入要求自然也更高。
在我国先吃螃蟹的是优酷 2017 年的古装武侠互动剧《忘忧镇》,水花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互影科技,先后推出了《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2019)和《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第一季》(2019),选择探案悬疑类内容、依托大 IP 展开互动剧集,显然是更聪明的一种做法,两部豆瓣评分都不错
《古董》的选择点在于破解机关谜题、与日军斗智斗勇," 师徒关系 " 的冷热也是互动的结果之一。
《明星》的选择点在于搜证、提审、指认真凶等环节。
依托对话、QTE、解密多种玩法,不过体量还是不及《黑镜》,《古董》长度 20 分钟,《明星》单集 25 分钟 × 6 集,中视频支撑不起太复杂的支线剧情,互动难度太高则容易劝退观众,整体体验感还有提升空间。
与探案冒险类互动剧的好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倍受吐槽的真人恋爱互动剧。
桃厂紧跟风口推出的《他的微笑》,剧情是 " 菜鸟职场小白女主+偶像练习生五选一 " 的模式,片长 260 分钟创新高,剧情本身难逃尴尬狗血,互动内容缺少吸引力,豆瓣评分仅 5.1。
此外还有 2020 年初腾讯视频与一零零一联合推出的互动剧《拳拳四重奏》,依然被吐槽 " 演员演技尴尬 "" 没兴趣和四个男主互动 "。
曾经引起各大平台连番下注的互动剧,缺乏破圈作品与后续,观众很快便感到乏味。
个别成功案例,大多需要依托知名度高的大 IP 衍生,才能吸引观众 " 试吃螃蟹 ",原创的几个因剧本硬伤、互动不佳,倍受诟病。风头过后,只留下一点波痕,互动剧也从而成为了一个伪风口。
而如今短剧盛行,品类齐全,是否可能给互动剧注入新的能量呢?
短剧受众广,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 10.12 亿,而最近半年内,一半以上的短视频用户看过 3 分钟以内的微短剧 / 微综艺 / 泡面番。
且短剧数量这一两年爆发式增长,2022 年规划备案数达 2775 部。国联证券预测,今年短剧市场规模可以达到 200 亿以上。
各大中长平台也对微短剧开始扶持,抖快则着力打造精品,与行业头部公司联合开发项目。
与传统影视生产中的 To B 模式不同,微短剧是偏向 C 端的,天然与互动剧的调性合拍,一些微短剧也是由影视剧衍生而来,如《唐朝诡事录》的衍生短剧《大唐来的苏无名》,能够给互动剧较为深厚的观众基础。
《大唐来的苏无名》
此前较热门的互动剧大多需要明星出演的加持,例如潘粤明、林更新、明侦嘉宾等,而微短剧平台自带流量,快手日活超 2.6 亿,也能给短剧改成的互动剧带来一些关注度。
互动剧想要借短剧 " 复活 ",真正的难度还在于制作和观剧环节。
微短剧中适合用于互动的题材其实前人已经试错出来了,探案悬疑、冒险闯关的受众面会更广,恋爱模拟类考验剧本与演技。
微短剧目前热门类别是霸总、甜宠、古风、虐恋,热题材扎堆,本子内容多少就有些重复和单一。
一旦改成互动剧,剧本必然试图穷尽种种剧情走向,是不是也可能造成 " 看完一部剧就等于看了 N 部剧 " 的观剧效果?
如开发其他品类题材,如探案、冒险、科幻等,制作成本也随之上升,又失去了微短剧 " 以小博大 " 的内在优势,事难两全。
另一方面,号称 " 用土味收割中年人 " 的短剧,往往用强反转、强爽感等特质来让观众上头,但假如选择权交到观众手里,这种被编剧脑洞牵着走的 " 上头感 " 无疑会削弱许多,也不怪网友说互动剧 " 编剧偷懒 "、" 不做取舍全摆上来 " 了。
事实上,编剧非但没偷懒,反而更累。
互动剧本身在编写中需要安排众多支线,有的是借由问题解决的场景分裂出来,例如《古董》里观众引导潘粤明角色解开重重机关,有的是借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物品选择来分裂路径,在《黑镜》中有许多。
可以再无交叉,也可以在某个节点再次交汇,导向不同的结局版本。
这种叙事框架和传统的线性叙事截然不同,对编剧能力无疑是要求很高的。一旦剧情衔接处理不当、影视画面不够严谨、某个支线剧情不够饱满有趣,观众的交互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此外,短剧平均几分钟一集,通常前面 5-10 集免费,后面付费。
快抖 20 集左右的短剧单部售价不超过 10 元,但小程序短剧普遍 80-100 集,一集的价格在一块多,整部看下来也要几十元。
目前的短剧是编剧留够了悬念和噱头,引导观众集集 " 解锁 ",如果融入互动模式,观众真的会为 " 自己的脑洞 " 而坚持看完整部吗?还未可知。
还有一点,影视剧和游戏受众的重合度,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很多人看电视时只是作为工作、学习、健身时的 " 背景音 ",并没有想要参与影视剧的互动。
2021-2023 年,Netflix 将热门剧集改编成游戏,却惨淡收场,只因大多数订阅用户并不玩游戏。
简单说来,剧情分支过少,容易遭遇网络剧情曝光,影响互动剧购买率;剧情分支过于复杂,则成本飙升。
再叠加其他难度值——观众未必能买账、演员演技未必能达到 " 同场景不同剧情 " 的表达要求、游戏互动植入节点未必巧妙、目前 VR 技术对互动剧的支持有限。
目前阅文集团、唐德影视、光线传媒、掌阅科技都有进军短剧、开发相关 IP 的布局。
技术上,华策影视在互动剧这块还是有探索的尝试,已上线 " 影视剧本智能创作系统 ",自研适合微短剧开发的垂类模型,并搭建 LED 虚拟影棚,助力虚拟人制作;芒果超媒已布局 5G、AI、VR 技术,自主研发互动剧制作平台。三七互娱投资 VR 产业,开启短剧布局。
这些动作可否为互动剧的未来赋能,还需拭目以待。
总的说来,短剧的游戏化在技术突破、精品内容出圈前,还只是处在高概念的试验阶段。
02 未来真人短剧游戏,前途未卜还是大有可图?
短剧游戏化和游戏短剧化,因为归属不同平台,面向不同用户群体,咱们分开讨论。
资本涌入短剧游戏战场是显而易见的趋势了,那么,《完美!》能给我们后续的真人游戏化哪些启示呢?
一是打破壁垒搭配出奇迹,切中心理空缺打开局面。
《完美!》虽爆火,却不是凭空而来。模拟恋爱游戏这个品类的承袭是脉络分明的。
20 多年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日本起源的宅男游戏 "Galgame" 如《白色相簿》《Clannad》,再到国内乙女游戏,剧情、形式与玩家体验一直在创新,但始终还是 2D 动画形式。
" 恋爱模拟+真人短剧 " 的组合拳也并不是 INTINY 的首发,不过之前大多是互动剧的范畴,运用在游戏领域则是一个新创举,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国内主流的恋爱游戏是女性向的,例如《恋与制作人》《光与恋之夜》。而男性向恋爱模拟游戏很少。
类似《奇点时代》就是看准市场缺少此类产品而做出来的,且很敏锐地着力于提高玩家体验度,在一般 AVG 的基础上,采用大量剧情分镜图、手绘动画、BGM 转场音效。
玩家体感在《完美!》则被更好地满足了,比起《奇点》因 NTR 桥段爆雷(男主目击白月光和其他男子一起)招黑,游戏中的 6 个女性角色则完全是 " 男性友好向 ",各自有她们的魅力所在,演技肉眼可见比某些流量还好,至少能让玩家出 " 把爱我演得情真意切 ",美好到近乎科幻的程度。
《完美!》能横扫一众 3A 游戏大作,只能说沉浸式真人恋爱游戏精准狙击了男性用户心理——抛除世俗成功属性的 "loser" 也能被无条件地支持与爱着,一众游戏玩家在评论区大发溢美之词,94% 的好评率可见宅男群体是多么受用。
但游戏制作方或许只是恰巧摸对了脉门,对社会心理缺少更深入的研究。河马游戏一官宣正与 INTINY 合作,蓄力开发针对女性用户的 " 帅哥版本 ",在网上立刻遭到一众女玩家吐槽,INTINY 工作室发出声明模棱两可地 " 辟谣 "。
说起来,这类乙女游戏的真人版效果倒未必会比纸片人香,《代号:海》的扑街还历历在目,在女性思潮风行的当下,真人版本演绎得不好,极有可能成为 " 大油田 " 和 " 万人捶 "。
最关键的还是创新,无论对卷生卷死的短剧,还是游戏领域而言,这都太稀缺了。
后续真人游戏如果还是在《完美!》这个模式上打转,用户新鲜感已稀释,同质产品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再往前一步,像有些网友说的 " 调高 mod 自由度 ",则容易突破审核尺度,引发负面舆论。
不妨延续 " 搭配出奇迹 " 的模式——试试 " 真人恋爱+",例如和卡牌、冒险、仙侠、开店、种田等品类形式玩 " 拼多多 "。但同时也要明白,《完蛋》的走红与它爽感直给、集中突破玩家心理防线不无关系。
当下市场的僵局,也有商业游戏氪金套路过多而让玩家倍感心累的原因,倒不如像《完蛋》的简单套路 "40 多块你买不了吃亏 "。
搭配其他模式尝试破圈固可一试,更要合理安排游戏盈利点,迎合玩家心理。
同样,比起制作极其精良的 2D 版游戏,真人版游戏在制作质感上未必要一味追求精良,毕竟你不可能在对手的巅峰打败对手。
略带一些 " 糙感 "、" 原生感 " 乃至 " 土味 ",走反差路线,或许更贴合当下都市人 " 反精致 "" 爱玩梗 " 的心理,反而有出其不意的亮点和效果,反差认知带来的猎奇传播是无与伦比的传播效率,《羊了个羊》、《完蛋》以及社交平台上的 " 土味博主 " 的走红,也正暗合了这一点。
游戏说白了,能满足心理就是最底层的逻辑。就像尼采说的:" 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是瞄准互动核心精选剧本,走轻量级路线
《完!美》的成本并不算高,拍摄+后期制作与互动设计加起来 500 万左右,作为一款现象级真人游戏,口碑与热度是难以复制的。
而用户也会对后续之作的细节、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要拥有更丰富的剧情链条、解锁更多恋爱场景、升级互动体验,都意味着成本 " 蹭蹭蹭 " 地上涨,也就难以为继。
如果要开发其他品类的真人游戏,相比恋爱模拟游戏,天然的制作成本就更高昂一些,因成本问题后期崩塌的可能性增大。
拿前几年红极一时的《隐秘守护者》来说,这部由 New One Studio 开发的互动叙事类游戏,以谍战剧为题材,让玩家体验爱国热血大学生肖途的角色,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开展地下工作。
游戏形式是简单的 " 做选择 "," 谍战题材+良好剧本+真人效果 ",吸引力拉满的《隐秘》在 steam2019 年 2 月底已攀升到全球热销榜 TOP1,却在身陷发行平台之争后,被爆解散。
也有传言是因为商业回报率不足,据说投入超过千万元,拍摄两年,演职人员达到上百号人,服化道也尽显精良。
与其一味追求场景优化等让成本飙升的要素,不如瞄准互动叙事核心,深化互动选项的深度,优化叙事结构,让真人游戏剧情更紧凑。
例如打着《隐秘守护者》" 继承人 " 的真人互动游戏《深海》,空有 " 程序员勇救被绑架的未婚妻 " 的悬疑外壳,却剧本单薄、毫无悬念感,互动选项设置也缺乏意义,反而失去了互动游戏本该有的优势。
三是借助 AI 技术,释放真人游戏的无限空间
说到缩减成本,自然会想到把 AI 技术融入游戏开发流程之中。根据脉脉高聘发布的《2023 游戏行业中高端人才洞察》,将近 95% 的游戏从业者已向 AI 打开怀抱,AI 在游戏行业的运用将触及 PME 三端(P 生产 M 营销 E 玩家)。
消息称,掌趣科技已和 LAYABOX 合作,将原有的 LayaAir 升级成 AI 游戏引擎,为游戏开发者提供 " 最易用的 AIGC 引擎生态 ",对游戏开发生态的革新意义非凡 .
前端生产环节,是 AIGC 当前最亟待开发,且与成本关联最紧密的用武之地。在情节策划、场景搭建上可发力不少,此外还有任务、对话、关卡、地图、道具生成等游戏世界相关的建设。
利好未来解谜、探案类的真人游戏。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玩家信息、历史行为,为不同玩家生成 " 定制款 " 的游戏路径和体验,甚至不同结局版本。
避免类似《完蛋》被游戏主播公布所有人物攻略、解锁全部场景,以致失去可玩性的问题。
而与真人游戏最息息相关的,是 AI 可以智能合成真人化的 NPC 角色,类似 Mantella 这样的 AI Mod,还有 ACE 技术,足以让 NPC 具备与玩家灵活交流的自主意识和沟通能力,不再依赖于设定好的台词。
尤其是《完蛋》这类生活向、现实向模拟游戏更有发挥空间。《完蛋》中的死党老六、房东大叔、隔壁病友等 NPC 都成了网友玩梗的一环,甚至玩笑说 " 求开发攻略房东版本 "。
AI 定制款的 NPC 还需要技术上的进步,在情感交互、识别记忆用户内容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免 NPC 遗忘 " 进度条 " 的怅然若失。
《完蛋》部分玩家表示," 游戏通关后仿佛失恋一样 ",说明对真人(或 AI 真人模拟)游戏,人类可能不由自主会投入更多的现实投射、情感寄托,AI 仿真人 NPC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游戏中的真人扮演者在现实中的言行 " 塌房 "、" 滤镜破碎 " 等问题,像《完蛋》的林乐清扮演者王星辰在抖音直播时 " 手撕 " 另一演员,就让不少玩家直呼下头。
在玩家体验环节,AI 赋予玩家自行定制玩法、" 训练 "NPC 的权力。类似芬兰 Roleverse 公司的冒险游戏《Roleverse》,就是让玩家定制游戏世界,犹如 " 我的世界 ";
再如《蛋仔派对》同样利用 AI 创造了用户共创的内容生态。假如真人(或 AI 真人模拟)游戏也开放玩家定制的话,还需限定定制范围,同时让指令符合社会道德、法规要求。
目前,紫天科技旗下的河马游戏已联合奇树有鱼,将推出多部模拟恋爱互动影视游戏,主打同类型不同场景、题材的序列开发,覆盖中式恐怖悬疑、玄幻修仙、真人恋爱等热门主题。
例如《开棺》《误入寻仙宗》《哥哥,加油啊》等游戏产品预计于明年内上线运营,这一批后续作品的市场效果,将检验真人游戏是否真的具备长线投资价值。
在 " 真人+游戏 " 风口下即将上线的,是百纳千成与大鱼快游、bilibili 游戏联合出品的长篇真人互动影游《隐藏真探》,处于内测和报批阶段,当前预约人数已达到十几万,上线后的口碑好坏,对于真人游戏的前路明朗与否,也是意义颇大的。
显然,《完蛋》让互动影游重返大众视野,借力当下势如破竹的短剧,以及 AIGC 燃起的影视游戏产业变革,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曾在 2019 年昙花一现的互动剧伪风口。
同时,不得不承认,互动影游在市场研究、生产成本控制、工业技术成熟度等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
- 实拍小米汽车上路:激光雷达、黄色卡钳,年轻人的第一款轿跑?
-
2023-11-25 23:07:11
-
- 纽约感恩节大游行,数百万人涌上街头,亲巴抗议者被捕(视频多图)
-
2023-11-25 06:45:56
-
- 火了!姥爷给外孙女辅导作业,上百万网友“蹭课”
-
2023-11-25 06:43:40
-
- 空运车厘子南京上市,一斤上百元你尝鲜了吗?
-
2023-11-25 06:41:24
-
- 免费!浙江一学校抓到 2000 多斤鱼,大宴师生三天
-
2023-11-25 06:39:08
-
- 大学生求食堂泡芙“秘方”?283 字回复刷屏!
-
2023-11-25 06:36:53
-
- 流感病毒开始活跃,医生提醒戴口罩、勤洗手!坚持个人防护避免叠加感染
-
2023-11-25 06:34:37
-
- 警惕!中介假扮“二房东”,签下短租房专骗长租金
-
2023-11-25 06:32:21
-
- 作家画画脑洞有多大 ? 茅奖得主金宇澄最大规模画展在沪开幕
-
2023-11-25 06:30:05
-
- 一根跳绳卖 78 元?刚刚,杭州市教育考试院回应
-
2023-11-25 06:27:49
-
- 从“挣快钱”到“钱烫手”,艺人直播为何退潮?
-
2023-11-25 06:25:33
-
- 吴振坤总队长到盘锦市调研指导国有大型危化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工作
-
2023-11-24 12:04:00
-
-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信息
-
2023-11-24 12:01:45
-
-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方玉来带队到我院调研指导公立医院党建工作
-
2023-11-24 11:59:29
-
- 打卡最美地铁8号线彩虹桥站,尝地道广州美食,赏流花湖公园美景
-
2023-11-24 11:57:13
-
- 国家公诉:市长王长恭为何能直升常务副省长
-
2023-11-24 11:54:56
-
- 曼谷大暴雨 市民伤不起!昨晚曼谷市民几近崩溃!
-
2023-11-24 11:52:40
-
- 2023年深圳市网络预约出租车驾驶证考证报名流程
-
2023-11-24 11:50:24
-
- 滨江道二姐多名同伙受到严惩,本市110名涉黑涉恶分子被判刑
-
2023-11-24 11:48:07
-
- 海南省儋州市·排浦镇
-
2023-11-24 11: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