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当折叠形态与AI热点结合,三星Galaxy Z Fold6能成为爆品吗?

2024-07-25 05:21 来源:略喷网 点击:

当折叠形态与AI热点结合,三星Galaxy Z Fold6能成为爆品吗?

三星 Galaxy Z Fold6(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不知不觉间,折叠屏手机距离问世已经过去了 5 年时间,人们对于折叠屏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好奇,开始向有兴趣尝试迈进,但直到今天," 折叠屏手机 "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依然是个新鲜玩意儿。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每当在餐桌上拿出折叠屏手机,同桌的人总会好奇地询问它的型号以及使用体验。折叠屏手机的 " 社交货币 " 属性不仅早在 6 年前就已显现,而且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追踪报告,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在 2024 年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实现了 49% 的同比增长,这一增幅达到了过去六个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折叠屏手机典型的内折叠结构(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尽管如此,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与传统的直板手机依然无法相提并论。而提到具体的 " 折叠屏手机 ",三星必然是绕不开的品牌,第一代 Galaxy Z Fold 无疑打开了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大门,而发布至今已有 6 年的时间,三星 Galaxy Z Fold6 是不是也该变一变了?

当手机学会了 " 瘦身 "

钛媒体 APP 开箱第一代三星折叠屏

其实,从三星 Galaxy Z Fold 一代开始,笔者几乎每年都会做它的上手内容,但其实从一代产品的惊艳到二代产品的确立基本尺寸和形态,中间的三代产品给人的印象都不算太深刻,毕竟 " 折叠形态 " 是一代产品给的,框架(主要是屏幕尺寸、重量范围等)是二代产品确立的。

外观设计(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但是,三星 Galaxy Z Fold6 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开端,一上手的第一感觉便是重量有所降低,239g 的整机重量不仅是历代产品当中最轻的,同时,如果与 3 代产品相比,新机减重了超过 30g,即便是与上代产品相比,也减重了 14g。

这代产品明显减重,上手感觉更轻薄(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虽然从数字上看,239g 与 253g 的变化没有那么大,但反馈到实际的握持、携带感知上却非常明显,如果不信的话,你也可以给自己的手机戴一个厚重的壳子,即便只有 10g 左右的重量,拿在手上也是会有明显更加压手的感觉。

手机侧边(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如果更详细地去解释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是目前智能手机的手持重量极限值大概就在 250g 左右,也就是俗称的 " 半斤 "。比这个标定值更重的手机拿在手里会感觉下坠感尤其明显,因此近几年即便手机的电池容量越来越大、影像元器件越来越多,但是 " 半斤机 " 的数量在显著减少,更多厂商都会把旗舰机型的重量控制在 210~230g 的区间。

单手可握的设计更加轻薄(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三星 Galaxy Z Fold6 作为一款折叠屏手机,再加上其内外双屏与内折的结构,基本已经决定了重量的上限,在此基础上做的减重设计,笔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未来方向。除了重量,厚度的进一步缩减也是目前各个厂商都在努力的方向,12.1mm 的厚度与上代相比缩减了 1.3mm,在折叠形态下,更像传统的直板机的握持手感。

6.3 英寸外屏幕(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三星 Galaxy Z Fold6 的屏幕尺寸和比例做了微调,最明显的就是外屏,6.3 英寸的显示面积相比 6.2 英寸变化不大,但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尺寸都给到了横向的屏幕空间。也就是说,之前折叠屏经常被诟病的外屏比例过于细长的问题在这代产品当中有所缓解。

与 Galaxy S24 系列类似的设计风格(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再加上最显而易见的家族式设计风格调整,即与三星 Galaxy S 系列一样,机身棱角更为明显、造型更加方正的设计,让它的商务风格更突出。即便是淡粉色这种传统看起来比较骚气的配色方案,在低饱和度和造型的加持下,显得也更加中性化了。

7.6 英寸内屏幕(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所以说,从初代的接近 280g 到如今的 239g,三星的折叠屏系列产品用 5 年时间实现了近 40g 的 " 瘦身 ",同时也代表了未来折叠屏的设计倾向:机身更加轻薄、屏幕比例尤其是外屏显示比例会与传统的直板手机更加贴近。

"AI 手机 " 能干什么?

如果说折叠屏是 2019 年掀起的 " 形态改革 ",那 AI 手机则是近一年才火爆起来的概念,尤其是伴随着 ChatGPT 引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

但说是 "AI 手机 ",目前 AI 功能的利用率却并不高,此前钛媒体 APP 在与一些手机企业负责人沟通时对方也坦言:" 现阶段手机的 AI 功能很难成为销售转化的关键因素。"

内置 AI 功能

今年年初发布 Galaxy S24 系列时,三星就将 AI 功能提到了很高的优先级,并且在国行版本发布会上,三星也表示将会加速 Galaxy AI 的本地化。三星 Galaxy Z Fold6 上,AI 功能同样非常丰富,并且不同于很多厂商将 AI 内置在语音助手或者某些特殊场景的做法,三星的 Galaxy AI 更有 " 系统原生 " 的味道。

举个例子,三星在设置中加入了 " 盖乐世 AI" 的二级菜单,这里就可以查看到手机支持的所有 AI 功能,包括通话助手、聊天助手、同传、笔记助手等等。像对于笔者这样的文字内容创作者来说,内置在系统笔记应用内的各类 AI 工具就非常好用。

分段小结功能

输入自己写过的文章、获得的速记或者找到的资料,可以通过智能排板 - 分段小结直接生成一篇带有大标题、小标题的缩略内容,方便对内容进行整理、快速浏览。实际体验中,AI 对内容关键点抓取的还是比较准确的,基本能够将一篇完整文章中的 " 干货 " 部分做到较为有效的提取。

摘要生成功能

如若只是想要了解大概的内容,比如一篇长达几万字的文章、速记,也可以直接生成内容摘要,AI 会将整篇文字浓缩在简单的几句话当中。对应到日常的工作里,很多复杂内容的浏览因此变得简单高效了,像是为了写文章去查找的历史资料,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快速获知主要内容。

AI 生成壁纸

对文字的处理能力,也是目前很多第三方 APP 都在极力打造的内容,比如 WPS。相比之下,大家对于 AI 生图的能力则有更高的期待值,三星 Galaxy Z Fold6 上同样也具备 AI 生图能力,例如你可以选择一张人像照片,直接生成不同风格的图像,也可以通过修改关键词生成不同的壁纸图片。

AI 图生图

系统内提供了 3D 卡通、商务照、赛博朋克三种风格,这里笔者直接以自己的照片为例,分别生成了三种不同风格的图片各一张,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上手门槛。生成图片的风格有些偏欧美风,其中 3D 卡通的风格倾向最明显,不过大体看上去还是基本保留了本人的一些特征,有了这个功能,微信头像、QQ 头像、钉钉头像突然就有了着落,再也不用担心发本人照片带来隐私隐患了。

拍摄建议功能

除了图片的 " 后处理 ",AI 功能同样会在你拍照的过程中介入进来,三星 Galaxy Z Fold6 内置了 " 拍摄建议 ",Galaxy AI 会通过对当前拍摄场景的识别,寻找最合适的拍摄点位。这个功能家里长辈体验完了之后觉得非常有用,对于没啥摄影基础的人来说,打开相机最起码能找到 " 重点 ",只需按下快门就能 " 一键出片 "。

即圈即搜功能

同样的,内置在系统底层的 " 即圈即搜 " 功能也是如此,拍摄建议解决了 " 拍什么 " 而即圈即搜则是解决了 " 是什么 ",无论手机处于什么界面,都能通过长按 HOME 健唤醒即圈即搜功能,比如搜小红书上被种草的同款商品、同款食物、打卡风景地,再比如浏览网页的时候进行文本选择、翻译亦或是对新鲜的名词、事物进行资料和像似物的查找等等。

用更大屏幕浏览网页(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因此如果对三星 Galaxy Z Fold6 的 AI 体验做一个总结,它几乎已经涵盖了适合 AI 落地手机的所有应用场景,从细分的文字、图片处理,到通用的拍摄指导、内容实时搜索。

后置摄像头(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作者邓剑云拍摄)

归纳起来的话,像文生文、文生图、同传翻译都是可以归类为功能性或者是与生产力沾边的 AI 应用,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属于一旦用上就能创造新价值的。而即圈即搜、拍摄建议这些,则属于提升日常体验效率的 AI 功能,属于那种跟移动支付、扫一扫、NFC 一样用习惯以后就很难再回去的类型。

续航、散热,折叠屏未来的努力方向

依靠折叠形态,三星 Galaxy Z Fold6 实现了更大尺寸屏幕便携的目标,但折叠屏形态的产品也并非全无牺牲,比如在电池容量方面,其 4400mAh 容量的电池,距离目前主流直板旗舰手机 5000mAh 甚至更大的电池容量有一定的差距,即便是与自家产品相比,这代 Galaxy S24+ 也拥有 4900mAh 的电池容量。

电池容量带来的长续航压力,可以说是目前折叠屏产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钛媒体 APP 分析认为,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一边是配置了更大屏幕,一边又要面对体积压缩,加之折叠结构必须让电池拆分布置的结构,进一步压缩了电池容量的提升空间。如何能够通过提升电池密度亦或是更高功率的快充来缓解续航压力,将是未来折叠屏手机的进化方向。

紧凑的结构不仅挤压了电池的空间,同样被侵占的还有散热结构。三星 Galaxy Z Fold6 虽然已经在散热层面做了相应的增强,增加了更大面积的 VC 均热板,但受限于内部的结构和分布式的布局,使得其性能表现在长时间高负载的情况下,依然难以避免降频的问题。尤其是与很多游戏手机或者主打高性能的产品相比,高负载的热量很难集中传导出来,因此对于深度的游戏用户来说,现阶段的折叠屏手机显然无法成为第一选项。

总体来说,三星 Galaxy Z Fold6 依然是折叠屏手机领域 " 完整形态 " 的标杆产品。这一代产品不仅在 " 折叠 " 这一核心卖点上表现出色,还新增了 AI 作为另一大亮点。内置的 AI 功能及其与生产力和高效率场景的紧密结合,使得它更加适用于商务、会议和金融等多元化场景。通过三星 Galaxy Z Fold6,我们可以窥见未来折叠屏手机的进化方向。(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作者、摄影 / 邓剑云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