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扬州农商行吃史上最大罚单,隐患还远不如此

2023-05-20 18:50 来源:略喷网 点击:

扬州农商行吃史上最大罚单,隐患还远不如此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一号公司,作者|苏金剑

之前躺着挣钱的银行,现在日子也不好过了,甚至前几天银行员工降薪的事件冲上了热搜。而就在近日,扬州农商行吃到了史上最大的罚单,但隐患还远不止如此。

据银保监会网站 5 月 8 日消息,扬州农商行因项目贷款资本金审核不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票据业务贸易背景不真实、同业业务专营管理不到位等四项违规行为,吃到 120 万元大罚单,三位责任人合计被罚 19 万。

这也是目前公开信息能查到的该行史上吃到的最大罚单。从这张罚单就能看出扬州农商行在管理和内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扬州农商银行还有许多隐患需要注意。

贷款客户过于集中,十大客户占比超 50%

大家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扬州农商银行却把大部分鸡蛋放到一起。

过去的 2022 年,无论是对于普通人还是企业来说,都不容易。而扬州农商银行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按理说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了不起,但问题也被隐藏在美丽的业绩之下。

扬州农商银行成立于 1996 年,目前注册资本 56327.73 万元,拥有 1 家营业部,52 家支行机构网点总数 53 家,员工 800 余名,是扬州市区同行业中网点覆盖面最广,服务人员最多的金融机构。

根据扬州农商银行 2022 的年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1.07%,实现净利润 3.07 亿,同比增长 27.28%。

但仔细查看扬州农商银行的财报却发现,贷款业务过于依赖大客户,前十大贷款客户过于集中。

2022 年扬州农商银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集中度高达 7.91,同比上升 0.6%;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其中度更是高达 51.15%,同比上涨 6.95%。

包住大客户的大腿顺风时,就会有更稳定可靠的回报,可一旦逆风,同样会产生更大的坏账。

有句老话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要知道大树底下也是寸草不生。做投资的朋友都知道,客户单一一旦发生风险,想抽身都难。

比如欧菲光,以前抱上苹果这颗大树,成为苹果产业链中的一员,股价也因为打上 " 苹果概念股 " 的标签,一度冲上 23 元,一时风光无两。小米的雷军曾说,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可当风停时,最先摔下来的就是猪。

欧菲光好日子还没过两年,就被苹果踢出了产业链。结果现在利润连亏 3 年,去年更是亏损超过 51 亿,股价也是拔毛的凤凰不如鸡,从 23 元的高峰现在跌的就只剩 5 块钱左右。

所以过度依赖几大单一客户的风险不用多说,扬州农商行需要开拓更多新的贷款客户。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对贷款客户审核不严格,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导致监管的处罚。

核心一级资本下降

从扬州农商银行的年报来看,2022 年资本充足率为 12.87%,一级资本充足率 11.72%。虽然分别高于国家要求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 10.5% 和一级资本充足率 8.5% 的红线,但这两个指标 2022 年同比却下降了 0.76%。

资本充足率是什么?指的是银行自有资本的充裕度,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银行保证能正常运营和抗风险的安全垫。代表着一旦发生风险,银行自有资金能不能保证债权人以及储户利益的能力。

目前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明显要比之前大,银行如果想补充资本,要么提高盈利能力,要不增资扩股,或者发次级债等。

根据数据统计,2022 年中小银行扎堆 " 补血 "。截止 2022 年底,共有 15 家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批,其中就以中小银行为主。另外,2022 年商业银行发二级资本债的数量高达 92 只。其中成功完成发行的 77 家银行中,有 68 家都是中小银行规模高达 1477.5 亿元。

甚至从 2021 年开始,许多中小银行为了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率,在定增的时候附带搭售不良资产。比如 1 元认购银行股票,另外需要在出 0.6 元认购银行的不良资产。

早在 2022 年 1 月 7 日,证监会就核准江苏扬州农商银行定向增发行 1.43 亿股票的申请。

为什么中小银行会出现 " 补血 " 潮?

一个是因为收到疫情的冲击,银行的盈利压力增大。同时为了支持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政策又要求银行主动让利于民,再次情况下,中小银行盯着经营与让利的压力,努力寻求补充资本的途径。

但问题是银行定增融资的质量却比较低,因为银行股普遍存在低估的情况,区域性的中小银行和其它大型银行相比本来就处于弱势,为了补充资本,银行定增的价格又没办法定的过高,而这又导致如果未上市的银行导致被低估,如果未来想 IPO 的话,也会成为一项不利的因素。

银行净息差收窄,12 年来首次破 2

大家都知道,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市场利率这两年不断下调,1 年期的 LPR 从 2021 年的 3.8% 降到了 3.65%,5 年期的 LPR 从 4.65% 降到了 4.3%。

银行主要就是靠存款与贷款之间的息差盈利的,现在相当于直接降低了银行的盈利预期。

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 1.91%,较上一年度下降 17 个基点,也是自 2010 年以来息差首次跌破 2% 大关。另外,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 2022 年年报,部分上市银行净息差已低于 1.8%。

而查看扬州农商银行的净息差发现,2022 年的净息差为 2.03%,虽然同比上升了 0.07%,但依然不高。

如果各大银行迫于盈利压力,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就在最近,四大国有银行就协定,自 5 月 5 日起,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调 30BP,其它金融机构下调 50BP。

大家也切身能感受到把钱放在银行的利息是越来越少了,但这对中小银行的揽储压力又会加大。

如今居民理财的途径变多,眼见利息变少,很可能导致资金外逃,留到基金、股市等。

比如最近的 4 月社融数据,居民存款就少了 1.2 万亿,这些钱去哪儿了?很多人猜测拿去消费了。但事实可能真的并非如此。

虽然这个五一黄金周旅游空前火爆,出行人次超过了追平了疫情前的 2019 年,但人均消费和 2019 年相比,却下降了 15%。有人说买房了,但也不是,4 月居民新增贷款减少 2411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 1255 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 1156 亿元。

既不是消费,也不是买房,那钱去哪儿了?

可能有两个原因,因为每个季度末,为了报表好看,会特地给出高利息的存款,但这种存款可能只会持续非常短的时间,甚至只有一两天。这中间就会存在套利的行为,而时间一过,存款就会被取出来。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进入到了金融市场。因为 4 月股市的成交量明显放大,日成交额经常站上了万亿的规模。

以前银行可以靠着金融地产的模式躺着赚钱,存款利率高大家也愿意存钱,但现在房地产预冷,银行的息差又面临收窄的压力,而本身在同业竞争中又处于弱势的 4000 多家中小银行又该何去何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