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习俗传承还是文化沉疴:印度童婚背后的真相

2025-03-30 17:06 来源:略喷网 点击:

习俗传承还是文化沉疴:印度童婚背后的真相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印度每年约有150万未成年女孩结婚,是全球童婚新娘最多的国家。虽然印度早在1929年就通过了禁止童婚的萨尔达法案 (SARDA),规定女性18岁,男性21岁才能结婚。

但是这一法律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一些原因包括贫困、传统、宗教、社会压力等。

童婚在印度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有人认为童婚始于吠陀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当时印度教开始形成。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都有大量记载,并肯定童婚,提到女子在月经来之前可以结婚。例如,《摩奴法典》中规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女孩结婚,并认为女孩早婚是宗教义务,否则就会被视为罪人;《雅迦瓦斯塔》中规定,男子应在16岁时结婚,女子应在10岁时结婚。这些规定反映了印度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童婚还存在吗?如果存在,它有多普遍?它背后有什么原因和影响?印度政府和民间组织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法律、经济、教育等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试图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童婚在印度各个地区、社会阶层、宗教群体和民族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童婚是指在18岁之前结婚的现象,它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和儿童权利的行为。

印度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文化多样的国家,在不同地区、社会阶层、宗教群体和民族群体中存在着不同程度和形式的童婚现象。根据UNICEF提供的数据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地理分布:从全国范围来看,北部地区(如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等)通常有较高的童婚率(超过40%),而南部地区(如喀拉拉邦等)通常有较低的童婚率(低于10%)。这与北部地区相对贫困落后、缺乏教育资源等因素有关。从城乡差异来看,农村地区通常有更高的童婚率(约27%),而城市地区则相对较低(约18%)。这与农村地区更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缺乏法律保护和社会服务等因素有关。

社会阶层:从印度的种姓制度来看,最低阶层的达利特(贱民)通常有最高的童婚率(约31%),而最高阶层的婆罗门通常有最低的童婚率(约15%)。这与不同阶层之间在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不平等和歧视有关。从家庭收入来看,最贫困的20%家庭通常有最高的童婚率(约32%),而最富裕的20%家庭通常有最低的童婚率(约10%)。这与贫困家庭更倾向于通过早婚减轻经济负担、富裕家庭更重视女性教育和自主选择等因素有关。

宗教群体:从印度主要宗教来看,印度教徒通常有较高的童婚率(约23%),而穆斯林则相对较低(约17%)。这与印度教徒中存在着一些促进童婚的习俗和信仰,如八岁结婚仪式、女神结婚仪式等因素有关。然而,在一些地区,穆斯林也存在着一些导致童婚的原因,如多配偶制、宗教法院判决等因素。

民族群体:从印度主要民族来看,部落人口通常有较高的童婚率(约28%),而其他民族则相对较低(约21%)。这与部落人口更受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影响、缺乏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融入等因素有关。

印度童婚在当下的状况

印度的童婚发生率从1991年的61%,下降至2016年的27%。这一成果得益于印度政府和社会组织多年来在立法、教育、倡导等方面的努力。

然而,要实现在2030年前消除童婚的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印度需要加速各层面行动,包括在教育、卫生、社会保护、社会观念改变等方面的努力。因为目前印度仍有2.23亿“童婚新娘”,其中1.02亿结婚时不到15岁。新冠疫情也给印度消除童婚带来了更大挑战,据估计,在2020-2025年期间将有400万例额外的童婚发生。

《禁止童婚法》并没有完全消除童婚现象。这部法律只是规定了最低结婚年龄,并没有明确规定童婚是非法或无效的。因此,在一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或者贫困落后的地区,仍然有许多家庭为了减轻经济负担或者遵循风俗而将未成年女孩送入婚姻。

这些“童婚新娘”往往失去了受教育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并面临着早孕、家暴、艾滋病等风险。

近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警方在为期两周的童婚打击行动中,逮捕了超过2000人。

阿萨姆邦最近的打击童婚行动是该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也反映了该邦政府对改善女性健康和权利的重视。阿萨姆邦首席部长希曼塔·比斯瓦斯·萨尔马说,他要求警方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童婚。他还表示,政府将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给未成年女孩,以减少她们被迫结婚的风险。

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打击童婚行动。一些被“解救”的童婚新娘表示,她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依靠丈夫生活。她们担心自己会被社会歧视和排斥。

一位名叫阿芙罗扎·哈图恩(Afroza Khatun)的23岁妇女来到警察局抗议,声称自己的丈夫和父亲都在这项行动中被捕,被捕原因正是在她还未成年的时候就让她与丈夫结了婚。哈图恩已经怀孕七个月,她还威胁邦政府,如不释放其丈夫和父亲就在警察局前自杀。哈图恩说:“我没有任何错误。我爱我的丈夫。他是我的生命。”

阿芙罗扎·哈图恩

一些父母也认为让女孩早点结婚可以保护她们免受性侵或其他暴力。他们认为女孩越小越好嫁出去,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家庭负担和陪嫁费用。他们也不愿意让女孩接受教育或参与社会活动,因为这样会影响她们的传统角色和价值观。有些父母甚至说:“如果我们不让女孩早点结婚,那么我们就要面对社会上的流言蜚语。”

结论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加大了对童婚的打击力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童婚现象就会消失。

要根除童婚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变革和公众教育。印度虽然在法律上禁止童婚,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许多人仍然把童婚视为一种传统习俗或宗教信仰,单纯依靠打击行动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