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民间传统文化舞狮的起源朝代与历史(舞狮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023-04-25 03:16 来源:略喷网 点击:

民间传统文化舞狮的起源朝代与历史(舞狮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

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民间传统文化舞狮的起源朝代与历史(舞狮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图1)

但是,自古中国就不产狮子,但为何中国人会有如此热闹的舞狮表演?

西汉张骞(公元前164-前113年)通西域、开丝路后,才开始有狮子的相关记载。

不过当时多称其为狻猊、狻麋(由梵语“Simha”音译而来),后取“Sim”音简称为“师子”(加犬字旁成今日的狮子)。

但从西域进贡的真狮,只有皇室才能亲眼看到,平民老百姓是没有眼福的。不过随着佛教传入后,在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骑狮宣传佛法下,民间才逐渐认识早已被印度人神格化的狮子。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狮子是有驱邪除煞神力的瑞兽,这股对狮子的崇拜,自然也会融进艺术生活当中。

有关舞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乐志》,其中有疑似舞狮的表演记载:“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唐代史学家颜师古作注时引东吴史家韦昭的说法:“着假面者也”,即戴着仿狮子的面具跳舞。

看起来与今日的舞狮十分相似,部份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最早出现舞狮的文献。但究竟舞狮的起源是源自中原,还是与西域文化融合产生,至今仍无定论。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

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

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风靡流行。

民间传统文化舞狮的起源朝代与历史(舞狮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图2)

还有一种传说,大约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

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

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话。

而真正白纸黑字提到“舞狮”的历史文献,是从《旧唐书.音乐志》:

“太平乐,后周(北周)武帝时造,亦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鸷兽,出于西南夷天竺狮子国,缀毛为狮,人居其中,像其俛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各立其方位,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像”。

在唐代还有一个关于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的故事。话说当年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

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

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西凉伎》)。

诗人白居易也有留下相关诗作-《西凉伎》,诗中有相当生动的描述: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粱前致辞”。

头戴木雕仿狮面具且狮耳可以摆动、身穿毛绒绒的表演服,也会跟着鼓音舞蹈、跳梁,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且舞狮的表演内容已相当丰富。

民间传统文化舞狮的起源朝代与历史(舞狮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图3)

到了宋代,欧阳修编撰《新唐书.礼乐志》,还有“五方狮子舞”表演者装扮的记载:

“铜拔二,舞者四人,设五方狮子,高丈余,饰以五色,每狮子有十二人,画衣持红拂,首如红袜,谓之‘狮子郎’”。

引舞的“狮子郎”,唐代时已有各种称呼,像是“胡人”、“回回”,或“达摩”,由此可知“五方狮子舞”应从西域传入。

宋代的狮子舞相当流行,《汾阳无德禅师语录》收录禅诗: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

宋代散乐百戏虽也有狮子舞,但着重在戏耍,已与唐代大型歌舞剧不同。

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使百姓的娱乐生活远胜汉唐。因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加上各式设置于寺庙之中的“瓦舍”(流动式戏场),让民众日夜沉迷于其中。

民间舞蹈亦有很大的发展,还出现结合音乐、舞蹈、武术等多种技艺的游行表演,狮子舞也常出现在其中。

直到明清,舞狮不仅是各种节庆必备的表演,举凡神明诞辰等娱神活动也能看到其身影,甚至深入民间,比如农村、富贵人家的孩子满月也会请舞狮进行表演、祝愿等。

而明清时期的舞狮表演型式,于宋代的戏耍基础上结合杂技表演,如蹲跳按节等。不过,明代开始便不见唐代流行的狮子歌舞剧的相关记载。

民间传统文化舞狮的起源朝代与历史(舞狮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图4)

爬梳中国人喜爱狮子的缘由,可知其文化象征与宗教密切相关。细看唐宋舞狮变化,可以发现宋代起便逐渐把唐歌舞型式删减,以舞狮的杂技、跳跃为表演主体。

来自印度、中亚的狮子,通过宗教的方式而为百姓所认识,以此设计出许多带有祈福、驱邪内涵的狮子舞。

如今,舞狮不仅遍及大江南北,更各自发展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北狮、闭口狮、开口狮与南狮,并闻名全世界,各地的中国城每逢节情也都会看到舞狮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