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生活 > 正文

​古代“火耗”到底是啥?为啥雍正要收归国有

2023-12-11 03:30 来源:略喷网 点击:

古代“火耗”到底是啥?为啥雍正要收归国有

火耗归公,是雍正时期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大政策,一举打破了自明朝以来,地方官员私定损耗,以此,盘剥民众中饱私囊的恶税,变成了法定的正税,一举打击了地方官吏任意摊派的行为,此举集中了征税权利,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薪给,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积极作用。

什么是火耗呢?打个比方,有纯度在70%80%和90%的各重约三斤金块,要把三个纯度不同的黄金熔炼成纯度一样为90%的黄金,那么提炼的黄金肯定不足三斤,中间熔炼的失去的重量就是火耗。

从古到今,因为提炼和恶意作假等问题,在民间流通的白银纯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官府的收税的时候,收上来的纯度肯定不一样,那么这些银子就必须要统一提炼过才可以作为税银缴纳给中央。比如:宁波府收本月税银十万两,经过官府融化重铸以后,只剩8万两税银,那么这消失的两万两白银就是火耗。

想必大家也看出问题了,因为收上来的银子纯度不一样,那么火耗的标准也就不一样,具体多少,就看地方官员的良心程度了。明朝时期,火耗一般都在10%—20%左右,还算有点良心哈,可到满清时期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康熙康麻子在位的时候,地方官一度把火耗的比例干到了80%,十万税银只留给中央两万两,资本家看了都要流泪啊!

康麻子怎么想我们不知道,但是,雍老四可是个眼睛揉不进沙子的主,一顿操作就把火耗给归公了。

火耗者,因为用火熔炼了,故称火耗。

这个东西一点都不稀奇,在宋代的时候就有鼠雀耗这种说法,那时候官府还是以粮食为主要的税银收入,粮食收上来,难免鼠啃雀吃的会丢失一部分,这部分官府自然不会承担,到头来还是老百姓承担。

不过最大的耗子,还得是官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一点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