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生活 > 正文

​怒江(中国唯一没建水电站的大河,怒江有何特殊?水流量巨大为何不建?)

2024-01-21 04:50 来源:略喷网 点击:

怒江(中国唯一没建水电站的大河,怒江有何特殊?水流量巨大为何不建?)

文:笔杆先生

编辑:笔杆先生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纵览中国水电开发历史,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就在西南地区展开了水电开发的

“百团大战”

然而,在众多大河之中,却有一条大河迟迟未被开发,那就是——怒江。

在水电开发遍地开花的当下,怒江水能资源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使它一直与水电站无缘?

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条被遗忘的河流的面纱,探寻其背后的原因。

怒江——被遗忘的水能基地

怒江发源于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在上游被称为

“那曲河”

,经青海进入云南后被称为

怒江

这条国际河流在中国境内全长

2013公里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同时怒江也位列于中国12大水电基地的第6位,水能蕴藏量高达46000兆瓦,是天然的水电宝库。

早在20年前,云南省政府就提出了怒江水电开发的设想。

一位水利专家在怒江采风时感叹巨大的水能资源被白白浪费,应该充分开发。

而一位生物学家看到怒江壮美的自然景色,担心水电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

两种观点形成了对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

2003年,云南省政府提交了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

计划建设两座大型水库、13座大坝,装机容量超过21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00亿千瓦时。

这个规划一出来,立即在环保人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认为规划可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百姓生活。

反对者则指出建设会破坏怒江独特的生态系统,损害当地居民利益。

争论持续了10多年,导致怒江水电开发陷入停滞。

多年来,怒江上仅建有40多座小型水电站,发电量只相当于怒江水能总量的千分之三。

本地居民靠这些水电站获得就业,但大规模的经济效益仍未充分利用。

怒江如一座未开发的宝库,巨大的水电潜力还有待开发。

那么,怒江水电站到底该不该建立呢?

博弈十年,怒江水电站究竟该不该建

怒江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云南、四川,最终汇入澜沧江,是长江水系的重要支流之一。

怒江上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水能资源的15%,也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后,怒江水电站建设被纳入国家规划。

按照设想,在怒江干流上形成一个拥有13级电站、装机容量达210万千瓦的梯级开发体系,被称为

“水上长城”

这一规划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广泛讨论。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更多的声音对水电站建设产生疑虑。

怒江流域生态环境十分独特,物种也很丰富,蕴藏着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水电站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阻碍鱼类洄游,影响濒危物种如金丝猴等的栖息地。

此外,库区的水淹还可能淹没一些珍贵的文化古迹。作为生态珍贵地区之一,怒江的开发必须慎重。

除此之外,建设水电站还不利于当地居民发展农业。

因为怒江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在全州工农业总值中,有着绝对的优势。

但是它的耕地条件却不可观,它的整个耕地地形呈垂直分布,其中高山地占28.91%、山区半山区地占63.47%,河谷地占7.62%。

可谓是耕种困难,灾害频发。

然而,在建设派看来,怒江建设水电站是势在必行。

假如在怒江上建成了梯级水电站的话,这一切将会因此带来转机。

根据规划,在怒江流域陆续建设13座大型水电站,形成梯级开发的格局。

一旦建成的话,这些水电站每年可新增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这对缓解西南地区的用电紧张,支持西部大开发,增加国家清洁能源储备,都将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为国内水能资源大省,云南却长期缺电。

而怒江水电站的开发能够增加云南及西南地区的电力供给,缓解用电紧张状况。

以怒江水电站年均上网电量1029亿千瓦时计算,其经济效益将超过300亿元。

此外,水电站建设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根据水电站建设的产业链特征,

在工程建设期间,平均每年可增加就业人数约7万人,这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除此之外,为了使水电站更好的修建,可能还会改善工程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这么一来,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也会得到很好的修整,可谓是一举多得。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人反对建设怒江水电站呢?

利民的怒江水电开发项目,为何遭到反对

怒江,被誉为中国的

“怒龙”

,它蕴含着巨大的水能资源。

怒江流域的水能蕴藏量高达46000兆瓦,其中怒江干流水能蕴藏量就达到36410兆瓦,占比高达90%以上。

如果能充分开发利用怒江的水电资源,对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尽管怒江水电资源丰富,但迄今为止,怒江还是我国大河中唯一一个没有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河流。

而之所以至今无法在怒江建设大型水电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怒江的地质构造复杂,不利于建坝。

怒江上游处于怒江断裂带之上,该断裂带仍在活动,地震和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

要在怒江两岸山体之间建设大坝,工程难度极大,地质风险也很大。

怒江流域98%以上的面积都是高山峡谷,险峻的地形限制了工程建设。

仅有的狭窄河谷两岸,修路的场地也十分有限。

如著名的丙察察线就是局促地挂壁而建在怒江峡谷之中。

当地的交通至今仍以溜索桥为主要交通方式,可见交通建设困难。

二是为保护生态资源。

怒江属于

“三江并流”

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生态廊道。

2003年,

“三江并流”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

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和地质地貌价值连城,不能因为开发水电而受到破坏。

三江并流区面积虽小,但它却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物种,其中又以怒江物种最为丰富。

如果开发水电的话势必会改变怒江的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的栖息地。

三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怒江流域聚居着傈僳族、怒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对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

开发水电会淹没他们的家园,损毁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视怒江为生命之河,世世代代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他们的节日、习俗都与怒江紧密相连。

如果建设水电站的话会迫使他们离开故乡,他们不愿意承受这样的痛苦。

因此,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云南省近年来放弃了在怒江建大型水坝的计划,

转而发展中小型水电,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径。

而怒江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怒江大峡谷就是一处世界级的风景名胜。

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魅力。

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带动当地的经济,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怒江的天然生态和民族文化,将比任何水坝带来的经济效益都宝贵。

我们必须珍惜这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子孙后代保留这一宝贵财富。

结尾

怒江的发展道路充满了困惑和选择。

水电资源的开发会影响生态,但又能带来经济效益。

旅游业保护环境,却难以长期支撑地方财政。

各方利益之间难以调和,公众意见也难成共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理性,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以兼容并蓄的心态谋求地方可持续发展。

怒江的明天,仍有待时间和智慧来解答。

在阅读此文之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