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生活 > 正文

​老子化胡是什么

2023-05-14 21:33 来源:略喷网 点击:

老子化胡是什么

东汉时,有一个叫襄楷的学者,这位大佬好学博古,特别擅长天文、阴阳之术。最大的爱好就是给皇帝上疏,阐述他根据星象变化来预测人事政治的凶吉。汉桓帝时,他曾上疏言所谓:“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出自《后汉书·襄楷传》)

这就是见诸史料最早的“老子化胡”说。襄楷这么说,并没有贬佛的意思,而是针对汉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也就是佛道两教并祠的意思。

襄楷的话,“或言”十分值得注意,这说明“老子化胡说”并非他的原创,他也是听别人说的。那么这到底是谁说的呢?

汉人自然不会持有这样的论调,毕竟从老子生活的时代东周春秋到西汉,都没有这种说法,那么为什么偏偏到了东汉就出现了呢?谁会把老子“胡化”,想来大概只有从外面而来的胡人宗教佛教咯。佛教在公元前后正式传入中国,而随着汉明帝(汉朝第二位皇帝)打开官方迎请佛教的大门,佛教才开始在中土世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

但这个过程,是经历数百年时间的,东汉时,佛教还没有魏晋南北朝后那么具有影响力。从西域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原腹地的佛教徒们,很显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被华夏传统文化即主体强势文化的汪洋大海的包围,这些传教徒们能不能在中土汉地立住跟脚,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一个与华夏文化的接触点,进而架起一座由此及彼的桥梁。

那么选择一个在华夏文化中具有影响力,又不是很容易能够考察的人物,给他“胡化”一下,不失为一个很完美的接触方案。那么选谁呢?

黄帝、周公、孔子似乎都可以选,但问题这几位大佬的史迹是可靠的,是很难自圆其说的,而老子一生得事迹很难考察,缥缈地很,还留下了“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的传闻,这不就正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象么?

同时,老子在这里,所代表的的并非道教,而是代表的整个华夏文化,老子化胡说这个佛教与华夏文化接触点,其实并不仅仅在于给佛教在中土合法化,而还在于创造出这种说法的人,给予了一种潜在的姿态,即一种好看的臣服。老子是华夏人,去了夷狄,成为浮屠(佛陀),这说明我们佛教其实也算是中土的啊。(当然佛教徒是不会这么直白说的,只是一种很隐晦的暗指,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而已)

当然这是佛教徒的老子化胡说,那么道教徒们又是怎么看待“老子化胡”说的呢?

佛教自汉末传入以来,越来越对道教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于是道教徒们开始杜撰扬道抑佛的道经,当初为了让中国人便于接受佛教的、出自佛教徒的“老子化胡”说,现在变成了道教徒、为了对抗外来佛教而贬低佛教历史地位的“老子化胡”说。

《老子西升经》开篇就说:“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

自汉代黄老道神化老子以来,其神化方式由此在谶纬、异象之外专门另辟史迹新途。《西升经》后来成为了楼观道的主要景点,其道派以尹喜为祖师,力主“老子化胡”说。而后来的《老子化胡经》也成为了楼观道的主要经典。

道家门,特别是早起的楼观道,他们大力提倡“老子化胡说”,除了对抗佛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把老子神化为最高神,万千神佛,老子第一。

所以说,“老子化胡说”的出现,其实是宗教徒们为了传教而来,后来越演越烈则是因佛道之争而起,至于老子化胡,这本身就是伪说,最后为了宗教需要变成了“史实”。

无奈的必须经历……苦了他了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