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没有变
今年以来,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引发了一些社会舆论对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前景的担忧,国外唱衰中国的种种论调沉渣泛起。看待中国经济形势,应结合发展阶段变化,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既要看 " 形 " 也要看 " 势 ",既要看 " 量 " 更要看 " 质 ",既要 " 纵看 " 还要 " 横看 "。综合不同维度分析判断,当前尽管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新的困难挑战,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变,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基本面没有变,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的大势不可逆转。
经济 " 形 " 有波动 " 势 " 仍向好,稳定增长有支撑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一定波动,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增长失速。事实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出现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从潜在增长率、生产与需求动力支撑等多角度看,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总体恢复向好有支撑。
一是从潜在增长率看,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有内在支撑。潜在增长率是各种生产要素有效配置下所能达到的最优产出增长水平,通常情况下经济实际增速围绕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从中国的情况看,在经济发展起步扩张期,潜在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发展阶段变化,资源要素约束增强,潜在增长率有所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偏低,增长空间大,工业化和城镇化尚未完成,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高储蓄率支持资本持续积累,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加速转换,这些都决定了潜在增长率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内多家机构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在 5% — 6% 左右。从实际运行情况看,经济实际增速不仅取决于潜在增长率,还受到供给、需求等多重约束。2020 年— 2022 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4.5%,明显低于潜在增长水平,主要是疫情条件下市场需求下滑、产业链循环不畅,抑制经济产出增长。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需求持续恢复,对供给的约束降低,经济增速自然会向潜在水平回归。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恢复的态势比较明显,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5%,高于疫情期间平均水平。
二是从生产供给看,服务业恢复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经济增长从工业带动为主转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其中服务业带动作用上升。2019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4.3%,比 2012 年提高 8.8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达到 3.8 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 1.9 个百分点。近年来,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大,其增长明显放缓,是拉低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2020 年— 2022 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4.2%,平均带动经济增长 2.3 个百分点,比疫情前的 2019 年低 1.5 个百分点。今年疫情防控转段后,服务业恢复回升也最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上半年,服务业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3.6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 2.6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6.1%。从服务业内部看,尽管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减弱,但旅游、餐饮、交通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信息传输等现代服务业成长势头好,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房地产下行的影响。下阶段,服务业恢复向好态势不会改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是从市场需求看,消费是经济稳定增长的 " 压舱石 "。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2019 年,最终消费率达到 55.8%,比 2012 年提高 4.7 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 3.5 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 1.8 个百分点。但受疫情影响,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降低。2020 年— 2022 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降至 1.9 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外需收缩、房地产下行等影响,出口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所减弱,但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消费持续复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升,有效弥补了出口和投资拉动降低的影响。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4.2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扩大 3.4 个百分点,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合计回落 0.5 个百分点。尤其是服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是消费回升的主要支撑。下阶段,随着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望提高,国内消费 " 压舱石 " 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四是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阶段。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既要 " 纵看 " 也要 " 横看 ",观察其他国家尤其是追赶型经济体经济发展历程,也是研判经济发展的有益参考。从 " 亚洲四小龙 " 等追赶型经济体以及高收入国家发展历程看,人均 GDP 介于 1.2 万美元— 2 万美元(2015 年不变价)之间时,经济发展潜力持续释放,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比如韩国(1994 年— 2003 年)、高收入国家(1962 年— 1976 年)GDP 年均分别增长 6.3%、4.6%。目前中国人均 GDP 为 1.2 万美元(2015 年不变价),正处于增长潜力持续释放的阶段,只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继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3 年— 2019 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 30%;2020 年— 2022 年年均贡献率达 40% 左右,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物价涨幅低位运行是结构性、阶段性的,不会陷入通货紧缩
今年以来,市场价格走低,引发关于通货紧缩的担忧。事实上,当前物价涨幅回落主要是结构性、阶段性的,中国经济恢复向好、货币供应合理充裕,与经济学意义上的通缩具有明显区别。随着经济稳定恢复,需求带动增强,以及拉低价格的短期因素影响消退,下阶段物价有望逐步回升。
一是物价回落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核心 CPI 基本稳定。今年以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1 月份— 8 月份上涨 0.5%,比上年同期回落 1.4 个百分点。分月看,2 月份以来 CPI 波动下行,7 月份同比转为下降 0.3%,主要是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回落较多,8 月份转为上涨 0.1%。从食品价格看,1 月份— 8 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 1.4%,影响 CPI 上涨约 0.26 个百分点,低于近十年同期平均贡献约 0.4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 4.4%、2.6%。从能源价格看,1 月份— 8 月份能源价格同比下降 3.8%,影响 CPI 下降约 0.3 个百分点。此外,部分车企降价促销以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也拉低了 CPI 涨幅。食品和能源价格受季节、天气、地缘政治等影响波动较大,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总体稳定。1 月份— 8 月份,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7%,其中 8 月份上涨 0.8%,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二是综合市场供求、货币条件和通胀预期看,物价不会持续下行。市场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同时还受货币条件以及通胀预期的影响。当前中国供求关系基本平衡,货币信贷较快增长,通胀预期基本稳定,综合研判物价不会持续下行。从供求关系看,经济持续恢复,需求稳步扩大,旅游出行、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加快释放,供求关系有望继续改善。1 月份— 8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7.0%,服务零售额增长 19.4%。从货币条件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货币信贷较快增长。8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_2)余额同比增长 10.6%,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 11.1%。从预期看,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和居民通胀预期基本稳定,也不支持价格持续下行。8 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 55.6%,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 57.8%,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人民银行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77.9% 的居民预期三季度物价保持 " 基本不变 " 或 " 上升 "。
三是从经济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等看,中国不会出现日本式长期通缩。近期物价和房地产下行,不少人担心中国可能重蹈日本长期通缩覆辙。深入对比之后发现,不论是发展阶段还是政策应对,中国都与日本通缩时有明显不同。从经济基本面看,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人均 GDP 已经达到 3 万美元(2015 年不变价),稳居发达国家行列,经济增速与快速发展期相比明显放缓,而泡沫破灭进一步加剧经济下行,1992 年— 1995 年日本经济年均仅增长 1.0%。经济增长低迷、市场需求不足,是日本陷入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当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约为 1.2 万美元(2015 年不变价),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从房地产市场看,20 世纪 80 年代末,日本城镇化率接近 80%,房地产市场内在发展动能减弱。为应对日元升值,日本政府实施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随着泡沫破裂,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银行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市场需求明显萎缩。1995 年日本银行业新增贷款比 1990 年下降超 80%。而从中国情况看,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但城镇化尚未完成,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在释放,加之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发展仍有较好支撑。从宏观政策看,日本政府面对市场需求萎缩、通货紧缩严重,货币政策应对迟缓,财政政策刺激力度不足,市场流动性偏紧,扩大需求效果有限,企业和居民预期低迷。1992 年— 2000 年,日本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仅增长 3.6%。而中国政府面对价格低位运行,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连续下调政策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着力扩大社会总需求,消费投资持续增长,经济循环逐步改善。
四是后期物价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展望下阶段,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前期影响物价下行的阶段性因素消除,物价有望逐步上行。从食品价格看,8 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 11.4%,近 10 个月以来首次上涨。随着天气转凉、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节假日来临,食品消费需求增加,食品价格呈现季节性回升态势。从能源价格看,8 月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 2.5%,连续 2 个月上涨。近期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能源价格对物价下拉影响将明显减弱。从服务价格看,服务消费较为活跃,8 月份服务价格环比上涨 0.1%,连续 3 个月上涨,叠加节假日效应,服务价格有望延续上涨势头。从近期情况看,8 月份 CPI 同比由降转涨、环比涨幅扩大,PPI 同比降幅连续收窄、环比转为上涨,已初现企稳或止跌迹象。
当前就业压力主要是结构性的,总体就业形势有望保持稳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 " 晴雨表 "、社会稳定的 " 压舱石 "。当前,中国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并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规模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短缺问题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保持在 2 以上。但同时要看到,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带动企业用工需求扩大,劳动力市场趋于活跃,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明显增加,就业形势总体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8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2%,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低 0.1 个百分点。1 月份— 8 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924 万人,同比增加 26 万人。7 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 3274 万人,超过 3000 万人的目标任务。下阶段,尽管面临压力,但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规模扩大带来就业增加。经济增长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基础。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量十分可观,吸纳就业将继续增加。过去 5 年,中国 GDP 年均增长 5.2%,对应经济增量(2020 年不变价)年均约 5.1 万亿元,大致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经济总量。今年上半年,GDP 同比增长 5.5%,不变价经济增量达到 2.9 万亿元。从全年看,经济增量有望比上年扩大,如果劳动生产率保持基本稳定,相应带动就业将比上年增多。
二是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容量。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占 GDP 的比重稳步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相比于工业,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度高、就业容量大的特点,特别是住宿餐饮、商贸零售、交通运输、文教卫生、居民服务等行业用工需求大、吸纳就业能力强。2018 年— 2022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平均为 53.6%,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平均为 47.2%,比第二产业高 18.6 个百分点。按 2015 年不变价格测算,2018 年— 2022 年服务业每百万元增加值平均吸纳就业人数比第二产业高 24%。国际经验也表明,第三产业的就业带动效率高出第二产业 20% 左右。今年以来,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对就业带动明显增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56.0%,比上年同期提高 1.6 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员同比增加超 500 万人。与此同时,随着产业向中高端延伸,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催生出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新型职业需求,也有效扩大了就业空间。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超过 1200 万人。
三是政策红利释放助力就业空间拓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及时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形成了税费减免、财政激励、金融支持的系统性、全链条就业政策体系。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落实稳就业各项举措,实施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困难群体就业,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为就业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 1 月份— 7 月份,共发放就业补助资金 606 亿元,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少成本超过 1006 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稳岗支出 206 亿元。1 月份— 8 月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352 万人。
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贸易大国地位依然稳固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近岸化、盟友化和去风险化,令中国产业链及对外贸易遭受冲击,加剧了各方面对中国经贸形势的担忧。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在削弱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中国经贸放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演变的大格局下进行观察。总的来看,尽管面临一定挑战和压力,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难以撼动,对外贸易发展仍具较强韧劲和光明前景。
一是中国在全球出口所占份额较为稳定。1 月份— 8 月份,在全球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货物出口额虽有所下降,但横向比较好于周边国家。2022 年,中国货物出口在全球所占份额为 14.4%,比 2019 年上升 1.3 个百分点,而主要发达经济体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出口份额同比提升 0.2 个百分点至 1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地位。
二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从产业链看,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 4.98 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为 30.5%,稳居世界首位。从价值链看,2021 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总产出中的份额为 27.7%,比疫情前有所提高。价值链份额的上升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国在保持价值链后端(指依托资源禀赋和劳动力参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加工、组装等环节)份额的同时,前端(指依托技术优势参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份额也在迅速提升。
三是中国与重点区域产业链联结不断增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总额为 4.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对 RCEP 其他成员国中间品进出口总额为 8.7 万亿元,增长 8.5%。随着中国产业链区域联结不断增强,中国与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RCEP 区域贸易往来也更趋活跃。今年 1 月份— 8 月份,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 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占同期中国外贸比重为 15.2%;对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增长 3.6%,快于外贸总体增速。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有力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研判经济形势,既要看 " 量 " 的扩张,更要看 " 质 " 的提升。近年来,各方面保持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调结构、促转型不松劲,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在推进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2022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突破 3 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 2.54%,比 2012 年提高 0.63 个百分点。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升至第 11 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升。2020 年— 2022 年," 三新 " 经济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 9.1%,相当于 GDP 的比重由 2019 年的 16.34% 升至 2022 年的 17.36%,对经济增长带动明显。随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新动能将持续增强。
二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也有力带动了经济发展。从城乡发展看,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释放了巨大的投资消费需求。2022 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5.22%,与发达国家 80% 以上的城镇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城镇化质量还不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 47.7%,还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尚未市民化。下阶段,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广阔,将有力带动内需扩大。从区域发展看,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明显,发展快于东部,对经济增长贡献稳步提高。2013 年— 2022 年,中部、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为 6.8%,快于东部 0.5 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 40%。从未来看,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优势潜力,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将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动能。
三是绿色转型蓄力新发展。绿色转型加快推进,绿色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2020 年— 2022 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分别增长 78.0%、39.6%。2022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57.5%、24.0%,有力拉动了工业增长。高质量的绿色供给有效激发了新需求,绿色产品内销和出口增势较好,为新旧动能转换增添了新助力。今年 1 月份— 8 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9.2%;上半年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 " 新三样 " 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61.6%,成为出口增长新亮点。还要看到,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推动相关技术研发和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
四是高水平开放拓展新空间。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新形势,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全方位经贸合作不断拓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共建 " 一带一路 " 成果丰硕,经贸合作空间广阔。2013 年— 2022 年,中国对 " 一带一路 " 合作伙伴进出口额年均增长 8% 左右。共建 " 一带一路 " 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大批合作项目在共建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截至 2022 年末,中国企业在 " 一带一路 " 共建国家建设的合作区累计投资 3979 亿元,为当地创造了 42.1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已成为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公平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是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民生与经济发展相互牵动、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为民生改善奠定物质基础,而改善民生过程中也扩大了投资、促进了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2020 年— 2022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4.4%,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截至 2022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覆盖 10.5 亿人、13.5 亿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2022 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5.5%,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改善民生过程中,投资消费需求潜力激发,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城市更新行动为例,2019 年— 2022 年,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16.7 万个,惠及居民超过 2900 万户;共改造水电气热等各类老化管线超 20 万公里、加装电梯 7 万部、增设电动汽车充电桩 6.3 万个,有效带动投资增加,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综上所述,尽管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中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状况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向好发展有坚实支撑。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对于经济恢复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客观认识、全面分析,看到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完全能够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中逐步克服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国际上唱衰中国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但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用好这些优势和条件,完全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下阶段,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者盛来运 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来源:经济日报)
-
- 伏尔加河在哪个国家(俄罗斯的母亲河)
-
2023-09-26 03:38:41
-
- 恒河发源地(恒河发源于哪里)
-
2023-09-26 03:36:26
-
- 唐山有山吗(唐山的山有哪些)
-
2023-09-26 03:34:10
-
- 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什么河
-
2023-09-26 03:31:54
-
- 李善友 2023 秋季大课:人生卡住之后的 10000 种可能
-
2023-09-26 03:29:38
-
- 媒体:不以学历论英雄,不等于走向经验主义崇拜
-
2023-09-25 05:28:49
-
- 电磁弹射,亚洲首个!
-
2023-09-25 05:26:33
-
- 罕见!山西和顺县拍到金钱豹捕猎全过程,全县累计识别出 89 只!
-
2023-09-25 05:24:17
-
- 大案告破!29 人被抓!1400 万部手机,被他们控制→
-
2023-09-25 05:22:02
-
- 药品说明书要出“大字版”了!未来将有这些变化
-
2023-09-25 05:19:46
-
- 网友热议!2 岁孩子在医院的一泡尿,家长赔了 11 万?
-
2023-09-25 05:17:31
-
- 对话徐州“小巨人”企业,解码“精而强”成功之道
-
2023-09-25 05:15:15
-
- 四川一落马官员曾在歌舞厅打架子鼓补贴家用,如今受贿千万获刑 11 年
-
2023-09-25 05:12:59
-
-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增珍贵史料,还原铜山战斗汤万益烈士牺牲细节
-
2023-09-25 05:10:43
-
- 毕业租房易发争端,合同双方皆须谨慎
-
2023-09-25 05:08:28
-
- 武汉站在哪里(武汉站位置介绍)
-
2023-09-24 13:45:02
-
- 特朗普最新补位消息(川普已抵达俄亥俄东巴勒斯坦)
-
2023-09-24 13:42:46
-
- 深圳市中心大屏为 2023 广东网络文明大会亮灯!
-
2023-09-24 13:40:30
-
- 0572是哪里的区号
-
2023-09-24 13:38:14
-
- 外媒:韩国前八月企业破产申请案件已超 2022 年全年
-
2023-09-24 13:3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