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喷网 > 百态 > 正文

​腾讯股价下跌背后:大股东减持与字节跳动崛起的双重压力

2025-03-31 17:19 来源:略喷网 点击:

腾讯股价下跌背后:大股东减持与字节跳动崛起的双重压力

近期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梗,大意是说某大V持有腾讯长达五年之久,结果却没有赚到钱。老鱼专门翻出腾讯近五年的股价走势图。如果你在2018年买入腾讯持有到现在,股价非但没涨,反而从366元下跌到277元,浮亏32%。

腾讯2018年-2023年股价走势图

2018年腾讯的营业收入3126亿、核心净利润787亿,根据券商预测,腾讯2023年营业收入和核心净利润为6110亿、1562亿,均分别实现了接近2倍的增长,也就是说公司业绩端依然保持着良好态势。

但为何腾讯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跌了呢?老鱼认为压制腾讯股价至少有以下两大负面因素。

大股东减持

2022年6月27日,腾讯控股大股东Naspers宣布将开启一项长期、开放的回购计划,通过场内出售所持腾讯股份的方式获取回购计划所需资金,来提高公司自身的每股净资产价值(Naspers的股价长期破净,PB只有0.65左右,也就是市值只有净资产的65%)。

回购的资金来自于减持腾讯的股份,可以简单理解为卖出1块/股的腾讯资产,回购0.65块/股自身股票的套利。

Naspers从2001年入股腾讯至今,一共就减持过两次:2018年和2021年。2018年3月22日,以405港元/股出售约2%腾讯股份,套现约770亿港元。2021年4月8日,以595港元/股出售约2%腾讯股份,套现约1142亿港币。两次减持后,在本次减持计划开启前仍持有27.69亿股腾讯,占腾讯当前总股本96.22亿股的约28.8%。

根据最新消息,Naspers 在2023年12月7日减持了腾讯 51.35 万股,每股均价 306.6港元。这次减持后,Naspers持有的腾讯股份数量变为23.77 亿股,持股比例降至 24.99%,持有的股份价值仍高达8000亿港元。

也就是最近一年半,大股东累计减持3.92亿股,累计套现金额大约1230亿港币,减持均价300.7港币。持股比例从28.86%降低到24.99%,降低3.81个百分点。

如果算上2018年和2021年的两次大宗交易减持,Naspers累计减持腾讯7.91亿股,套现3142亿港币,减持均价397港币。持股比例从33%降低到24.99%,降低8个百分点。

那么问题来了,本次减持计划要持续多久呢?

首先,Naspers减持计划定义此次减持回购计划为“开放式”,也就是没有减持/回购上限目标,是否减持取决于是否回购,是否回购取决于Naspers市值与净资产之间的折价比例,如果市值与净资产之间的折价比例一直保持目前30%+的差距,回购计划会一直持续下去,那么腾讯的减持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其次,此次股票回购计划在授权范围内最大回购额度为2.65亿股股票。同时为最大限度减少对腾讯股价的影响,或者说也是为了自己卖到更高价格,设置了每天卖出量不超过当日腾讯成交量3%~5%的标准。以这个标准计算减持完毕大概需要27至46个月,最长可减持到2026年。

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股东会作为净卖盘,压制腾讯的股价。

字节的崛起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的强大主要是由三架马车所拉动——投资、社交、内容。如果说投资给腾讯带来生态力,那么社交内容则是腾讯作为行业绝对老大的基石。

腾讯六大事业群

首先,我们来看腾讯的社交。腾讯的社交护城河非常强,腾讯社交的代表产品就是微信。微信形成的社交网络不仅拥有网络效应,还是最强的那种网络效应—梅特卡夫效应,其网络价值是节点的N次方,每个用户都是一个节点,随着用户的增多,平台本身的价值也随之增大。而微信有超10亿用户,很难有别的社交软件能与之抗衡。一旦梅特卡夫效应形成,在社交维度上,就无法破解,直到新的更高维度的变量出现。

其次,我们来看看腾讯的内容。腾讯的内容护城河远不如社交。内容非常宽泛,有游戏、资讯、影视、娱乐等,字节跳动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对腾讯构成严峻的挑战。

以给腾讯带来最多利润的游戏板块举例。游戏主要分为研发(制作)、发行(代理)、渠道三大环节。字节跳动手握抖音、今日头条这样发行和渠道利器,自然对游戏这块肥肉虎视眈眈。

2018年,字节收购北京朝夕光年有限公司,正式踏入游戏行业,对标腾讯游戏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路线模式,试水游戏独家代理、发行、研发各个环节。

朝夕光年

但是字节也是时运不济,2018-2019年入局游戏时恰是我国游戏近年来的巅峰,随后2021年游戏行业迎来史上最强的监管和版号停发,行业转瞬进入寒冬期。2022年以来,降本增效和战略收缩成为了游戏行业以及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主旋律。各大互联网巨头变得更加务实,纷纷走上了务实的和解之路。

2023年底,字节宣布放弃游戏业务,裁撤“朝夕光年”相关业务线,这一举动并不是像很多媒体上讲的完全退出游戏行业,准确的说是字节砍掉了“朝夕光年”为主的游戏研发和发行业务,放弃了以前的“垂直整合”模式,而更加聚焦于自己擅长,且利润率更稳定的游戏渠道营销业务。

字节的游戏渠道优势十分强大,甚至连腾讯的自研游戏也要通过抖音的渠道投放广告。以今年春节档腾讯力推的《元梦之星》为例,据广告营销数据机构 DataEye追踪的数据显示,近38%的《元梦之星》广告被投放向字节系线上广告聚合平台穿山甲联盟,使其成为腾讯为这款游戏投入最多的广告服务平台。而在腾讯自家的广告聚合平台优量汇上,腾讯仅投放了12%的广告资源。

此外,字节跳动还在娱乐游戏直播、视频社交、数字阅读、广告渠道投放等领域与腾讯直接构成竞争关系。

这两大负面因素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压制腾讯的股价。腾讯能否走出阴霾,仍需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