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准备“迎新”!揭秘最年轻乘组背后故事
中国空间站,准备“迎新”!揭秘最年轻乘组背后故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 10 月 26 日 11 时 14 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这是首次由我国第二、第三批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也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10 月 25 日透露,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10 月 25 日 11 时,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 3 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2023 年 9 月 25 日,神舟十七乘组进行全程序任务模拟训练。王夏阳 摄
汤洪波:时隔 25 个月重返空间站
仅仅过了 2 年 3 个月,汤洪波将首次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七号乘组前往中国空间站。他将成为中国首个间隔最短时间执行两次任务,以及首个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
" 是祖国的强大、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了我圆梦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他说。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汤洪波和同伴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这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进行为期 3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一系列关键技术。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他们面对的是各种未知和挑战。
这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为了这一刻,他足足准备了 11 年。
2023 年 8 月 24 日,汤洪波进行水下训练。孔方舟 摄
2021 年 7 月 4 日,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聂海胜舱内配合支持下,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继 2008 年神舟七号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汤洪波首次真正走进太空,他看到太空是深不见底的黑,一颗颗星星亮得耀眼,地球像一颗蓝白相间的水晶球静静地悬浮在其中。他扶着舱壁,和空间站一起绕着地球快速飞行,感觉说不出的震撼。
结束为期 92 天的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时,汤洪波在舱内仔细转了一圈,依依不舍。" 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回来。" 他想。
返回地面后,汤洪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 英雄航天员 " 荣誉称号并颁发 " 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收获了无数关注和赞誉。但他从未松懈。
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身体恢复、心理调适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不到一年,他便被选入神舟十七号任务乘组,进行紧张的任务备战训练。
这一次,他被任命为指令长,带领两名新航天驾驶员唐胜杰和江新林执行任务,他也感受到指令长肩上的压力。" 上次,我只要跟着指令长完成任务就行了,而我这一次带的是两位年轻的新同志,时间短,训练紧。" 汤洪波不仅要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完成好,还要确保整个乘组的工作完成好。要将两位战友安全地带上天,安全地返回地球。
2023 年 7 月 27 日,神舟十七乘组进行空间应用实验操作训练。孔方舟 摄
他不厌其烦地给两位新战友分享飞行经验,事无巨细地讲解天地差异,手把手教技术。训练过程中,对乘组高标准严要求,补缺补漏,强化训练。特别是针对每项应急预案反复训练,要形成肌肉记忆,哪怕是在睡梦中警报响起,也要做到 " 前一秒和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 ",及时切换到高效应急处置状态。他坚信乘组经过科学严密的训练后,天地一体、团结协作,一定能圆满完成工作。
此时,中国空间站已经从 " 一室一厅 " 扩充到 " 三室一厅 "。汤洪波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返回太空家园看看如今的新变化。
唐胜杰:我国空间站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
不到 34 岁的唐胜杰,是目前我国执行空间站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出生于甘肃定西的他,将作为家乡的第一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2022 年 6 月 7 日,唐胜杰进行噪声训练。王夏阳 摄
1989 年 12 月,唐胜杰出生在距问天阁 1000 公里之外陇中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小村庄。他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年幼的他,个头还没有毛驴高的时候,就已经会扶犁耕地了。
唐胜杰高三那一年,学校设了一个空军飞行员招录点,他报了名。2008 年 7 月, 他拿到了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想象中的军营生活帅气又炫酷,穿上军装后,唐胜杰发现军校生活严格而又枯燥刻板。在这里只有严厉的教官,笔直的队列,方正的 " 豆腐块 ",魔鬼般的训练 …… 与脑子里那些浪漫毫不沾边。好在他有小时候吃苦耐劳打下的底子,很快就适应了军校生活,一次次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近 13 年间,他改装过 6 种机型,飞行航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安全飞行 1000 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18 年底,国家启动招收第三批航天员计划。" 我想飞得更高更远!" 唐胜杰报了名。
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后,唐胜杰见到了电视上的航天英雄群体。" 在这里,我和英雄们成了战友,但在我心里,他们更是我奋斗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 他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空间站时代,让航天员获得更多执行任务的机会,同时也对新入队的年轻航天员提出了更大挑战,上百门课程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学完。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唐胜杰学习更加勤奋。同批队友开玩笑说:" 哪个课桌上掉的头发最多,肯定就是唐胜杰坐过的。"
专业技能训练是唐胜杰的强项。每每遇到操作性的课程,唐胜杰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在兴奋。就拿失重水槽训练来说,穿着厚重的水下服进行模拟失重训练五六个小时,上肢要进行大量的操作,非常耗力。训练结束后,他的腿僵了,手也酸得握不住筷子。可是,在水下不断探索的过程,让他觉得非常有趣,甚至忘记了身体的疲惫。
72 小时睡眠剥夺训练,唐胜杰和朱杨柱、桂海潮分在一组,三人齐心协力,靠毅力熬过了三天三夜;沙漠生存训练中,他和桂海潮一组,他们搭了个大帐篷,幸运地收集到了雨水,还捡拾了很多树枝燃起篝火,用随身携带的牛肉干做主菜,煮上了牛肉火锅。海上训练时,密闭的返回舱在海上飘摇不定,他们在里面只觉得天旋地转,但跳入海里的时候,大家都一个比一个兴奋。" 当直升机把我们从海上吊起来时,被螺旋桨吹起的海水拍在脸上特别痛 ……" 回忆起训练时的快乐和艰辛,唐胜杰津津乐道。
2023 年 6 月 30 日,唐胜杰进行海上救生与生存训练。孔方舟 摄
经全面考评,2022 年 6 月,唐胜杰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对于即将进行的飞天之旅,他在感到使命光荣的同时,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热爱摄影的他,也非常期待能够在太空中以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美丽的星球,观察宇宙的奇观,然后用镜头记录难忘的回忆和经历。
江新林:从开坦克到驾飞船
脸上有着超乎年龄的沧桑,言语间透出一股耿直劲儿—— 35 岁的江新林虽不善言辞,但真诚而谦逊。
出身贫苦农村的江新林觉得自己很幸运。他说,自己的人生像 " 开挂 " 一样实现 " 三连跳 ",在地上开过坦克,在天上飞过战斗机,如今要驾乘飞船去遥远的太空。
1988 年 2 月,江新林出生在河南开封杞县的一个小村庄。该县素有 " 中原粮仓 " 之称,农村家家都是种田大户。他的祖祖辈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高考时,江新林考了个好成绩,被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他最难忘的是大二暑假去甘肃嘉峪关下连实习,地表高达 50 摄氏度,滚烫的坦克车窗紧闭,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风扇呼呼转着。车子开起来后扬沙飞进来,打到风扇叶片上,再打到脸上,生疼。江新林顾不上疼,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 能活着就好。"
毕业分配那年,空军开始从军校毕业生中选招飞行员。" 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飞行员的情怀和理想。" 江新林说,这句空军招飞宣传语打动了他。
2023 年 3 月 31 日,江新林在训练中。罗劲松 摄
昔日同学毕业后都已成为军官,在各自岗位上开展工作。而从装甲兵变成飞行学员的江新林,面临的却是全新领域,要从头开始学习飞行专业理论和飞行驾驶技术。
他不敢有丝毫懈怠,苦学苦练,飞行技术遥遥领先。第一次驾驶飞机时,那种天大地大任我飞翔的快感,让他感觉心胸随着视野一起开阔了起来。飞行生涯 10 年间,他共安全飞行 1000 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由于工作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江新林还被任命为飞行大队副大队长。
2018 年,国家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计划时,江新林正在外执行任务。他所在部队高度重视,要求符合条件的人员珍惜机会,能报则报。教导员特意打电话通知他报名。
2020 年 9 月,江新林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转椅训练中,一开始他反应特别强烈,冒虚汗、恶心、头晕的症状明显,几乎要到呕吐的边缘,考核成绩仅仅是二级,相当于良好。
对这一成绩他很不满意,于是开始加练,每天练习 20 分钟 " 打地转 ":一只手抓着另一侧耳朵,原地旋转。练了一两个月,不适反应减轻了,他的训练成绩从二级提高到一级。
野外生存训练在西北大漠,与江新林大二实习的地方距离不远,条件也十分恶劣,而且进驻当晚就遇上沙尘暴。" 那晚的风特别大,黄沙漫天,能见度不过一米距离。沙棘的根曲里拐弯的,不太结实,我们就找来好多沙棘根,用伞绳捆扎在一起,否则早就被大风吹折了。" 他回忆说。
即将执行 " 国字号 " 任务,江新林觉得责任重大。对于半年期太空驻留生活的规划,他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 干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占康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孙明源
-
- 除职教本科外,中职生还能直升哪种本科?
-
2023-10-25 22:48:57
-
- “没错 对的”……会接话月薪 8K 起?直播捧哏火了
-
2023-10-25 22:46:41
-
- 小米 14 系列官宣定档,自研系统是重中之重?
-
2023-10-25 22:44:25
-
- 为什么大家都不去“农家乐”了?
-
2023-10-25 22:42:09
-
- 三菱“不玩了”,都怪国内市场太卷?
-
2023-10-25 22:39:53
-
- 搭上华为概念股价创八年新高,昔日“国民彩电”四川长虹重拾生机?
-
2023-10-25 22:37:37
-
- 马斯克:科幻作品《银河系漫游指南》是我读过最有启发性的书之一
-
2023-10-25 22:35:21
-
- 欧洲难过冬?天然气价一周飙升 44%,能源危机或将爆发
-
2023-10-25 22:33:05
-
- 中国周边,周末发生了三件事情
-
2023-10-25 22:30:50
-
- 澎湃 OS 和小米 14,都定了!!!
-
2023-10-25 22:28:34
-
- 时代里的小杨哥
-
2023-10-25 08:45:20
-
- 王传福卸任,“专心”做 VC
-
2023-10-25 08:43:05
-
- 电子科技大学 2024 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
-
2023-10-25 08:40:49
-
- 明天将迎来跌破 3000 点之后的第一个支撑点位
-
2023-10-25 08:38:33
-
- 脉脉急了,“互联网茶水间”去向何方?
-
2023-10-25 08:36:17
-
- 香港半导体,为何衰落
-
2023-10-25 08:34:01
-
- 让女星去喂猪!敢拿 1 亿豪赌的女霸总,真搞不定 00 后女团?
-
2023-10-25 08:31:45
-
- 武汉二厂截胡,抢跑“国产汽水第一股”
-
2023-10-25 08:29:30
-
- 能干成事的人,无非是摸透了人性
-
2023-10-25 08:27:14
-
- 演唱会「摆摊特种兵」:跨城流窜,一场赚 3000
-
2023-10-25 08:24:58